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论文_郑榕艳1,李凌恩2,张清如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临床心理科 350008)

摘要:目的 对精神患者睡眠障碍因素的探讨;方法 将研究对象确定为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ICD-10)精神障碍诊断的患者,在我院选取120例作为临床资料。结果 在进行数据统计后,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年龄在35-48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文化,无业均在一般资料中比例较高。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表浅,睡眠障碍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兴奋、恐惧、躁动、紧张、焦虑等等情绪波动。在这12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有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院对120例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睡眠障碍的因素,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精神病;睡眠障碍;因素

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并睡眠障碍是一种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医学学术对于精神障碍对睡眠的影响已经有了多年的研究。相关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常常存在兴奋、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因此精神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我院通过对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数据统计,希望可以对同行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上提供借鉴。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入组标准为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医院于2015到2016年度,就心理精神疾病进行挂号治疗的患者。中12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75例(62.5%),男性患者45例(37.5%)。女性年龄在35-48岁,患者平均年龄42岁。男性年龄在34-46岁,平均年龄45岁。我院对临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1.2方法

对这些患者进行对性别,年龄,相关职业的统计,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分析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观察,以及对影响其睡眠的因素进行统计。用匹兹堡睡眠 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PSQI由19个项目构成,可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及日间功能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即为 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资料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的数据都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检验水准是a =0.05。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有意义。

2.结果

经过对相关数据的记录,对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患者入睡状态的临床表现形式进行统计显示入睡困难临床表现高于睡眠表浅,详见表一。对于影响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进行统计,兴奋、恐惧、躁动、紧张、焦虑等情绪成为睡眠障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详见表二。

2.1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PSQI为(10.2±3.5)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6.8±4.0)分,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睡眠是人体机能运行的必要状态和能力,是对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维持的生理现象,对于恢复脑部的疲惫有重要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多,一些人患上精神疾病的机率也越来越大,精神病患者常会感到脑部的疲惫,因此,睡眠成为缓解患者不良感觉的重要生理活动。睡眠质量影响着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状态,并对其身体状况产生影响。由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表现出来最明显的就是感情沟通障碍,精神敏感脆弱。这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呈现对外界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封闭自我,卑微敏感情绪非常低落,做一件事情很难集中精力,对其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地不便。特别是一些符合抑郁症或者睡眠障碍诊断的患者中经常伴随焦虑或者抑郁。当前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抑郁症并和精神分裂症,有很多情况下是不可控制的,比如家族遗传,还有一些是由于后天的外部环境以及个人遭遇造成的性格,包括人格因素,家庭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等,这些方面都会造成的精神心理疾病发生。因此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波动较大,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缓解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睡眠状态。

作为常见的负性情绪,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开始增多,并且这种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睡眠障碍是现代社会非常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属于情绪焦虑给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存在睡眠障碍严重的还有可能家中精神疾病,使得住院时间加长,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通过对我院120例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多分布在35-45岁之间,由于女性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负担更多,并且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对不良情绪的宣泄也较少,因此女性在这个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精神疾病。从另一方面显示出,社会压力是睡眠障碍的促成因素。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不良情绪的积攒非常必要。将患者内心的情绪进行宣泄,通过不同形式的组织活动,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走出心理障碍。逐渐缓解精神疾病,将睡眠状态调整为正常状态。为了更好的治疗精神疾病合并睡眠障碍提供可靠依据,采取PSQI对患者日后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价,根据科学的数据统计,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病患者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身心缓解。当患者存在睡眠障碍时,需要进行更多的观察,进行数据监测,根据科学的数据,分析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为患者获得正常的生活提供数据保障,减少住院时间,同时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精神负担。

参考文献

[1]黄长海.精神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10).

[2]刘津辰. 精神病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6,(11).

[3]范向平.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中国精神疾病,2016,(12).

基金项目: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编号201710271)资助。

论文作者:郑榕艳1,李凌恩2,张清如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精神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论文_郑榕艳1,李凌恩2,张清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