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食盐的运销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食盐论文,清代论文,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4)03—0061—11 周庆云《盐法通志》云:“古今运制,有官运、商运、民运之别,有官收商运、官运商销之分,或一代分更,或一省并举,端绪繁赜,划一良难。”①《清史稿·食货志四·盐法》云:“其行盐法有七:曰官督商销,曰官运商销,曰商运商销,曰商运民销,曰民运民销,曰官督民销,惟官督商销行之为广且久。”②《盐法通志》和《清史稿》所云,意在说明运销制度的繁杂。对清代的官督商销,亦即所谓的纲盐制度,前此学者已经有所探讨,如佐伯富《清代食盐专卖制度》;萧国亮《论清代纲盐制度》和《清代盐业制度论》;李三谋《清代食盐贸易中的引岸制度》;鲁子健《清代食盐专卖制度》和《清代食盐专卖新探》;杨久谊《清代盐专卖制之特点—一个制度面的剖析》等文对清代的纲盐制、引岸制的内容、特点及运行过程,引窝的起源及其性质、盐引的管理等问题,有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参见③。本文主要探讨清代前期以官督商销为主的运销体制和晚清运销体制的变更及其特点。 一、清代前期以官督商销为主的运销体制及其变化 在清代诸种运销体制中,官督商销是食盐运销的主要形式。所谓官督商销,就是政府控制食盐专卖权,招商认引,按引领盐,划界行销,承包税课,并设立相关的盐政衙门,对商人的纳课、领引、配盐、运销进行管理稽查。官督商销以两淮最为典型,其内容和程式至为复杂,以下列文字最为简要: 凡各商现行纲食引盐,汇有定册,先令商人照册所开,每引纳纸硃银三厘,给单,以杜后请单领引,重复纷争之弊。领单讫,于征纳额课之时,又每引纳银四钱,名为正纳。运道照名收银,造银票,呈院,印发给商,商再纳经解费,每引不等。库吏亦给以道票,然后各商将前正纳票及库票缴院,请限单,谓之皮票,以裹引外,故曰皮票,以立限期,故又曰限单。单四角标“平、上、去、入”字样,以便验截。院为验对,前票俱符,即印单发道给商,商乃以限单同纸硃票于库领引,每引又纳关引脚价银一分,既领出,仍汇钉投院钤印。俟两掣毕,封给领去,同盐营销。盐引不得相离,违者论如律。而此时则各商止仍领皮票,下场买盐,限四十五日赴掣。此两淮纲食盐领引之大概也。盐买齐矣,驳载出场,场官验填出场日期,截去皮票“平”字角,其淮南纲食盐俱赴仪征县东关浮桥,以候桥掣。桥掣者,据江岸第一坝设批验盐引所,浮桥拦截,放船听莅焉。盐船至此,所官请院开桥验掣,逐船抽验毕,将皮票截去“上”字角,于是放行。赴大掣所候掣,内惟江都县食盐不及抵所,即以桥作所掣。如各盐例而掣毕,即先行改捆领运,引亦先领,至是将引投江都县汇缴请销。此外一应纲食盐过桥,俱运泊仪征天池木关外,候院开所再掣,谓之临江大掣。院先照册编号,照号查引,照引提船,挨次入帮,令抬盐马堆,用部颁掣子逐号枰掣毕,截去皮票“去”字角。向例桥掣溢斤,每斤罚银三厘,江掣溢斤,每斤罚银一分,盐俱割没入官。自康熙间加斤加课,而溢斤割没之例革。于时两掣过,商人找纳各项应征银两,请引呈截角,标裹引钤封,同盐领去,此掣盐之大概也。其淮南盐再俟院示期开包改捆,然后行运他方,既捆后,内纲盐,具报某商领某纲若干引,船户某每仓若干包,一一开明上册。食盐,则各县虽有派额,而每年酌剂盈虚,惟取销引足课,不预强派。至是运道将稽运水程、引皮、桅封等票,呈院请印给商,令其开船。船至湖口挂号,纳船料银,乃分途往江西、湖广,俱于两省驿盐道处投引,两道例截皮票“入”字角,将引查明,中破一孔(盐法谓之“铳洞”),解回盐院,发存运库,汇缴户部。两道另给各商水程,分运票往各府州县销卖。其淮北盐自买齐出场后,俱赴安东县批验盐引所验掣,内纲盐,则所官请掣截票,一切俱如南盐之例。但其盐于掣后,例不解包改捆,即以原引斤重赴河南汝宁等府,并本省庐凤等府州县分销,销毕残引竟投营销地方官截角铳洞,汇解盐院缴部。食盐,则即以安东坝为所,盐数无多,就近委淮安分司照例代掣,掣后亦不解包再捆,竟赴各州县口岸销卖,残引亦地方官截角铳洞,汇解缴部。此两淮诸盐行运销引之大概也。④ 长芦、山东等盐区也大致相同,如山东: 商人运盐,按季请领运使,粘连引背,钤印一颗,注明该商姓名,赴场舂盐筑包,本场大使用印一颗,截引一角(第一角),然后装载入船,运至蒲台关,本关批验所大使查验包引相符,滨乐分司抽包称掣,审无影射夹带,将引用印一颗,又截一角(第二角),其引背用一蓝扒(扒记“滨乐分司验放讫”),验扒放船过关。