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串通与价格战的动态分析_动态分析论文

企业合谋和价格战的动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格战论文,动态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存在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也存在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在信息不确 定和不对称的情况下,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协调企业竞争和合作行为的最佳选择。合谋(Collu sion,又译作串谋、共谋)是企业协调相互间竞争关系以使共同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是一种 合作性行为。合谋并不等于违法,尽管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有反托拉斯法及相关法律对组建公 开卡特尔的企业进惩治。合谋与非合作行为也并非完全不相容,博弈论中的Folk定理告诉我 们,在有限的参与人博弈中,即使局中人从不直接接触,每个局中人的支付都可能通过无限 重复博弈得到改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合作博弈的合作结果”,这个结论有着非同寻常 的意义,它是研究企业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Chamberlain(1933)据此批判了古典模型的 静 态特征,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仅限于一次,而是日复一日地反复进行,对于寡头垄断企 业来说,它们的行为要建立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并使共同利润最大化[1]。Axelrod(1986) 也证明,即使放宽Folk定理严格的理论假设,非合作竞争下的“合作”结果也是广泛存在的 。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分析,一个利他主义者的目标函数可能体现了另一方的利益,他采取 合作行为纯粹出自个人兴趣,但是当竞争双方理性地意识到竞争的灾难性后果时,就有可能 希望改变竞争规则协调各自行为,进行所谓的默契合谋(Tacit Collusion)即企业间通过相 互观察或发出某种信号来传递信息,并预期竞争者的行为来实现,也有人戏称其为“早餐卡 特尔”或“挤眼卡特尔”。博弈论认为,动态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将比静态博弈产业拥有更 大程度的合作和更高的产业利润[2]。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但 无限的竞争是要付出代价的,阿罗定理指出,个体的理性行为可能会导致集体非理性,个体 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损害了每个人的利益,从而达不到帕累托最优。合谋是企业 寻求合作的理性行为,合谋的存在有其经济合理性和内在的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市场 竞争的有序和稳定,适度的竞争才是健康的社会状态。价格战并非简单的价格调整,而是企 业试图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环境的战略性行为,是企业间理性的互动行为,但价格战毕竟是 企业利益的直接冲突,重要的是在这种相互的博弈中,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能否“吃一堑 , 长一智”,怎样学会在竞争中实现合作利益。

2 合谋的持久性:惩罚机制

寡头垄断行业中的企业会不断地面对两难的选择,是在竞争中追求自身利益还是寻求合作 的利益?现在的问题是,合谋中的欺骗行为(如秘密削价或增加产量)能否被及时察觉和鉴别 ,这将事关合谋的持久(Stigler,1968)。寡头垄断行业中有一句格言“更准、更快和更强” ,指的是对期骗行为的察觉和鉴别要准确,反应的速度要快,实施的惩罚要强硬。在实施一 项有威胁的措施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引起还击行为的可能性有多大,但是威胁只有在可信的 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此时企业需作出某种作为或不作为的承诺(Commitment),如让你的竞 争对手相信你将做出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的承诺;使你的竞争对手相信如果他们实施某种措施 ,你将迅速有效地进行还击的承诺;使你的竞争对手相信你不会针对其实施某种有威胁措施 的承诺。战略承诺可能会对一个行业的竞争特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某企业作出扩大生 产能力的决策,一方面可以增大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障碍,但同时又会加强现有企业间的价格 竞争,企业作出这样的战略承诺要预期到决策对未来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就这意味着竞争 对手们的反应函数会对企业决策及其承诺水平产生重大的压力[3]。

根据无限重复博弈的理论模型,现设定p[,i](t)代表企业i在t期的价格,π[,i]( p[,i] (t),p[,j] (t))是企业i在t期的利润,企业i的利润现值为:

其中δ是贴现因子,δ∈(0,1],设π[*,i]代表企业i在合谋情况下的利润,π[B,i]代表企业i的 Betrand竞争利润,π[γ,i]代表企业j遵守合谋定价而企业i违背时的利润。

现在考虑企业i在期背离(假设两家企业过去都未发生过背离),企业j将随之进行Betran d竞争以惩罚企业i,因之,企业i的最佳反应也是进行Betrand竞争,企业i在期背离的现 值是

