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穴位贴敷在老年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唐跃群,廖琴,梁波

成都市老年康疗院 康复医学科 610041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穴位敷贴组与联合组,观察各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灸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在老年骨关节炎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穴位贴敷;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炎病,是一种慢性、非炎症性关节疾病,它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有关,是目前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炎的临床类型之一[1]。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变形和活动受限,骨关节炎亦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4]。针灸与穴位贴敷是一项中医操作技术,针灸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穴位贴敷增强经络的有效刺激,以达到活血止痛的目的[5-7]。笔者运用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骨关节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市老年康疗院住院病人,共120例。分为针灸组、穴位贴敷组、结合组联合组各40例,平均年龄>70岁,性别不限,受累关节分为单膝和双膝,统计数据见(表一)。三组的治疗时间为10次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两天再开始新的疗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骨关节炎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膝关节疼痛者有下列7项中的表现:①1个月里大多数时间膝痛;②X线片示膝部骨性肥大;③放射学检查膝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或唇样增生;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音;⑦无明显滑膜升温。具备①③或①④⑤⑥或①②③④⑤⑥即诊断为此病。

1.2.2中医骨关节炎诊断标准: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骨痹”范畴【9】。中医认为,骨痹的病因在于肝肾亏损及慢性劳损。病机在于肝藏血,血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筋骨失养,继而引发了退行性变的进程。另外。过度劳累,日积月累,筋骨受损,营卫失调,气血受阻,经脉凝滞。中年以后肝肾日渐亏损,肝虚则血不养筋,肾虚则髓减,筋骨失养,亦可发生本病[2]。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医或西医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60岁,性别不限,③本人知情同意愿意接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皮肤易过敏及皮肤破溃者。

2.治疗方法

2.1针灸组

选穴:主穴(内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内关),配穴(梁丘、血海、行间)。

操作及疗程:皮肤常规消毒后,选取1.5寸豪针,内外膝眼沿膝关节间隙向髁间隆起方向呈80°夹角斜刺1.2寸,余穴直刺0.5~1.2寸,得气后留针20分钟,内外膝眼、阳陵泉和血海得气后,取1.5cm长艾条各灸一段,每日1次,每周五次,1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穴位敷贴组

选用中药处方: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皂刺、独活、牛膝、透骨草、威灵仙、白芥子、生马钱子等份,将方药打碎成超细粉末,用黄酒适量调匀,做成花生米大小,敷贴患侧鹤顶、伏兔、阴陵泉、阿是穴等穴位,每次选取4个穴位贴敷,每次保留2h-4h,每日1次,每周五次,1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3联合组

采用针灸与穴位敷贴联合治疗,方法与疗程同针灸组和穴位贴敷组。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疗效评价计分

采用国际骨性关节炎的评分标准Lequesne指数:根据积分的减少比例来判定治疗效果。积分变化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2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制定[10]。治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30%;好转: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提取、录入数据,研究指标主要以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表示数据的集中位置和离散程度。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方差检验;等级资料(临床疗效比较)进行秩和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各组治疗评分比较

治疗前针灸组平均15.8分,穴位贴敷组15.68分,联合组15.78分;治疗后针灸组平均7.15分;穴位贴敷组6.75分,联合组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其中,联合组优于针灸组和穴位贴敷组,针灸组和穴位贴敷组两组相似。(表2)

5.2 各组疗效的比较

针灸组有效率为72.50%,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67.50%,联合组有效率为93%。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表3),其中联合组优于针灸组和穴位贴敷组。

三组治疗疗效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联合组优于针灸组与穴位贴敷组。

6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膝骨关节炎(KOA)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并且医疗支出巨大,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大量的负担。因此对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由于现阶段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给予镇痛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等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手术、截骨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虽有一定疗效,但费用昂贵[1]。且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服药种类多,药物副作用大,如心脑血管风险及胃溃疡等,因而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伤疾病方面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针灸治病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和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因此,中医认为,针灸治疗骨痹的机理在于通过中医辨证取穴进行针灸,由此起到疏通气血经络、补益肝肾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效果[2]。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贴敷于穴位,经皮肤吸收而蓄积于穴位,对穴位产生药理和物理刺激,从而调节人体机能和治疗疾病。每个腧穴都具有其特殊性,并有双向调节作用,且对药物的作用有相当的敏感性,能使药物作用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而产生整体调节作用[3]。临床运用针灸及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费用低廉、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卓,王连唐.,骨关节炎病理改变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32(7):312-31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3]潘林梅,孙亦农,邱碧菡.经穴位给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问题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5):3-6

[4]董碧蓉.老年病学[M].成都:川大学出版社,2012:283

[5]焦龙兵,孙捷,吴阳. 东方活血膏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疼痛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7(24):127-128

[6]史云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5:106

[7]吴雪花,徐俊涛. 针灸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6):708-709

[8]王超英,李迎新. 白金散穴位敷贴结合TDP神灯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11,42(1):46-47

[9]中医骨伤科学 骨性关节炎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340-341

[10]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

作者简介:唐跃群,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在成都市老年康疗院康复科工作,任康复科主任,长期从事中医及针灸的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唐跃群,廖琴,梁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针灸与穴位贴敷在老年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唐跃群,廖琴,梁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