入大清河,又用公直小红戳记(此系引商公佥一人,驻立沿河票地边界,同巡役查察,以防船户偷挖),抵泺口下关,胶莱分司查验,包引相符,用一黑小扒(扒记“胶莱分司验放讫”),本关大使引背用印一颗,截去一角(第三角),将盐收贮入园,引投运使衙门贮库,盐出上关。该商报明起程,具领原引(名曰“熟引”),运使用一黑大扒(扒记“盐法道给某府州县”),胶莱分司查验,本关大使照数放行。行至所售地方(引商各有一定地方),照依定价(各州县议定盐价,毋许擅增),按季销售,其销不及额与不敷行销之地,酌量均引。俟行销完日,即呈明该州县,又截一角(第四角),将残引汇批解缴运使衙门铳毁入库,于奏销时缴部查考。⑤ 山东盐区除引盐外,又有票盐,虽然“票式与引无异,但于引面另用一红记,曰奉旨票盐”,“其该商(票商)出场、过关、掣验、扒印,与引一例,但所配之场不同,有红扒、黑扒之异”,更为重要的是“引商有纲而票商无纲”,而且“凡行引之地,票商不得搀越,票地亦然。画里分疆,各有界限”⑥。这也就是前揭周庆云《盐法通志》所称的引盐、票盐“一省并举”。 再者,同为一盐区,同行官督商销法,前后亦有变化。如河东盐区的“课归地丁”,两淮盐区的“废引改票”,学界已经有许多专门的讨论⑦。 其他如长芦,道光二十七年(1847),因永平府无商承运,卢龙、抚宁、昌黎、临榆、滦州、迁安、乐亭等七州县盐务,设局专办,官为运销,是为官运之始⑧。光绪十二年(1832)奏准:“豫省行销芦盐口岸共十六州县,滞销亏课,历有年所,自同治十二年创办官运,整顿渐有起色。至光绪十一年,一律归商办理,按照捆运定数,改为认运,仍逐渐加增,以期规复原额。”⑨宣统三年(1911),“以芦纲累商,滥借外债,乃将直、豫六十三厅州县引岸一律改归官办”⑩。此即表明长芦盐区的先后变化。 又如两浙,“浙盐之有官运,皆以商运不继,弥逢其阙,非经制也”。雍正年间曾在松江试行官运。同治初年,“以私盐充斥,曾议试行官运,旋因地方有司领运不力,仍复招商行引”(11)。 两广盐区,不但前后多有变化,既有官督商销,也有官运商销、官运官销,而且官督商销法也与两淮等盐区有差别。《清史稿》概称:“两广自康熙时发帑收盐,运销后乃收课。乾隆五十三年,总督孙士毅以商欠积至六十九万八千余两,请停发帑本,令各出己资,在省河设局经理。五十四年,新任总督福康安会同士毅筹定章程,并两粤百五十埠为一局,举十人为局商,外分子柜六,责成局商按定额参以销地难易,运配各柜,所有原设埠地,悉募运商,听各就近赴局及各柜领销,交课后发盐二十九埠如旧。所谓改埠归纲也。行之二十余年,局商以无应销之埠,歧视埠商。其始准局商捆运余盐,弥补帑息。嗣乃不问正引完否,贪销余盐,反碍正引。疲埠欠饷,辄用盐本垫解,久之亏益钜,虽局商认完后,埠商仍按引捐输,而此十人者已物故,家产荡然矣。嘉庆十一年,总督蒋攸铦以闻,乃裁局商,改公局为公所。择埠商六人经理六柜事,各有埠地,自顾己资,不至滥用。且定三年更换,以免把持,谓之改纲归所。”(12)《广东财政说明书》则有较为细致的说明,其文曰: 各埠引地,自乾隆五十五年改埠归纲,使各埠受成于纲局,而就地势远近,别以六柜:曰中柜,曰北柜,曰西柜,曰东柜,曰南柜,曰平柜,以为各埠之纲领,而潮桥不与焉。嘉庆十七年,纲商因亏饷斥革,于是复改纲局为公所,选派运商六人,分主六柜事,并委员驻所督催,其制迄今因之。中柜埠地隶于广东省者,计广州府十三州县,惠州府博罗一县,肇庆一府,罗定、阳江两直隶州。隶于广西者,富川、贺县、怀集三县。嗣博罗埠仍拨归东柜。现在中柜共存三十六埠,其中商办者三十四,官办者二。商办各埠,均定有年限,引盐由省河配兑,认定包数,拆引实销。惟新安一埠坐配近场,历由香山埠商兼办,渔课则另由委员抽收缴解。其恩平、开平、新宁、阳春、新兴、阳江六州县埠务,收回官办,分设二局,一曰恩开新官运局,一曰春新阳官运局,各派委员行引缴饷,而阳江则兼收渔税。北柜分四大埠:曰连阳,曰乐桂,曰雄赣,曰仁化。连阳运销连州、连山、阳山等州县,并带办清远胥江及英德属之象冈浛洸埠(13)。乐桂运销乐昌、曲江、乳源及湖南之郴州、永兴、宜章、兴宁、桂阳、临武、蓝山、嘉禾等州县,并带办英德之捕属埠。雄赣运销南雄州及江西之赣县、大庾、南康、上犹、崇义等州县,并带办始兴、翁源两埠。仁化自为一埠,兼销湖南酃县、桂阳、桂东之无引三县。所有四埠埠务,均归商办,按引由省配盐,分运行销。西柜分埠五十七,而总其成于两大埠,曰临全,曰大江。