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理念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参与度、认知力、思考力、实践力和应用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学生知识内容学习掌握的课堂,承担着载体和阵地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氛围和情境的创设,还要注重强化多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应用与实施,注重提升课堂的灵动性、确保课堂的高效性,在规定的课堂时间之中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灵动——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反思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高效——灵动”课堂;构建策略
一、“灵动——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
高效课堂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能够达到较强的目标,也就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灵动课堂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僵化的、死板的、单一的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式而言的,灵动课堂要求教师以教育教学的实际内容、学生实际学情状况为支撑,强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选择利用,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度和参与度的提升,强化良好课堂教学情境和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实现知识内容的学习、思考、探究。“高效——灵动”课堂是将“高效率”与“灵动化”相联结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高效——灵动”课堂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堂结果高效率和课堂过程灵动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灵动——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强化学生探究意识提升
小学语文“灵动——高效”课堂构建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就是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的培养。只有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内容进行充分探索,才能够确保课堂保持高质量、高效率。基于此,日常教育教学过程汇总,教师要强化自身引导和组织作用的发挥,对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进行精准化构思设计,强化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对其中的那些有着较强探究意义的问题进行挖掘,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样的教学实施能够强化学生自身问题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发展提升,实现问题的顺利解决,强化自身语文知识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比如,在《爱是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大家心中的想法是什么?爱是什么?在学生充分地讨论和回答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引出来,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认真阅读,从中了解和发现作者所描述的爱的内容是什么、主要包含了那些内容。借助对文章之中词汇和语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到萨勒老师基于作者的爱与关怀。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教师可以进行“爱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设置,有的学生说爱就是教师头上的银丝,而有的学生说爱就是教师的微笑。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学习的基础上,他们就能够深化基于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高效——灵动”课堂的构建也是极为有益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强化教学活动灵活调控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着眼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需要借助丰富多样的形式,借助灵动有效的手段和载体,强化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引。兴趣是一个人持续学习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只有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保持足够的兴趣,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之中,而不应当将语文学习作为一种负担和压力,由此才能够实现课堂效率效果的充分保证。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有效拉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兼具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生动化、形象化呈现,这样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加活泼真实、富有情感,以此实现活跃、宽松课堂气氛的营造,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充分调动激发。比如,在进行《地球只有一个》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并未看到过地球的外观,对地球未能实现充分地了解,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周围裹着薄薄水蓝色“纱衣”、真实而又美丽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将地球上美轮美奂的景色、丰富的物产资源展现给学生,以此实现对学生听觉和视觉感受的充分刺激,让学生基于教材知识内容形成全新认知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的课堂练写时间,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进一步端正,按照时间要求完成好教师安排布置的任务,实现自身语文写作能力发展提升。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感受进行充分考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三)强化增效减负策略实施
减负与增效是并存的、统一的,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增效减负策略的实施能够帮助和引导教师更加充分、全面地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了解,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关心,实现学生问题的全面解决,在高效课堂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强化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对教学改革进行积极优化,强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首先,要对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行优化,紧密围绕“实效”这一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活动开展,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深刻地讲解阐释,要强化教学方法模式的灵活实施,实现学习难度的有效降低,带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课堂教学的进度实施全面管控。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布置,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为依据,强化课后作业的精心编制和设计,最大限度地走出题海战略的误区,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比如,在完成《空城计》一文知识内容的教学后,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充分理解,让学生对《三国演义》这一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了解,对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把握,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知识内容理解程度的加深,而且可以实现学生知识视野的全面拓展。
三、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探究意识提升,强化教学活动灵活调控,强化增效减负策略实施,实现“灵动——高效”课堂有效性构建。
参考文献
[1]徐福生.有效导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8).
[2]李善和.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灵动而高效[J].中学时代,2013(21).
[3]肖明英.构建简约课堂,力求灵动高效[J].课外语文,2016(6).
[4]方捍东.构建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J].文学教育(下),2018(1).
论文作者:赵华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灵动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