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方法_中学生论文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方法_中学生论文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想像力的训练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想像力论文,方法论文,学生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造想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依赖于现成的描述或图样。而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特点,它是想像发展的高级阶段。小学生想像以再造想像为主,创造想像力还处于逐步发展之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只把教材本身提供的形象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想像是不够的,还必须予以启发引导,给学生提供想像的机会,促进创造想像力的发展。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对比想像。把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即使是同一事物,也可把其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异同,引起学生的创造想像。如教学《粜米》一课,在学生知晓敞口船粜米前后情景的变化后,把“早晨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敞口船怎样,后来怎样”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沿着再造想像的思绪,再创造出感人的新形象。有位学生想像出:“一船船如珠似玉飘香的新米,被万盛米行的廒间吞吃了。旧毡帽朋友换到手的是可怜的几张上了颜色的纸头,辛苦一年带来的一点希望就像这船与船之间的泡沫,眨眼间就消失了。更坏的兆头成了现实,农民们更愤激了。”学生创造出的新形象既不偏离课文,又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二、拓展想像。抓住课文中某一段或某一点,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再想像,把不具体变具体,把无声变有声,使形象更具体更色彩鲜明。如教学《小英雄雨来》,文中:“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这段话对认识雨来的英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这段话增添必要的创造性想像情节,加以扩展,以便深入理解课文。

三、延续想像。根据课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像,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如教学《穷人》,课文的结尾写渔夫回到家时,桑娜告诉他邻居西蒙死了,渔夫催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来抚养。桑娜拉开了帐子说:“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据此,可以展开创造性想像,合理推测后果:桑娜他们一家将怎样熬日子?将怎样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成长?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想像力。

四、假设想像。依据课文对某些不可能出现的发展结果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像。如教学《凡卡》一课,凡卡把地址、姓名不详,连邮票也没贴的信投入邮筒,爷爷自然难以收到。据此,可以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信,那将会是怎样的呢?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像。

五、逆反想像。不循课文的思路,逆学生的习惯,从课文内容的相反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像。如《粜米》一课,文中:“‘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这本是农民愤激的话,教学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让学生循着“怎么能不粜呢”进行创造想像。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如下的画面:米价还会跌的,借的债是要还的,顶短工的钱也要给……并且组成综合画面:再好的米,再低的价,忍痛也得粜,不粜不行。从而使形象更感人更真实,既训练了创造想像力,又深入理解了课文。

六、求异想像。创造想像水平的提高,是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点,引导学生展开广阔而深刻的想像。如教学《跳水》一课,抓住“船长非常机智镇静,才救下孩子”这一点,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船长是用什么办法救下孩子的?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这样,学生在展开创造思维的同时,展开了更具创造性的想像。

七、审美想像。抓住课文中自然风光、生活情景和人物形象,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展开创造想像。如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在学生理解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欣赏配乐朗读录音(配一首表现草原辽阔静寂的蒙古族乐曲),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读录音,边闭目想像。学生听着朗读及蒙古族乐曲,渐渐进入了意境,展开了创造想像的翅膀……

当然,训练学生的创造想像力还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训练学生的创造想像力当作重要目标来完成。

标签:;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方法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