自梧州府苍梧县沿河而上,凡桂林府属九州县,平乐府属五县,皆临全埠引地。自梧州循大湟江至桂平江口左右分流,凡龙胜厅、永安州、梧州府属三县,柳、庆、思、浔、南、太、泗、镇八府,又黔省古州并兼销之永从、独山、荔波,皆大江埠引地。两埠均归水客承办,由省河东关配盐给照,运赴梧州,特派委员驻梧督销。水客运盐至梧而止,自梧以上,皆转发各江贩客,给以小票,任其分赴各属行销。东柜坐配碧甲、淡水、白、大州各场盐,运销惠州全府及江西之信丰、安远、龙南、定南十四厅州县。从前分埠十二,现除海丰、陆丰仍划归商办外,其余均收回官办,于归善城外设立总局,曰东江官运局,并于归善、博罗、河源、永安、龙川、和平等属设分局二十一。其平海、稔山、小漠、霞涌及淡水、平山、横沥口等处,并兼办渔饷。南柜计凡七埠,隶于广东省者为茂名、信宜、石城、化州、电白、吴川、海康、遂溪、徐闻九州县,隶于广西者北流、陆川二县,埠务向系商承。光绪三十一年间曾经收回官办,及至三十四年,复由商人包饷承办,派员驻埠督销。而七埠之中,办法各别,其茂、信二埠则运盐行销,其北流、石陆二埠则并不配运,只按过境盐斤收税缴饷。其电白、吴川二埠,则专收渔饷。其海遂徐埠,僻处雷州,而向设之调搂、蚕村、武乡三场,久经裁撤,由埠商自行配兑,带办场务,按亩征饷,并收渔税。平柜坐配石场盐,行销廉、钦两属及广西之武缘、白色、郁林、博白、兴业、宣化、新宁、隆安、横州、上思、永康等州县,由盐贩与晒场直接买卖,运销西省,设总局于廉州,征收厘饷,并设分局五,分卡十八。光绪三十年以前,官办、商办迭有更张。光绪三十一年,复经收回官办,定有比较,核实征抽。此六柜办法之大凡也。 至若潮桥二十九埠,不在六柜之列,特设运同,驻潮董理,为广东盐务一大分枝。嗣因埠务疲敝,于光绪十五年,改设官运局,派委干员为总办,除潮属场员、场务仍由运同管理外,凡拆引、配盐、完饷、缉私,均责成委员。其二十九埠中又分三路,曰大河,曰小河,曰桥下。大河九埠,行销潮州府属之大埔及福建汀州府属之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归化、永定等九县。小河十二埠,行销嘉应州及所属之长乐、兴宁、平远、镇平,江西赣州府属之雩都、兴国、会昌、长宁,又宁都州及所属之瑞金、石城等十二州县。桥下八埠,行销潮州府属之海阳、丰顺、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等八县。三路虽属于官局,而办法各殊。大河九埠由局筹运本,交海运赴各场收盐回桥,再分赴各埠销售,谓之官运官销。桥下八埠虽亦系官运官销,其中仍有批商承办者。小河十二埠则招水客接运转贩。此潮桥办法之大凡也。(14) 至于清代前期广西的官运官销,《清盐法志》称:“官运者,所以济商运之穷也。”雍正二年(1724),两广总督孔毓珣奏称:“粤西地处边远,商人资本无多,往往误盐误课,官惧处分,民忧淡食,欲求便民裕课,又不累官,惟有官运官销一法。”(15)乾隆《大清会典则例》载:“雍正元年定,广西盐务令官运官销,先动库银六万两,令广西盐道委官赴领,按引买盐,运至广西,分给各州县,照部定价直行销,将盐价收贮道库,扣存应纳西税银,其东饷委官解东,交盐道贮库,令该督将动借藩库银六万两,照数归还此外,通计所得余银,二年可得九万三千三百余两,内扣存六万两,永为每年盐本,至第三年,照部价每盐一斤减银二厘,该督于岁终将官运销盐数目分析造册报部。乾隆元年谕,向来广西盐引,因商人无力承办,以致民间有淡食之苦,于雍正元年经督臣题请官运官销,借动库银为盐本,赴广东纳价配盐,分给各州县,照部定价直发卖,行至二年,已有盈余,遂将通省盐价照部定之数每斤减去二厘发卖,百姓称便。雍正五年,又经该督奏称,广西盐自官运官销以来,已无盐阙价贵之虞,应请仍照原定部价销售,不必裁减二厘,部议准行至今。因之朕思,食盐乃小民日用之需,部价既多二厘,则民间所费必不止于二厘,广西地瘠民贫,道路遥远,应令盐价平减,以惠闾阎。自乾隆元年为始,着照雍正元年原题,每斤减去二厘销售,该督抚可严饬各州县不许加増分毫,务使小民均沾实惠。倘有髙价病民者,察出严行参处。”(16)乾隆元年,监察御史甄之璜上疏言官运之弊,将近广东省之平乐、梧州、浔州、南宁、郁林五府州属招商承办,桂林等五府,距广东路远,仍由官运。乾隆二十三年,又全部招商承办(17)。两广盐区的情况,足以说明运销体制的繁杂。 概言之,清代前期,在食盐运销中,以官督商销为主,又有其他运销体制;即使官督商销,各盐区也有所不同,前后也多有变化。 