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红灯”音乐的情感描写_红灯记论文

京剧《红灯记》音乐的情感描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京剧论文,红灯记论文,情感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J617.1;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2013)01-0036-07

戏曲音乐的旋律线(包括拖腔与过门)、调式调性、腔式形态、曲牌或板式结构等四个方面,是形成风格特征与刻画人物、表现情感的基本手段。其中的拖腔、腔式、板式则是戏曲音乐的“三绝”①。本文拟顺着这一思路探索京剧《红灯记》唱腔的情感描绘。

京剧《红灯记》音乐对于内容表现的真实性、形象性、深刻性与逻辑性很值得深入研究。尤其是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和第八场“刑场斗争”,音乐分量尤其突出,成功的创作也更多。第五场中,李玉和与李奶奶、铁梅壮别唱的[西皮二六]“浑身是胆雄赳赳”;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时唱的[二黄散板]转[慢三眼]“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以及[二黄原板]“血债还要血来偿”;铁梅唱的[西皮散板]接[摇板]、[原板]、[垛板]“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以及[二黄原板]接[垛板]、[快板]“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等五段唱腔。第八场李玉和唱的[二黄]成套唱腔“雄心壮志冲云天”,新创[二黄二六]“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二黄原板]“无产者一生奋战求解放”、[二黄散板]“万里长江波浪翻”,奶奶唱的[二黄散板]“转眼间十七年”,铁梅、李玉和对唱的[二黄散板]接[滚板]“日夜盼望”,以及铁梅唱的[二黄快三眼]“光辉照儿永向前”等七段唱腔。加上李玉和第一场唱的[西皮原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幼皆知的第二场铁梅唱的[西皮流水]“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以及李玉和斗鸠山的唱段,和第九场铁梅唱的[西皮]“仇恨入心要发芽”等。筑成了《红灯记》亮丽的音乐“城堡”,塑造了三代人顶天立地的音乐形象,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他们的革命情怀。他们唱的大都是富于典型性的《红灯记》中李氏一家三代人的个性化腔调。一出戏有这么多的好唱腔,实属难得,极为宝贵!

一、[西皮]、[二黄]腔的表现性述略

京剧《红灯记》主要唱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为什么从开始到李玉和被捕都唱[西皮]腔,而“痛说革命家史”起转唱[二黄]?李玉和“斗鸠山”和李奶奶、铁梅面对鸠山时又唱[西皮],从刑场一场转唱[二黄],最后的“前赴后继”又转唱[西皮]?答曰:传统就是这样用的,表现阳刚、明朗之气时多用[西皮],表现文静、平和之气时常用[二黄],而在压抑、悲痛之时则用[反二黄]。再问:传统为什么是这样用?又答曰:因为[西皮]和[二黄]具有不同的表现性能。再问:有什么不同?这就说来话长了。

1.[西皮]属于北方秦腔南传湖北之后变化形成的产物。大跳较多,具有北方粗犷刚健之气;多眼起板落的腔式②,比较活跃,富于戏剧性变化;[西皮]操la/mi弦,多用七声宫调式或徵调式,较为开朗、明亮、刚劲。如第二场表现李奶奶刚健气质唱的[西皮散板]接[原板]:

铁梅唱“我家的表叔”:

第六场

第七场

第九场

以上唱[西皮]大都是直面敌人,或表现坚决雄壮气质时的唱段。

2.[二黄]不然,它是在长江中游属于南方的中部地区的产物。跳进较少,级进较多,比较柔美,富于南方委婉细腻之气;而且多板起板落(仅腰逗词为头眼起)③,比较文静,主要追求歌唱性、抒情性;操sol/re弦,属于五声性质的七声音阶,即从每个局部看是五声音阶,从整体看则有七声,女腔多用徵调式,男腔和老旦腔常用商调式,比较文静、柔和。fa、si出现,除表现为经过音或色彩性音级外,经常构成调性变化。特别是旦腔,上句强调宫音,在本(扬)调,比较明朗;下句常略去宫音而强调变宫音(si),即变宫为角转入上属(屈)调,顿显压抑。它的上下句几乎是周而复始地在扬调和屈调间,即在明亮与暗淡、开朗与压抑间回旋。如第五场李奶奶唱的[二黄散板]接[慢三眼]“痛说革命家史”:

整个旋律以级进为主,没有突出的大跳音程,属于板上起的分头漏腰两腔式,平和柔顺。上句突出了宫音,大体保持在本(G)调,下句(甚至上句也)突出si音,变宫为角转入屈调,压抑暗淡。这些都是与[西皮]腔的基本区别。哪怕是第五场李奶奶激昂悲愤时唱的[二黄原板]“血债还要血来偿”,仍然在下句变宫为角转入屈调,呈现暗淡压抑的悲壮情绪。如:

3.很明显,在[西皮]与[二黄]两腔之间,调式调性在对内容的表现方面,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而这种调式调性的差别,关键就是我国民族音乐独特的扬调屈调,即正调反调的运用,与欧洲的调式调性规律大不一样。

欧洲主要是大小调与七声音阶,除调式的运用与我国的宫商角徵羽大不一样之外,调性变化的方式与表现功能与我国五声音阶调性变化的方式与表现功能相去更远,效果则是相反。如下图:

欧洲转入上属调是通过升fa,是扬上去了半音,既然是上“扬”,所以转入上属调呈现出开朗、明亮、清新的气势。转入下属调是通过降si,是委屈了半音,既然是委“屈”,所以转入下属调呈现出柔和、暗淡、压抑的情趣。我国不然,转入上属系统调性是通过变宫为角,相当宫“降”低了半音,即委屈了半音,既然是委“屈”,所以我国转入上属调性呈现出柔和、暗淡、压抑的情趣,叫做“屈调”,也就是传统音乐中的反调、败韵、阴调。在胡琴上就是从sol/re弦转为do/sol弦的转调法。相当欧洲转入下属调的效果。我国转入下属系统调性是通过淸角为宫,相当于角“升”高半音,亦即角音上扬了半音。既然是上“扬”,所以转入下属调呈现出开朗、明亮、清新的气势。即传统音乐中转入正调、扬调,也就是从do/sol弦转为so/re弦。相当于欧洲转入上属调的效果。相去何其远矣!所以,在我国五声音阶旋律中出现变宫(si)音,常构成向屈调转换,顿呈柔和、暗淡、压抑的情趣;如果出现清角(fa)音,常构成向扬调转换,顿呈开朗、明亮、清新的气势。如:

[二黄]转入[反二黄]是[反二黄]强调了[二黄]的“变宫”音,并将此音变成了自己的“角”音,也就是变宫为角转入了[二黄]的屈调,因而压抑悲愤。如果从[反二黄]转入[二黄],则是[反二黄]的“清角”fa音当成了[二黄]的“宫”音。如:

从反二黄的 1 2 4

转为二黄的 6 6 1

即淸角为宫转入扬调

“清角为宫”转入了扬调,顿生明朗之气。再转入[西皮],则一般情况下没有屈调,更呈阳刚之气。也就是说,从[西皮]到[二黄]到[反二黄],一个比一个暗淡、压抑。相反,从[反二黄]到[二黄]到[西皮],则一个比一个阳刚、明亮。

此外还有从宫调式转入徵调式的[反西皮](如《连营寨》),以及强调变宫音的[反四平](如荀派红娘唱的“小姐多风采”)等等。

4.[西皮]定la/mi弦、[二黄]sol/re弦自有奥妙之处。下面不妨从调性关系入手,看看不同弦式的性质差别。先请看下面不同弦式的转换图示:

胡琴的内外弦fa/do定弦使用较少,而且经常是将空弦fa作为对sol的装饰,空弦do对re的装饰,表现出某种柔和压抑的情绪。如楚剧的[悲迓腔]、[仙腔]、[思儿]等。如果将fa/do弦的内弦fa变成do,外弦do变成sol,形成do/sol定弦,则是淸角为宫转入较之明亮的扬调。即do/sol弦较之fa/do弦要开朗明亮。同一道理,将do/sol弦的fa当do,则又淸角为宫转入其扬调sol/re弦,又明亮一些。如从[反二黄]转入[二黄]即是。再将sol/re弦的fa当成do,则转入re/la定弦,又淸角为宫转入其扬调。如湖南花鼓戏[川调]即是,更为明亮并具特色。再将re/la弦的fa当do则转入la/mi弦,又转入了它的扬调,又明亮了一些。即[西皮]刚劲明亮的弦式。可以看出,以上是一级级地淸角为宫,一个比一个明亮。反过来,将la/mi弦的变宫音当成mi,则变宫为角转入了它的屈调re/la弦,显得暗淡些。将re/la弦的变宫音当mi,则又变宫为角转入sol/re弦,又压抑一些。将sol/re弦的变宫音当mi,则变宫为角又转入其屈调do/sol定弦。再变宫为角则转入柔和压抑的fa/do弦。一级级地变宫为角,一个比一个柔和、暗淡。

