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设问的原则和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设问论文,政治课论文,原则论文,思想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课设问的一般原则
(一)适量性原则 目前,“重问轻思”“40分钟80问”等现象比较普遍。问题一个接一个,多而杂,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时间,更谈不上抓住关键和重点了。为此,设问必须少而精。如教《尊敬教师》时,我设计两个能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1.作为一名教师,什么时候最痛苦?什么时候最幸福?2.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规定9月10日为教师节?问题少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精才有思考价值,才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二)适度性原则 目前,“重答轻思”“一答就对”等现象比较严重。为此,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问题过难,学生“望题兴叹”;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思考,这都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只有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答案才合适。如教《按劳分配》时,涉及到反对平均主义的知识。我既没有提“为什么贯彻按劳分配要反对平均主义大锅饭”之类过难的问题,也没有提“按劳分配是什么意思”之类过易的问题,而是这样设问的:1.平均主义符合按劳分配原则吗?2.实行按劳分配有什么好处?这样难易适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适时性原则 目前,“该问不问,不该问乱问”“一问就答,只答不思”等现象比较常见。不注意选择发问的时机,学生的思维怎么能得到锻炼?为此,必须恰当地选择发问的时机和答问的对象。如教《维护祖国统一、尊严和荣誉》时,在看过录像片《神州吟》之后,我不失时机地发问:1.当祖国分裂时,民族和国家的情况怎么样?2.当祖国统一时,民族和国家的情况怎么样?3.我们因此得出了什么结论?同时按问题的难易分别找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按不同的要求给予评价。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又做到了面向全体。
思想政治课设问的几种方式
(一)悬念式 所谓悬念式,就是设问要给学生造成悬念。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造成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悬念加以“点化”。悬念式投问多用于导入新课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如教《经济危机》时,我这样讲到:“本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社会不知得了什么病,几个钢铁大王发疯地捣毁钢炉;一个农场主将1千多万亩棉花统统烂在地里;养牛的资本家将牛奶倒到悬崖下面;养猪场场主将600多万头猪赶到密西西比河里。他们发疯了吗?”通过这样的设问造成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并得出正确结论,符合激趣性原则,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发现式 所谓发现式,就是设问要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谈感受、体会和心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时,学生自学前言后,我这样设问:“读了这段教材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这样设计符合“导而弗牵”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导读式 所谓导读式,就是设问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读书,多用于教材内容较深、层次较多的情况下。如教《违法与犯罪》时,我出示了这样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1.违法与犯罪有什么不同?2.违法与犯罪的相同点是什么?3.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怎样?它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思考,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做符合循序渐进原则,有助于学生认真读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四)质疑式 所谓质疑式,就是设问要质疑问难,多用于疑难和关键处。有时是教师质疑设问,更多的则是组织学生发问,启发他们善于和敢于发问。设问要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如教《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我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观点,这样设问:“精卫填海”的神话、“愚公移山”的传说,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值得一提吗?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正是学生想过而未得出结论的问题。此时,我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启发学生发问。学生提出了下面一些问题:“大禹治水”靠什么精神?“延安精神”是什么精神?“铁人”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有了反思,思维便应运而生。这样,形成了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使学生在质疑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得出结论。
(五)巩固式 所谓巩固式,就是设问要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巩固式设问应避免直问直答,多采取同一内容设多问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教《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时,同一内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原始社会是不是理想的社会?为什么?2.“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是最进步的社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与共产主义社会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为什么还说原始社会是最低级阶段的社会?这样做符合巩固性原则,有助于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六)延伸式 所谓延伸式,就是设问要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由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以理导行的目的。如教《科学是反对迷信的武器》时,我给学生留了这样几个问题:1.收集本地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成功事例。思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们幸福对吗?2.收集因为搞迷信而耽误生产或治病的事实。思考:为什么要反对迷信?3.组织学生参加移风易俗活动。思考:反对迷信是否一定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做符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了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书本知识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思想观点同行为表现结合起来。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现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设问方式还有引思式、诱导式、激励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