二、晚清运销体制的变更及其特点 晚清运销体制多有变化,不能以清代前期的所谓“纲盐”统而言之。在晚清的运销变制中,四川的官运商销以及东北的官运官销,有一定代表性。 《清史稿》概述四川官运商销云:“光绪初,宝桢督川,定官运商销,先从事黔岸,筹章程十五条:曰裁减浮费,曰清厘积引,曰酌核代销,曰局运商销,曰兼办计岸,曰引归局配,曰展限奏销,曰严定交盘,曰慎重出纳,曰认解黔厘,曰实给船价,曰删减引底,引底者,运商向于坐商租引配盐,引给银二十余两,由商总租收,作为课税羡截,领缴引费,及官吏委员提课规费,商局公费,余数二两,分交各坐商。至是历年羡截,运商已缴,本应全革。惟因年久,姑准存一两。曰添置办票,曰酌留津贴,曰酌给奖叙。设总局于泸州,四岸各设分局,檄道员唐炯为督办。其后接办滇岸,川盐行滇,只昭通、东川两府有张窝、南广两局,谓之大滇边、小滇边。其办理较黔岸为难者,滇自有盐,侵越最易。宝桢筹堵遏法,至五年乃开运。”(18)四川之所以在光绪年间由官督商销变制为官运商销,是由于“川省财政,以盐务为大宗”,而“自咸同军兴后,商销疲滞,引课虚悬,滇黔边岸,均因兵燹废弛,猾吏奸商勾串舞弊,重照影射,莫可究诘,积滞水陆引张多至五十余万,盐法之坏,几于无从补救”(19),故而于光绪三年开办黔边之官运商销,光绪五年开办滇边官运商销,光绪二十八年四川全部引地均改为官运商销。《四川全省财政说明书·滇黔边计官运说明书》与《四川全省财政说明书·计岸官运说明书》记其沿革云: 光绪三年,总督丁宝桢乃毅然奏办官运,仿照商规,斟酌损益,严定科条,力除积弊,以疏引裕课,利商便民为宗旨,而鹾纲为之一振。设总局于泸州,提纲挈领,分设收支、文案、引目、票据四所。设五厂于富、犍、射、云、宁,专任购配盐斤。设十六岸于永宁、合江、綦江、涪州、万县、泸州、纳溪、江津、江巴、南川、清溪、滇溪、宜宾、南广、李庄、江安等处,专任发商售盐,征收盐本。而沿江要隘暨引地边境,又设转运、盘验、缉私、护引各局卡,以为之辅。溯自光绪三年,开办黔边。五年,开办滇边。以后官引日销,税厘日旺。 光绪初年,丁文诚督川,奏将滇黔边及近边计岸各州县,改归官运商销,收入渐增。二十八年,前制府岑以改练新军,饷项无出,乃采官运成法,奏将成绥等属三十八厅州县,自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纲为始,全数改为官运商销,筹备运本,由盐茶道总其成,一切办法,仿滇黔官运前规,因时而变通之。于省会设总局,各厂岸量立分局,并酌设船局验卡,其附近黔边厂岸,则并由滇黔局原设之分局兼办,不另委员,以节计岸官运经费,专购乐、简、射、富四厂盐斤,乐、简两厂,引配上游,富、射两厂,引配下游。 另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光绪三年奏准的川省官运商销法:“于泸州居中置官运总局,于井灶所,分置厂局,于各岸,分置岸局。厂局就井灶籴盐,授之岸局,岸局受而粜之商人。凡黔边额引,皆令盐道移交总局,并清查以前各积引,以次代销,配运出纳,皆筦其权于总局。又议准:于总局置裕济仓,以平价,置大盈库,以受各局之转输。于厂局外,设押运委员以转运。于岸局外,设分卡以查验。其引课税厘,皆销纳于成本中,商无私估,官无外取,引无留滞,课无责负,利归公家,市无腾踊之患。”同时又奏准:“行官运法于富厂自流井,荣厂贡井,核实锅口大小,日出盐几何,设为十户一盐牌,五十户一灶首,百户一盐甲,以备稽查。”光绪四年,又奏准了官运局卡管理人员的薪水:“岁支官运局总办以下各分局子卡委员薪水,总办月二百两,帮办月一百两,四所及各厂岸分局,正委员月五十两,副委员及各子卡并押运听差各委员月三十两,各所卡司事月人十二两或八两,经书月人八两,清书月人三两,称手月人四两。健步巡丁工食并各局卡公费,局繁者月百两,简者五十两或三十两。岁约十四万两不等。遇闰照增,于发商时,由额引内一引摊征银五两给用。”(20) 据光绪五年的上谕称,最初的变制,颇有成效,并隐约透露出曾遭阻碍的信息:“前因恩承等奏川省官运局经灶民呈控多款,请饬妥为区画,当谕丁宝桢确查具奏。兹据该督奏称,自上年开办官运后,本年奏销,核计边计各额引,已全数销清,复带销积引一万余张,所收税羡截厘及各杂款至一百余万两。商人从前一切无名使费,悉予删裁,民皆食贱,私枭潜踪,实属商民皆便。现经访问,呈控各节,系富厂一二奸灶捏词耸动,意在阻挠,其犍、射两厂及富厂灶户不下千余家,商人则黔边、近边十三厅州县计岸不下一二百家,均无异词等语。川省从前盐务积弊甚深,亟应力图整顿,惟裕课仍须便民,方可行之永久。