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党建理论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对论文,党建论文,三代论文,理论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这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根据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所形成的共识。由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尽相同,三代领导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也各有侧重,大体上是从结构性建设向功能性建设转变。三代领导人关于党建理论的战略思考,具体表现为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和功能建党的逻辑演进。
思想建党:毛泽东对党建理论的战略思考
思想建党是政党结构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其重点在于提高政党成员的政治素质。无产阶级政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而且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毛泽东同志关于政党曾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他认为:“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社会。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所以,政党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思想作风,在政党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大发展。”
思想建党战略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结构性特征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群众性的政党,其中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政党成员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正如毛泽东同志曾分析的:“我们党现在已有了一百二十一万党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在他们之中存在着各种不纯正的思想。在抗战以前入党的党员中,也有这种情形。……因此,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政党成员的文化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整体上相对较低,这一结构性的特点与党的性质和任务是不相称的。就性质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应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就任务而言,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所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党建的首要任务。毛泽东曾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
思想建党战略的理论前提在于重视思想的力量。在政党组织的结构性要素中,政党成员是最为根本的、第一位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政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将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毛泽东把党的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联系起来,突出强调思想建设的作用,即强调思想的统帅作用和灵魂作用。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个思想就是无产阶级思想。政党成员只有具备思想上的坚定性,才能保证组织路线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毛泽东关于思想建党的战略构想,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特点及其政党的社会生态状况,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党建理论。它既把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看作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在这四个方面的建设中,又特别强调思想建党的重要性,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所以,思想建党构成了毛泽东党建理论的鲜明特点。
制度建党:邓小平对党建理论的战略思考
制度建党仍然属于党的结构性建设的范畴,但与思想建党相比,则偏重于组织机制和领导体制的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提出了制度建党的战略构想。这一党建理论的提出,是一种创造性的超越,即在重视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前提下,更强调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的完善。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于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所以,从制度上、体制上解决问题,是邓小平思考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
制度建党战略的理论前提是:强调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在深刻分析和总结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时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显然,这一思想与毛泽东突出强调思想建设的作用是有所区别的,它是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看作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制度建党战略的关键是解决几个重大问题:官僚主义问题、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家长制问题、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和形形色色的特权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权力过分集中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思想作风问题,有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有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是与我们的制度不健全有关。“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中国共产党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和纠正党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赢得人民的拥护,只有从制度上寻找突破口。
制度建党战略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党和政府、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党和政府、中央与地方的制度性分权。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过几次权,但每次都没有涉及到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等等之间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因此,党的政治领导职能与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职能理应适当分开,然而这一问题却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致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强调中央集中太多,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不够,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发扬不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条,一是党与政府的制度性分权,实现党政职能分开;二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历史的逻辑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同样告诉我们,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党领导、执政的基础。因此,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党建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以制度建党为核心的党建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
功能建党:江泽民对党建理论的战略思考
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主导,其主导性并非仅仅表现在政党的结构性特征有别于其他政治组织,关键是政党在政治活动中的特殊功能。一般而言,对全社会利益的表达与综合是政党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一过程实质上是政党政治活动的功能发挥过程,即发挥政党的代表性功能。可以这样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建战略从结构性建设向功能性建设的转变。
党的结构性建设与功能性建设是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方面强调结构性建设是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在结构性建设中又要贯彻代表性要求,只有二者的高度统一,才能使执政党的功能在政治过程中得以实现。所以,江泽民同志强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正是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的现实政治过程中,通过代表性功能的发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所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中国社会发生结构性转型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革开放高潮的理论前导,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力。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为根本的政治过程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新的经济形态,包括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对原来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新的要求。能否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关系到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的经济基础问题。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正确认识生产力的时代性,把握新的历史时期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新要求,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以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为突破口,加强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艺繁荣政策,实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再造和价值整合。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在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方面发挥主导性功能是政党增强社会整合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也日趋激烈。由于西方国家具有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的优势,所以在文化价值方面就会咄咄逼人,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使意识形态的传播正在发生革命,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播的一个新阵地。网络社会的出现,不仅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形式扩展自己的空间和影响提供了条件,也为其对不同于自己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方式展开竞争乃至交锋提供了便利。网络空间不受管制的状态,促进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实现文化和价值整合。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加强党进行领导和执政的文化基础问题。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强化党的政治代表性功能,提高政治整合能力。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为经济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就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利益与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利益。执政党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政治基础问题。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正确处理好部分人富与共同富裕,先富与后富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好不同社会成员、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甚至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维护国家与社会的安全,不断增强党的政治整合功能,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政治基础。
总而言之,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带领中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出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功能建党,即增强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代表性功能为核心的党建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拓展了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
标签:政治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党的组织制度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毛泽东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