企业i合谋情况下的利润现值为

比较v[*,i]和v[γ,i],当v[*,i]≥v[γ,i]时,对企业i来说背离是不值得的,由此关系可推得

可见,企业是否背离将取决于折现因子,δ>时,冷酷触发战略(grim trigger strate gies)将使合谋得以维持,反之亦反之(因为一次的背离将使合作终止,期初将价格定为 合谋价p[m],在以下各期,如果有企业定价偏离p[m],则把价格定为边际成本c并在以后 各期保持不变),这种战略依赖于以无限期的价格战来威胁其他竞争者不能降价。我们得出 如下结论:合谋是通过一个纯粹不合作的机制实现的。这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但世上的事 却往往如此。

折现因子的临界值等于企业偏离合谋的收益与回复到Betrand价格竞争时的将来损失的 比率,假如企业着眼(重视)将来,当前的收益π[γ,i]—π[*,i]是不值得的,因为此时企业放弃的π[γ,i]—π[B,i]不是一次,而是永远,在这种情况下来自竞争对手将来拒绝合作的可信的威胁,将 会使合谋保持均衡。

如果每个企业都充分有耐心(δ按近于1),就很容易得到合作解,这一结果是博弈论中Folk 定理的一个特例,p[m]和边际成本c之间的任何价格都可以成为一个均衡解。但要达到一个 特定的均衡结果,行业内的企业必须协调采用同一战略,如针锋相对战略(tit-for-tat), 以取得“聚点均衡”,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要达到协调可能是特别困难的,有时,商业 传统、惯例甚至习俗会有助于稳定竞争环境[4]。

合谋的持久性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5]:

(1)市场交易信息的公开度。如果企业能观测到竞争者的价格和产量,那么对合谋的任何偏 离会容易探测一点,但是交易秘密进行(如秘密削价,提供价格折扣和更优惠的信用条件等) ,要确知这种偏离就要困难得多,交易的公开化程度越高,报复行动就会更迅速,用削价策 略获取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做法就失去了吸引力,维持合谋的可能性则越大。当企业不能完 全了解竞争对手提供的交易条件时,企业就很容易把市场价格的下降误认为对手的进攻行为 ,这样触发价格战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类似的情况在商业活动中屡见不鲜。

(2)企业数目。市场上的企业越多,偏离合谋的动机就越强。考虑一个Betrand阶段博弈的 例子,假设产品是同质的,生产能力不受限制,企业都有相同的不变成本,市场中有N家企 业并分享共同利润π[,m]的1/N,合谋价格为p[m],则企业合谋利润和偏离利润的差额随企 业数而增加,更正式的说,惩罚性战略支持合谋的持久性标准是

或者当时合谋得以维持。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行业中企业的数目将影响企业

观测偏离的能力,无论产品是同质的还是差别化的均如此。

(3)企业不对称。如果企业具有不同的成本结构或者产品差别化程度较大时,要实现合谋定 价往往非常困难。即使企业能达成合谋定价,具有不同成本、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企业遵 从合谋定价的激励也不同。Shapiro(1989)提出了所谓的颠倒的(topsy-turvy)原理,行为的 竞争性越强,合谋得以维持的可能性越大。平坦的边际成本曲线和过剩生产能力是促进合谋 的因素,博弈论也证实了合谋和过剩生产能力之间的正相关性。

(4)多市场接触。Bernheim and Whinston(1990)认为企业在多个市场竞争比单个市场更易 实现合谋。如果某企业在一个市场采取降价措施,其竞争对手会不仅在该市场跟从,也会在 另一市场上削价相威胁,多市场竞争的关键之处在于阻止企业在某单个市场降价的折现率条 件比在两个以上的市场同时降价时范围要小。

3 过剩生产能力和价格战

生产能力的过剩是相对需求的不确性而言的。企业拥有过剩生产力存在着多种原因,在某 些行业,只有在以较大规模扩大了产生能力时才是经济的,如果企业在需求到来之前建 造生产能力,那么在某些时期企业会呈现出其有过剩生产能力的特点。当通常的经济周期的 衰退期出现或某一企业面临需求下降时,也会产生生产能力过剩现象。在不完全竞争行业中 ,企业可能在现有产能规模经营时是盈利的,而当其他企业进入后也会带入过剩的生产能力 。这些情况都是由市场力量引起的。

