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皮店中心小学 251803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目标导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设定时我们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完成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1.目标定向,有效控制目标达成。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目标定向,就可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控制,进而控制目标的达成。
2.目标导引,实现课堂教学优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等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要求教学过程很好地发挥作用,达到该条件下最好的水平而不是一般水平,这就要求用最少的必需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大可能的效果。运用目标导引,就可实现课堂教学训练的优化,从而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启发诱思,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疑问并不是随时有的,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善于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式。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疑问中不断思考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好问题情境后,要注重发现学生提出的较为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者是有建设性的问题,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研究讨论。这样,我们就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由思考,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2.及时点拨,巧妙化解学习难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而启发、引导的重要手段就是实施点拨。实施点拨,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思路困境,另行开辟新路,克服心理或习惯上的思维定势,使之始终处于积极的亢奋状态,引起学习动机。
3.“小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现在我们的教学班普遍存在班额大、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小组学习”可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潜力很大,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小学教育阶段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研讨等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促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进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激发兴趣,发掘学生创新潜能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学中如果抓住学生“好奇”这一天性,就可激发学生追求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多利用教材中新奇的因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己未知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会有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还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更为深刻。
2.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让他们获得成功。对学生任何一个独立见解、新颖的解题方法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教师都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昭示下,数学教学也理应克服只见概念规律不见人的偏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的欲望,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
论文作者:刘新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目标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