据丁宝桢查明官运商销,实为有利无害,成效昭然,即着该督悉心经理,慎始图终,勿以浮言而滋疑惧。”(21) 至于川省之官运商销章程,前揭《清史稿》略言“筹章程十五条”,实则有《盐务章程》十五条、《详定盐务章程》十条、《续定盐务章程》二十条、《裕济仓囤运盐章程》十条、《滇边盐务章程》十条。略如下示: 《盐务章程》十五条:1.裁改浮费;2.清厘积引;3.酌核代销;4.局运商销;5.兼办计岸;6.引归局配;7.展限奏销;8.严定交盘;9.慎重出纳;10.认解黔厘;11.实给船价;12.删减引底;13.添置联票;14.酌留津贴;15.酌给奖叙。 《详定盐务章程》十条:1.定地设局;2.薪水宜厚;3.局费宜减;4.责成宜专;5.灶户宜恤;6.行号宜招;7.船行宜设;8.砝码宜一;9.水色宜定;10.搀越宜禁。 《续定盐务章程》二十条:1.盐务款目;2.富厂犍厂盐引;3.厂岸各局汇报款目;4.银钱盐帐目;5.厂灶煎熬盐斤;6.厂局随市购盐;7.计商招设行号;8.边岸行号;9.各岸称斤;10.边商转运盐斤;11.厂岸各局与灶商行号交涉事件;12.岸局申解盐本;13.厂局采买盐斤;14.厂局设立船行;15.盐船抵岸;16.盐船遇难;17.盐船抵岸起载;18.引盐到岸;19.厂局与岸局责任;20.禁止衙门陋习。 《裕济仓囤运盐章程》十条:1.总局建设裕济仓;2.裕济仓储存盐斤;3.裕济仓拨运各岸局盐斤;4.裕济仓每包耗盐;5.裕济仓储盐之包装;6.裕济仓用款来源;7.仓储盐斤到岸;8.裕济仓拨运岸局之盐由岸局发商;9.裕济仓与岸局随时联系;10.裕济仓司事人员增设与奖励。 《滇边盐务章程》十条:1.仿照黔边以一章程;2.归并厂局以节费用;3.当冲设局以便销售;4.据要立卡以示区别;5.各行仍旧以示体恤;6.从减缴本以广招徕;7.禁止余盐以安行号;8.分解盐本以省运脚;9.护送盐本以重公项;10.严禁开井以杜私销(22)。 光绪三十四年,奏准吉林、黑龙江二省试办官运(23)。《黑龙江财政沿革利弊说明书》称:“江省盐务,自光绪三十三年以前,均系商民自由贩运,私盐充斥,辽盐冗滞,国权、国课两受损失。至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前东督徐、江抚周,始筹议整顿,江省盐务,略仿专卖办法,奏请开办官运,于十月初一日开秤,是为江省开办官运之始。”(24)当时制定有《设局用人章程》(共八款)、《采运转运章程》(共八款)、《分销章程》(共十二款)、《储仓章程》(共八款)、《缉私章程》(共八款)、《统计章程》(共十款)、《增订缉私章程》(共二十款)。兹示列《设局用人章程》如下: 第一条 江省食盐,现在统归官运官销,总局设于省城,管理全省官盐运销事务,定名为黑龙江省官盐总局。 第二条 兴办官盐,必须普及,所有卜奎、呼兰、绥化、海伦、巴彦、余庆、兰西、大通、青冈、东布特哈、木兰、拜泉、肇州、上集、墨尔根、瑷珲、大赍、汤原、安达等处,俱设官盐分销局,以便民食。其大通、大赍、汤原三局地当冲要,并应兼缉私分局名目,以示责成。 第三条 营口设采运专局一所,派员驻局经理采购滩盐、装轮载运诸事,并派员驻扎海参崴,经理卸轮装运诸事。 第四条 于吉林所辖之哈尔滨地方,设转运专局及储盐总仓一所,以期分运便利。并于省南东清铁路车站昂昂溪地方设转运分局及储盐分仓一所,以便西北各属领运。该二局皆兼缉私专分局名目,执行铁路界内缉私之事。 第五条 江省官盐总局总办一员,由督抚宪委派,提调以下各员及采运转运分销各局委员,俱由总办酌量事务繁简,分别支配,呈明委派。其总分各局司巡丁役人等,统由总局核定,分饬遵办。所有总办以下员数薪额,俱应造册报部,以便核销。 第六条 江省开办官盐,于光绪三十四年七月起,至九月底止,为预备期。十月以后,为试办期,以一年为满,以后即为实行期。 第七条 各分局委员,以一年为充差期满,除办理不善者随时考核撤换外,如果销数畅旺,有益公家,应准留差。 第八条 江省现在试办官盐,各地方官尤应相助为理,倘意存畛域,推诿贻误,由总局酌量事情之轻重,呈请督抚宪惩处。(25) 各项章程十分详细。黑龙江省官盐总分各局卡及采运、转运、缉私各局卡共二十六处,其设立年月并驻在地方详如下表(26): 光绪三十四年,奏准开办吉林省官运总局,吉林度支司陈玉麟主其事,查照四川、福建成案,比较参酌,订立《官运章程》(又称《吉江二省官运章程》)十八条,《采运章程》十条,《续定章程》十条(27),同时设立官运总局、省仓、长春官运局、长春总仓、公主岭分仓、双城官运分局、伊盘官运分局、阿什河官运分局、宁古塔官运分局、新榆官运分局、长春缉私局(附缉私马队)、白龙驹缉私分局、烧锅甸缉私分局、三道冈缉私分局、南城子缉私分局、营口采运局等机构。