企业也可能出于战略目的而选择拥有过剩生产能力,进而影响市场结构和企业间的战略依 存关系。具体说来,拥有过剩生产能力的企业可以影响潜在进入者对进入后竞争(postentry competition)的可盈利性预测,从而阻止进入的发生,战略性相互作用的模型证明了销售 量和价格部分地取决于企业的成本及生产能力[6]。

Bulow,Geanaloplos and Klemperer(1985)提供了一个分析企业战略性行为的二阶段博弈模 型。假设在第一阶段只有企业1有行动机会,在此只考虑进行某项扩大产能的投资k(该投资 具有沉没成本的性质,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第二阶段不能改变k的值)。此后的第二阶段两企业 进行产量或价格竞争。我们先考虑企业i(i=1,2)的产量选择q[,i],为了求得子博弈完善均 衡解,按逆向归纳法分析博弈的第二阶段,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企业i的均衡战略q[*,i]满 足 下面一阶条件

过剩的生产能力表明了现有企业随机扩大产出水平的可信的战略承诺作用,是企业发出的 随时准备应付对手竞争的强烈的信号。西洛斯假说(the Sylos Postulate)认为现有企业可 以用持续的高产量阻碍进入,即当进入发生时,原有企业会把产量稳定在足以阻碍进入的水 平上,不管这样做是否有利可图。Modigliani(1958)称此假说为“寡头垄断前沿的一个重要 突破”,它已成为许多有关限制定价行为的理论及经验研究的基础。Pashigion(1968),Wen ders(1972)和Spence(1977)提出了一个替代西洛斯假说的过剩生产能力假说,认为潜在进入 者根据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做出进入决策,从动态看,在增长性强的行业中,企业新增的生 产能力在时间上应总是超前于市场需求的扩展,使得潜在进入者会形成该行业的市场发展余 地已经或接近于饱和的印象,从而有效影响潜在进入者的预期和判断,结果慑于进入后发生 供大于求的破坏性竞争格局,很可能基于此预期而放弃进入。这两个假说都忽视了企业间的 战略互动和进入的动态方面。Dixit(1979)发现,如果存在固定成本,过剩生产能力可以有 效阻止进入者,如果是常规的限价策略,这种阻碍未必有效,具体说来,如果市场内现有企 业的生产能力投资具有沉没成本性质,在预先选定一个战略性的投资水平之后,现有企业在 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时拒绝降低产量就可能是可信的。沉没成本的战略意义在于,企业的生 产能力投资使得它在此后保持一种竞争姿态,同样的需求条件下生产更多,而且不会轻易改 变现有产量水平。

企业的合谋行为依赖于长期性和动态性的企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这种关系又为各企业 的生产能力所制约。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各企业产生了剩余生产能力,若此时某企业采取降价 措施以从竞争对手处争取市场份额,可以预计,从长期来讲,竞争对手的报复性降价将使长 期性的利润减少大于降价所带来的短期收益,任何企业可能将继续保持剩余供给能力,而不 进行积极性的降价促销活动,这样企业间就达成了默契性的合作定价。竞争对手的报复性降 价就成为对企业脱离合作的惩罚,从而起到了抑制降价、维持价格的作用。企业生产能力的 大小一方面决定了企业脱离(如自行降价)的诱惑(因)的强弱,另一方面也同时决定了抑制脱 离的能力的大小,生产能力扩大对合谋行为产生的影响取决于脱离的诱惑(因)效果与惩罚强 度、力度、速度的比较,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就越有保持过剩生产能力的趋向,若要维持 合作性定价水平,企业都要保持某种程度的过剩生产能力,以发挥防范竞争对手降价的装置 的作用。

价格竞争是我国家电行业现阶段竞争的常规武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本无可非议,但价 格战不可能无休止地打下去,不能使它演变成消耗战,各企业实施降价策略时,要充分考虑 到竞争对手的存在并科学评估竞争对手的反应,因为企业能否从降价中获益,不仅取决于自 身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更要受制于竞争对手反应函数的特性,企业只有在竞争中寻求合作 和共存,才能得到共同发展。

标签:;  ;  ;  ;  ;  ;  

企业串通与价格战的动态分析_动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