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安源鼎盛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质量控制工作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的必要性,探讨了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案、采样和检测过程、报告书编制的质量控制,以及建立职业病因素检测管理档案等内容,摘保提供的数据、得出的结论科学、准确、可信、公正,以达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质量控制;评价报告
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是保证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公正性、有效性的基础。是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前提。涉及现场采样、分析检测等硬件要求,也受到资料收集、评价方法选择等的制约。本文从人员、仪器设备、评价方法、资料、现场检测等5个方面对评价报告中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人员的质量控制
1.1评价人员是评价过程的主体,也是评价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
评价人员的能力、工作经验、职业素养贯穿评价全过程。因此,针对不同评价项目的特征,评价人员的专业构成、对评价依据的理解程度、工程分析及职业卫生防护技术等的掌握情况,均应能满足评价项目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评价机构根据业务范围。聘用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经专业机构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现场采样人员应经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进行现场工作,并注重现场采样的经验总结。
1.2评价报告内容的核心是对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其评价前提是:在正常生产、检修、应急等状况下。明确辨识项目可能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影响岗位/工种。对此,评价人员宜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制作岗位分布示意图或表格。说明作业人员作业方式、作业内容;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情况,综合防护用品配置;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要素,分析与评价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1.3职业健康监护指标是评价作业人员健康及职业接触损伤的重要参数。
由于大多数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忽视体检对象所处现场调查和其实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易出现职业健康体检的应检作业岗位不全面;应检项目和内容与作业人员实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不相符;体检人数不足等情况。从而导致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不可靠。难以用于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因此,评价机构应对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指出职业健康体检项目和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及时改正。
2仪器设备和防护设施的质量控制
2.1评价结论受到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受制于仪器设备(硬件)的影响。因此,要求使用计量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用于检测评价的仪器设备,检定后必须标注其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并进行本实验室验证试验。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应执行《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和期间核查程序,同时严格遵守质量管理的内审制度。为表明检测中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状态。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中应具体写明所使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量程、检定(校准)结果、检定机构、检定、(校准)时限等 相应的计量检定(校准)证书、检定机构资质等信息应纳入评价技术资料。
2.2生产设备影响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尤其是粉尘及化学毒物受气流、工艺、环境等变化影响和噪声强度经叠加变化更为明显。按照岗位分布,绘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和设备示意图,标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影响范围等,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备效率的检测结果,判断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
3评价方法的质量控制
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或标准。在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中,倾向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固有风险进行评价,忽视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的诱因,轻视了应急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损害过程和结果。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应用条件和适应范围,错误的方法必将产生错误的结果。如何正确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深入研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概率和造成的损失是今后该法使用的重点。综上,单一评价方法不能阐明评价结论。因此,联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且机构间分享评价方法使用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家安监局颁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导则中,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类比法、风险评估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目前尚无具体的指导标准或技术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
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是由评价人员对照评价标准和规范自行编制的检查表格。检查项目的选定、调查结果的判定依赖于评价人员个人的主观判断,具有不确定性。
3.2类比法
由于投资、工艺、设备、管理、技术等不同,寻找具有可比性的同类企业难度大。同时,类比企业是否具有“可比性”依赖于评价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评审专家的主观认识。而且类比法属推导分析法,难以准确分析量化趋势。所以,该法只能作为评价的佐证。在应用评价导则规定的评价原则,并引用类比资料时,应详细阐述类比企业的异同点。
3.3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注重分析不同点是否会对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产生影响及其程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既要考虑作业环境中危害因素浓、强度及化学毒物毒性,又要考虑作业强度和作业时间,需测定多项指标才能确定级别。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场所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为动态变化形式,故应根据生产方式和生产量的变化进行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同时,检测点设置、检测方法选择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的结果。工作中发现,日益增多的化学毒物往往缺少临床、毒理、流行病学等基础资料。缺乏相应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检验标准,给化学性毒物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带来困难。
3.4风险评估法
风险评估法的引入,既可以得出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概率,又可进行系统之间职业病危害事故可能性大小的比较。同时,还适用于无类比的预评价项目,这可能是今后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的主要方法。
4.资料的质量控制
4.1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是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评价人员在开展评价工作前,应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评价资料进行仔细研读。为防止因委托单位隐瞒资料,导致产生错误的评价结论,评价机构应当要求用人单位书面承诺提供的资料是真实、全面、可靠、及时的。评价机构对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内容赋有法律责任,为防止评价工作中档案资料的丢失、遗漏、泄密以及信息被盗、技术失窃等情况的发生,应建立项目资料的立档保存和保密程序。
用人单位除提供评价项目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外,应提供各车间平面和立面图,各车间生产工艺和设备布置图,通风、防尘、防毒、防噪、隔振、防射频辐射等设施布置图和设备型号、数量、参数等,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4.2.评价机构应该全面收集收集项目资料
评价机构在收集项目资料时,不仅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评价项目尽可能完整的资料,也应全面收集适用于本项目评价的现行评价依据;不仅要全面地、仔细地辨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需注意劳动过程和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的识别;不仅要考虑密闭式建筑的防尘、防毒通风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更应该注意部分行业使用的化学品可能超出国家标准或检验方法的情况。
5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
检测结果是重要的职业卫生评价依据之一,对评价项目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原则上只要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的,都应列入检测项目中,如果因为技术原因不能检测的,应在评价报告中如实说明,但仍要做危害性辨识。
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工程分析,评价机构与用人单位应执行评价规范和导则,拟定检测点,并将设置情况制成表格或示意图,双方签字确认。检测人员详细地如实记录生产状态、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作业方式等内容,经用人单位人员签字确认后,与检测点设置表格或示意图一并作为评价的技术资料。现场检测应严格按照确定的检测点进行,不得随意增减,并严格执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规定。评价报告中需写明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点分布、检测频次、检测时间等,其中,现场采样须在正常工作状况下进行,采样时间必须保证采集的待测物样品量能满足测定方法的需要。尽可能采用个体采样方法进行现场采样,以准确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接触水平。个体采样应由用人单位负责人或受检者签字确认。
参考文献:
[1] 张敏,李文捷.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展综述与展望[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2,3(7):7 - 15.
[2]修海迪,孟磊.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卫生检测中的作用[J].中国辐射卫生,2011(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S].卫法监发[2002]63 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S].GBZ159—2004.
[5] 胡辉玲. 浅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4):329 - 330.
论文作者:萧建威,彭书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评价论文; 职业病论文; 作业论文; 因素论文; 职业论文; 项目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