仅引述《吉林财政利弊说明书》之“官运总局”项下说明如下: 吉省民户食盐自由采运,官家向不加以限制。迨筹饷开捐,始于白龙驹、烧锅甸、南城子、三道冈、新安镇等处榷收盐捐,然必会同奉省税卡岁一行之而已。自东清铁道之利兴,俄人席卷海参崴进口之盐输之而西,而珲春、宁古塔、阿什河、哈尔滨一带受其倒灌之影响。自南满铁道之利兴,日人挟旅顺附近各海岸开滩之盐输之而北,而长春、伊通、盘石、双城一带,又受其倒灌之影响,由是吉林全省几为俄日盐销所喧夺,而国榷课本无在不蜷伏于两强势力之下矣。光绪三十四年,奏准开办吉省官运总局,吉林度支司陈玉麟适主其事,因查照四川、福建成案,比较参酌,订立官运章程十八条……该局组织一切,约分三部: 一曰规制部。案查奉省盐斤,原定每二斗为一包,前盛京将军增试办督销,每包改为四斗。吉林创行官运,按照奉省奏定新章,原定每石六百斤,例由滩户加配卤耗四十斤。此外,另准每石加配卤耗一百斤,以资营运而免亏折,凡七百四十斤,一律随同正额票盐装运,毋庸加纳盐课。当由该局会同奉省总局详准,以七百斤为正盐,余耗四十斤为耗盐。此项耗盐,除提二十斤作为公余外,其余概归局仓、车船等耗,万一不足,即于公余提存项下弥补。嗣于宣统元年闰二月,准奉省总局来电,奉前总督徐谕令,运吉之盐减去加耗二十斤,因于每石改以六百八十斤为正盐,仍以四十斤为耗盐,除例耗四十斤外,加耗之盐设有存余并入正盐售卖归公,此开局以来历经加减耗盐之原因也。由此递推,每石为引,十引为批,十批为运,十运为纲,二十纲为一大纲,即为每年认销之数。贸易盐价统以银元核收,每售盐一引,得盐课四元六角,盐厘一元二角,公费一圆,缉私费向收七角,自正石改为六八,则此项缉私亦改为六角八分核收,其余除成本外,则为公利。公利者,公家所获之利也。综计三十年七月开运起,讫年底止,除抵支原有盐捐暨成本运费局用外,约得赢余三十余万元。其在官运以前未经纳课者,则有补征课银名目,按照东三省奏定八四一五数目,每百斤纳小洋八角,填给执照,准其与官盐一律营销。其业经奉省补征者不在此例。盐课一项,按季报解,东三省总局盐厘系抵还向日盐捐,解交本省度支司公费,缉私费均留归官运缉私经常局用,公利则储为新政司道各官廉费及预筹添练陆军等用。补征一项,统为各分局开局建造及平时特别之需。至招商办法,先验其资本,饬预缴押岸银两,及承充之后,所有官盐交令承销岸商之下,隶以子商。每盐百斤照,官价准加三角发售,以酬其劳,名曰商利。有浮加者,即以其岸银充公,此规定官运商销之大略也。 一曰营运部。查奉、吉运盐之道有四:一由盖平盘蛇厅、新民屯各处,以边车运入吉境,是为旧地,冰冻时往往由此;一由辽河运至通江口上岸,以骡车挽入吉境,是为水道;一由牛家屯、海山塞由汽车运至吉属之长春,是为铁道;一由营口装运至海参崴码头,搭付东清铁路分运宁古塔、阿什河、哈尔滨等处转发销售,是为海道。水道运盐已久,自辽河淤塞,运业顿衰,每遇夏秋之交,尝有照额减载二千斤而经月不达者。若迟至冬令,则河腹已冰,故水道运盐实有不便。若改由陆运,则春融冰泮之时,道路泥泞,运资因之陡贵。故四者之中,以铁道、海道运输为便。惟海运原约每年包运一万五千吨,并于营口未封河以前一律运完,分十次交纳,合以额销之数,尚不及五分之一。且灌输仅及吉省东北一带而止,故欲分配如额,非水陆并权,与时消息不为功。至采运适中便利之地莫若营口,故营口另设官盐采运局,受官运总局之管辖,办理采运及给发脚价事宜,此吉省采运官盐之大略也。 一曰缉私部。查吉省贩运私盐,以伊通一岸为最。该州三面临奉,冬季冰冻,每有大股私盐闯入吉境。此外,各处邻私不乏浸灌。然欲购械募勇,分布堵截,又为彼时财力所困。故仅于长设缉私局委坐办一员,募骑卒二十人居中策应。并于向设盐捐五卡改为缉私分局,扼奉吉要道,会同地方文武巡警税局兼禁私运而已。自开办以来,颇着成效。间有日俄私盐由铁道至者,亦经次第获办。综计先后缉私变价银额几及一万数千元,其缉私提赏另具专章,兹不复载。 该局归度支司督办,自宣统元年改设总办一,会办一,不隶度支司管辖。据三十四年分,督办以下设提调一员,文案一员,帮文案二员,支应一员,收发兼庶务一员,缮校兼编辑一员,核算票照、监印图表书记长各一员。自开办起,讫年底止,经常费有成本、解款、汇水三宗在内,共支出吉洋七万六千三百九十五元三角四分一厘,吉钱一百四十六万一千零五十五吊九百零五文。