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开放题与创造性思维

数学开放题与创造性思维

夏婧[1]2006年在《数学开放题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开放题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因为与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正确解题方法的传统问题相比,开放题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开放题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了基础,对全面推进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开放题研究的基础上: 首先对数学开放题及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阐述了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其次,总结了数学开放题的含义、特征及其类型,并分析了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 第叁,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并分析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第四,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成分的角度,阐述了数学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素材。 最后结合例题和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效地利用数学开放题教学模式来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连学云[2]2002年在《数学开放题与创造性思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二十年来,对数学开放题的结构与教学价值研究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热点。数学开放题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质,不再是方法唯一,答案唯一,这就吸引学生不依赖教师和课本,独立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答案,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了基础,对全面推进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数学开放题的研究基础上: 首先,阐述了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地位及文化背景,分析中国当前数学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了数学开放题的研究的深远意义。 其次,总结了数学开放题的涵义、特征及其类型,阐述了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 第叁,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并分析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最后,从培养能力的角度,数学开放题通过加强试题的开放性,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创造欲望。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角度,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角度,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角度,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角度,数学开放题能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栗静[3]2005年在《数学开放题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并把创新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和高度。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主要课程,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养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我国学生比较适应适用于特定问题的特定解法的“算法”学习,不善于解决那种开放性的、含糊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并需要更多创造性的非常规的问题的现象,本篇文章以开放题为载体,阐述了数学开放题教学、数学开放题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等几方面内容,结合例题和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效地利用数学开放题教学模式来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钱郁和[4]2018年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开放题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数学开放题是数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解决数学开放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感受学习的乐趣。随着当代教育的不断改革,数学开放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数学教育者的关注,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沪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开放题的研究和分析,对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开放题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开放题的设计对策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期望对完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开放题的设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回顾前人对数学开放题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特征、类型、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概述。第叁部分系统地分析了沪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开放题的设置。首先从内容、年级、类型叁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其次统计数学开放题在沪教版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分布、年级分布及题型分布情况,进行总结;最后,结合案例和统计数据探索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开放题的设计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结合对沪教版的数学教科书中开放题的分析,提出对开放题的改进对策,并进行举例说明,从设计原则、设计策略以及教师层面展开阐述。第五部分是对本文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开放题的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

梁永录[5]2007年在《中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指出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封闭式教学而提出的。自7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开放题教学”以来,“开放题教学”与“数学开放教学方法”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已成为热门话题。近二十年来,开放题作为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在我国各地教学试验中广泛进行。数学开放性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数学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思维、开放性问题、数学命题的开放度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数学开放性教学的教学目标、功能、流程、策略、评价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在理论上,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对数学开放性教学进行了阐述,初步形成了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上,用很多开放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本论文只是从短期的教学实践的效果来预测学生的发展,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将是一个新的起点,开放性数学教学将会以“开放的姿态”继续吸收各种精华,创新自我,获取更大的生命力。

董军胜[6]2012年在《运用数学开放题评价创造性思维》文中研究表明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ford)认为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发散思维.有关研究表明,以发散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信度较高,并有较好的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因此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创造性思维可以用下列四个指标来评价: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进性.文中提出两种创造性思维的评价方法,一是向量计分方法,二是比例计分方法.

杨佳[7]2005年在《数学开放题与中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研究》文中指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实施,创新思维的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吉尔福特关于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的观点,培养发散思维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由于传统的封闭题不能承担此重任,必须寻找新的途径和手段。数学开放题以其条件、结论和解题策略的开放,为培养发散思维提供了可能。为了了解数学开放题对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叁方面的影响,在调查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发散思维现状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开展开放题训练的实验。研究了如下问题:1、数学成绩与发散思维的相关性;2、对比研究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前后发散思维的差异;3、对比研究实验组实验前后发散思维发展情况;4、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比研究实验组优中差生、高发散和低发散组实验前后发散思维发展情况;5、通过数学开放题测试成绩对比研究实验组和控制组发散思维发展情况。得到结论:开放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是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开展开放题的教学有深远的意义。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论证了:1、开放题训练对发散思维的影响;2、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关系;3、开放题训练对发散思维的思维品质的影响;4、开放题学习对学习方式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对当今的数学教学提出建议。

林国华[8]2004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教育经历了多次中心的转移,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的问题解决,90年代的建构主义,直至现在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焦点之一,也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教学任务之一。 创造能力较差是对传统教育批评较多的一个问题。确实,在数学教育中,我们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但对富有创造性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能力令人担忧,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创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但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造力的提升。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没有质的差异,由此,数学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必要的。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自己未曾解决过的问题,或对问题给出独特解法的思维。就思维成果而言,并非创新,属于重复发现,但就获得思维成果的整个过程而言是再创造。这种再创造的量的积累则可能促成质的飞跃。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依赖创造教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会创造的前提,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学生认知的主体建构而获得的。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等是创造教育的核心。

何光峰[9]2001年在《关于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数学开放题是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的问题。数学开放题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 培养。选择或编制数学开放题应注意低起点、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度;教学中要更重过程 ,重视小结,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黄萨仁那[10]2013年在《中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1979年7月至2012年8月《数学通报》(1936年8月创刊至2012年8月,共76年)中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文章分叁个时间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引进倡导时期、20世纪90年代——深入研究时期、21世纪以来——反思充实时期),进行史的考察。梳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发展经纬,以揭示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在这叁个时间段具有的特点。以期对现在和以后的数学教育实践与研究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有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论述了本文涉及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等相关概念,并在研究目的与意义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作为主要研究资料的《数学通报》发端及其发展。第二章,20世纪70年代末(即1979年《数学通报》复刊)及80年代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中以《数学通报》为中心,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本章进一步的研究。起初该阶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以编译引进相关思想为主,后来在我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主要以数学解题教学研究的形式存在,对数学思维及其培养、数学方法论研究较重视。此章最后一节对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其它特点(启发式教学研究、发现法教学研究、第一篇以“问题解决”为关键词的题名为《谈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任子朝)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行了补充。第叁章,对20世纪90年代《数学通报》中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该阶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特点。从1993年开始《数学通报》上关于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的文章蜂拥而来,可以说90年代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就是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并且得到了全面的重视。日本数学教育界相关的教育思想,如数学开放题教学、课题学习等,在此阶段引起了我国数学学者们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数学解题教学以混合体的形式存在,从1994年开始有颇多的相关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元认知的含义、元认知在解题中作用等。第四章,21世纪以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中对《数学通报》上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在21世纪以来,从实践层面上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进行了反思,更进一步研究了与数学解题教学、应用题教学、建模教学、开放题教学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的特点。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进行创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尤为重要,并且对数学创新学习、研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五章,对叁个阶段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特点进行了总结的同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数学开放题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 夏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 数学开放题与创造性思维[D]. 连学云.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3]. 数学开放题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 栗静. 上海师范大学. 2005

[4].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开放题状况及对策研究[D]. 钱郁和. 上海师范大学. 2018

[5]. 中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 梁永录.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6]. 运用数学开放题评价创造性思维[J]. 董军胜. 中国数学教育. 2012

[7]. 数学开放题与中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研究[D]. 杨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8].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 林国华. 江西师范大学. 2004

[9]. 关于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的几个问题[J]. 何光峰. 教育科学研究. 2001

[10]. 中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之研究[D]. 黄萨仁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数学开放题与创造性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