该局成立于是年三月,始由饷捐局拨款二万吊为开办费,继因开运官盐三万余石,万分不敷周转,尔时地冻道平,滩价日涨,亟应大批购买,以备春销,因在官帖局借拨中钱二百万吊,除移还中钱二十七万吊有零外,仍按年陆续归还。所有各局开办费,统由补征正款支给,常年经常费,则由一元公费支给,缉私费则由六角八分缉私支给。如系营业、采运,则统归本利项下开支,以此着为定例。此外,各府州县附属之分局六,仓储二,分销处三,其与该局同期开办者,曰长春官运局、曰营口采运局,其成立在七月以内者,曰阿什河分局、曰宁古塔分局、曰双城分局、曰伊盘分局、曰新榆分局,成立在八月以内者,曰长春总仓、吉林省仓。其余长春缉私局则于十一月成立,白龙驹、烧锅甸、新安镇、南城子、三道冈缉私等局,统于十二月成立。(28) 至于奉天,《清史稿》概称:“奉天由纳税改行引,自康熙中停止,无课者百七十余年。同治六年,将军都兴阿奏准行榷厘法,每盐一榷东钱千,为本地军需。光绪三年,将军崇厚请加作二千四百文。八年,将军崇绮再请加二千四百文,名四八盐厘,是为练兵之款。十七年,户部筹饷加二千四百文,名二四盐厘,是为解部之款。二十四年,将军依克唐阿加千二百文,名一二盐厘,是为兴学之款。此三项总称八四盐厘。二十八年,将军增祺又奏设督销局,每斤加榷制钱四,谓之加价,以为官本。然原议由官设局收买,置仓运售,名为督销,实则官运也。”(29)亦属于官运官销的范畴。起初,“奉省盐务抽厘而后,均系于产盐所在,就滩设局征收,并无统一机关以监督之”。光绪二十八年,试办督销,设立总局于田庄台。至光绪三十二年,“改设东三省盐务总局于奉天省城,所有盐厘、补征、缉私各局,悉归统辖,为盐务之最高机关”(30)。盐务总局之下,设有盖平分局、复州分局、庄河分局、锦县分局、宁远分局、广宁分局、盘山分局、安凤分局,各分局又称盐厘局。同时,又有省城补征局、通江补征局、营口补征局、安东补征局、新民补征局、大孤山补征局、双台子补征局、昌图补征局、海龙补征局以及缉私局。各补征局下又有若干补征分卡。如省城补征局,“附于总局之内。先后于抚顺、辽阳、海城、小北河、刘二堡、牛庄、腾鳌堡等七处设立分卡。凡由沿海各盐场运盐赴东北一带销售者,咸由各卡经过。且省城囤盐为数至伙,遇有来盐,分别查验。有浮多者照章补征”。通江补征局,“通江补征局,设于光绪三十一年。彼时盐厘总局设于田庄台,筹拟督销办法,议定产盐、囤盐,划分区域,以通江口为各路要冲,虑有私盐混入,设补征局以堵缉之,与督销局分权并立,凡各补征局均归统辖。嗣以督销未及实行,省城设盐务总局以统筹盐务,该局遂改隶于总局。旋以通江商务日趋凋敝,一切营运改由铁路,遂移局于铁岭县城,添设分卡八处:曰法库门,曰三面船,曰马峰沟,曰郑家屯,曰孙家台,曰铁岭,曰三江口,曰开原。总计各处局卡,均为水陆要冲,夏令多由船运,冬令多由车运。过境之盐均由盖、复两处购运,营销海龙、昌图各府属。凡遇来盐,由局卡查验”。安东补征局,“安东税局,向兼办补征盐厘。光绪三十年,始经设局专征,先后添设分卡九处:曰大东沟,曰赵氏沟,曰三道浪,曰九连城,曰长甸河,曰蒲石河,曰浑江口,曰缉安县,曰榆树林。计上下游绵长千余里,均归兼辖”。之所以分别设置分局(盐厘局)和补征局,是因为“厘局收款向应报部,补征收款例归外销”(31)。 四川的官运商销以及东北的官运官销,是晚清食盐运销的两个示例,由此可以体会晚清的变制。 注释: ①周庆云.盐法通志:卷五十五·转运一[M].铅印本.文明书局,1914(民国三年). ②所谓的“行盐法有七”,实际上只列出了六种,当脱“曰官运官销”。 ③佐伯富.清代食盐专卖制度[J].历史教育,1957,5(11、12);萧国亮.论清代纲盐制度[J].历史研究,1988(5);萧国亮.清代盐业制度论[J].盐业史研究,1989(1);1989(2);李三谋.清代食盐贸易中的引岸制度[J].盐业史研究,1992(1);鲁子健.清代食盐专卖制度[J].盐业史研究,1991(1);鲁子健.清代食盐专卖新探[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3);杨久谊.清代盐专卖制之特点:一个制度面的剖析[G]//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5(47).有关著作参见:佐伯富.清代盐政之研究[J].东洋史研究会,1956;陈锋.清代盐政与盐税[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2版. ④黄之雋,等.乾隆江南通志:卷八十一·食货志·盐法[Z].四库全书本. ⑤岳睿,法敏修,杜诏,等纂.(雍正)山东通志:卷十三·盐法志[Z].四库全书本. ⑥岳睿,法敏修,杜诏,等纂.(雍正)山东通志:卷十三·盐法志[Z].四库全书本. ⑦参见:林永匡.乾隆时期河东盐课归丁改革[J].历史档案,1982(3);山本进.清代河东盐政的变迁[G]//东洋史论集,1999(27);刘隽.道光朝两淮废引改票始末[G]//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3,2(2);刘隽.咸丰以后两淮之票法[G]//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3,1(2);佐伯富.清代道光朝的淮南盐政改革[G]//东方学论集,1955(3);孙晋浩.清代盐政专商制的危机与改革[J].晋阳学刊,1989(3);陶用舒.论陶澍对两淮盐政的整顿和改革[J].盐业史研究,1991(4)等文. ⑧⑩张茂炯,等.清盐法志:卷十八·长芦九·运销门[M].铅印本,1920(民国九年). ⑨昆岗,李鸿章,等.(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二十二·户部·盐法·长芦二[Z].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 (11)张茂炯,等.清盐法志:卷一百六十九·两浙十·运销门[M].铅印本,1920(民国九年). (12)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三·食货四·盐法[M].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13)“浛洸埠”,原文为“浛光埠”,其他文献中,多为“浛洸埠”。 (14)广东清理财政局.广东财政说明书:卷四·岁入门·盐课税厘[Z].刻本,1911. (15)(17)张茂炯,等.清盐法志:卷二百二十·两广七·运销门[M].铅印本,1920(民国九年). (16)允裪,等.(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四十五·户部·盐法上[Z].四库全书本. (18)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三·食货四·盐法[M].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19)四川清理财政局.四川全省财政说明书·滇黔边计官运说明书[Z].铅印本.经济学会,1915. (20)昆岗,李鸿章,等.(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二十八·户部·盐法·四川[Z].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 (21)丁宝桢.(光绪)四川盐法志:卷首·圣谕[Z],刻本,1882(光绪八年). (22)周庆云.盐法通志:卷六十·转运六[M].铅印本.文明书局,1914(民国三年);丁宝桢.(光绪)四川盐法志:卷十三·转运八·官运上;卷十四·转运九·官运下[Z].刻本,1882(光绪八年). (23)周庆云.盐法通志:卷六十一·转运七[M].铅印本.文明书局,1914(民国三年). (24)黑龙江清理财政局.黑龙江财政沿革利弊说明书:卷下:官业及官有财产类第七[Z].铅印本.经济学会,1915. (25)(26)黑龙江清理财政局.黑龙江财政沿革利弊说明书:卷下·官业及官有财产类第七[Z].铅印本.经济学会,1915. (27)周庆云.盐法通志:卷六十一·转运七[M].铅印本.文明书局,1914(民国三年). (28)吉林清理财政局.吉林财政利弊说明书·盐务门[Z].铅印本.经济学会,1915. (29)赵尔巽.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三·食货四·盐法[M].标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 (30)(31)奉天清理财政局.奉天省财政沿革利弊说明书·盐务说明[Z].铅印本.经济学会,1915.清代盐的运输与销售体制_光绪论文
清代盐的运输与销售体制_光绪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