当然,除定弦之外,还有指法的不同,以及由指法制约的音程关系与常用音级的差别,和调式的差别,形成不同的气质等等。但是,调性关系的差别应该说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在以上前提下我们再来看看京剧《红灯记》的唱腔,也许就能获得更多的参数进行细致的比较。

二、《红灯记》唱腔的表现性

第一节 李玉和的唱腔

李玉和的成功唱段不少,兹析[西皮二六]与新创的[二黄二六]各一段于下。

1.“浑身是胆雄赳赳”。这是李玉和遭日寇逮捕时,与母亲、闺女壮别的唱段。在同一段[西皮快二六]中,当着敌人的面,对着祖孙两位非常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敌人不懂而祖孙都明白的壮别遗言。文学本子可能好写一点,而要用音乐予以不同的表现,委实不是一件易事。对妈妈这位苦大仇深的老人,甚至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唯一的是表白自己视死如归,请妈妈不用挂牵,自己多多保重,完成任务要紧。用双关语即可一言即明。因此既有高音区坚强悲壮的旋律,又有中低音区凝重深情的拖腔。确实悲壮,令人动情。对闺女可不能也是这样,因为她还有很多事情不懂,连爹爹被捕的后果是什么都不完全明白……。但还是要让她清楚爹爹走后应该怎么做,用的既是铁梅明白的双关语,同时又是孩子应该知道的事情;但是不能直来直去地“硬”着说,也不能用对奶奶唱的同样的旋律进行表白,而是要“逗”着说。因此,用中音区组成了有似“逗”孩子“玩”似的“花腔”和最后的“要与奶奶分忧愁”的深情而无限希望的旋律!确费匠心。如:

2.“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鸠山将李奶奶也逮捕到狱中与李玉和相见,李奶奶激起了无限的阶级仇、民族恨,为儿子痛心。李此时唱了一段新创的[二黄二六],既有[二黄]的深情,又有[西皮二六]的坚强刚劲。一方面用的是生角[二黄]上句宫终止(激昂时角终止,拖腔委婉时则羽终止)、下句商终止的调式格局。另一方面则破了[二黄]的分头漏腰两腔式,而用[西皮]的眼起腔式。一句紧扣一句,营造了一种急切情势与坚强的意志。而且大量地使用了[西皮二六]将尾逗词的第一字拉长的字位结构,表现了相当雄壮而有力的气质。如:

在《空城计》[西皮二六]中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

“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红灯记》[二黄二六]也是“不屈不挠斗——敌顽”。

“不怕浑身的筋——骨断”,

“山河破碎儿的心——肝碎”,

“只是那笔“账目”未还儿的心——不安”。……

尾逗的第一个字特意拉长,表现了一种坚决的、斩钉截铁的气质。整个唱腔高去低回,旋律的句幅长短有序,节奏松紧有度,情感起伏感人。不愧是一段成功的新作。如:

这种腔在传统中不曾有过。从20世纪50年代起,即不少艺术家试着创造[西皮]有而[二黄]还没有的中速与快速板式。这就是《红灯记》成功的新创之一。

第二节 铁梅的五段唱腔

铁梅是一个从不太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位坚强革命者的特殊角色,一般剧目少有。她必须伴随着主要人物的发展而使自己逐步成长起来。作者为她设计了五个成长段的五段代表性唱腔:

一是还不太懂事时唱的[西皮流水]“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二是听奶奶说红灯之后,开始明白了为的是“打鬼子”,用[西皮散板]、[摇板]、[原板]、[垛板]唱了“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三是知道了自己苦大仇深的身世后,产生了思想上的飞跃,成熟了起来,转用[二黄原板]、新创的[二黄垛板]、[快板]唱了“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四是在刑场见到爹爹,满怀着革命深情唱颂了爹爹留下的无价宝,用[二黄快三眼]唱“光辉照儿永向前”,决心革命到底;五是奶奶爹爹牺牲后铁梅成了一位成熟的革命者,转用铿锵有力、一往无前的[西皮导板]、[快三眼]、[二六]、[快板]、[散板]唱的“仇恨入心要发芽”。这几段唱腔是富于逻辑性的,有序的,用音乐说明问题的精心布局。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是铁梅一段非常精彩的“见面腔”。铁梅常常见到有表叔来,家里怎么有这么多的表叔?好奇地问奶奶,奶奶只是说“我家的姑奶奶多表叔就多呗”。答复没有在点子上。哼!你不告诉我也知道。于是打开话匣子在奶奶面前唱了起来,要显示一番自己少小的洞察力。“我家的表叔”中的“叔”字将旋律上跳6度到高音do,这很精彩。按常规这个字应该唱sol,如果真是这样就显得一般,而且带有成人味。改用上跳到高音do演唱就显得格外稚气,是小孩口吻了。当唱了两句眼起的[西皮流水]腔式后就按耐不住了,顿时变了口气,从“虽说是”起改唱顶板,像念快板似地“啪啪啪啪”想一口气全说出来她所知道的事情。待唱到“爹爹和奶奶”时又亲热地缓了下来改回[流水]的眼起腔式演唱,而且越唱越柔和,越唱越低,直到低音la。这里走低有两层意思,一是旋律委婉柔和,显得温情贴心;二是采用“欲高先低”的对比手法,此处低下来是为了突出后面的高上去。于是,下一句“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一句,像孩子爬楼梯,节节高。“这里的”三字用re音唱,“奥”字唱到mi音,“妙”字唱sol-la-si,“也”字唱la,“能”字唱到高音re。显示她什么都知道似的。如:

这绝对不像成人,而是一首孩子的京剧唱段。这也绝对不是一般的[西皮流水],而是铁梅独有的具有典型性的唱腔。

2.“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是听奶奶说红灯之后,开始明白了为的是“打鬼子”,用[西皮散板]、[摇板]、[原板]、[垛板]演唱。在柔和优美的双簧管、单簧管奏出的引子中,伏在桌上,慢慢地将灯拧亮思索起来。先以[西皮散板]唱“听罢奶奶说红灯……”,接着转入紧打慢唱的[摇板]开始了积极的思考。为什么“不怕——”起直转[原板]唱“担风险”时,在低音处放了一句很长、很好、很形象的表现积极思索的拖腔,三次终止在柔弱和不能肯定的低商音,非常形象。再紧接一句渐渐地强、不断地高而有力的过门……尔后明白了“为的是救中国,救穷人,打败鬼子兵!”一直唱到强而有力的最高音。啊!他们是打鬼子呀!最后决心要为爹爹分挑重担,参加斗争。又是一处“节节高”的旋律布局。如:

3.“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爹爹被捕了,奶奶怀着满腔的痛楚,不得不将隐藏心中十七年的伤痛告诉铁梅:咱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哇!这对铁梅而言犹如晴天霹雳,祖孙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与无比的仇恨!在奶奶痛说革命家史,唱了“十七年风雨狂”与“血债还要血来偿”后,随着一曲整个管弦乐队全奏的,高亢、强劲、壮烈的,由密集音符组成的前奏,铁梅唱起了“听奶奶——”。这是又一段成功的新腔,既有深情悲壮的[二黄原版],以及令人深撼的拖腔,并新创了独到的[二黄垛板]与[快板]。同时可贵的是又一次采用长距离“节节高”的手法布局旋律。先用短高音re唱“悲壮”后,“却原来我是风里生来雨里长”的“长”字转用高音re的长音演唱;接着一声哭腔“奶奶呀”,“十七年”的“七”字再升到高音mi……“今日起志高眼发亮”的“发”字更唱到高音fa“光芒四放”则主要地在高音fa迂回,最后在“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唱到全曲最高音sol。完成了她革命胸怀的表白。请看,整个板式由[原版]到[垛板]、[快板]层层加码,旋律是一级一级地升华,由高音re、mi、fa到高音sol,由短高音到长高音,布局有序,层层激烈,直到迸发!如:

4.“光辉照儿永向前”。在刑场上铁梅见到了遍体鳞伤的爹,心痛万分。当爹爹说除了“红灯一盏”之外没有给她留下什么时,心都要碎了的铁梅说,不,红灯是爹给我留下的无价之宝!随即唱了一段[二黄快三眼]“光辉照儿永向前”。如:

整个唱腔倾注了铁梅对爹的无比深情和崇敬。五次叫爹,每次情感不同,音乐也有不同的特殊处理。开始是比较舒缓,在中音区演唱,而且带着诸多的装饰音,主要是表现深情。如:

第二次叫爹是唱爹的“品德”,是赞颂,仍在中音区,但显然地带上了一点花腔,表现铁梅由衷的钦佩。如:

第三次唱爹的智慧时又不一样了,提高了音区并从后半拍起唱,显得情绪有些高涨、激动,花腔的跳度也大了一点,显然她是越来越感动,越兴奋。但是,他们究竟是在刑场上面对牺牲。她不忍心,不但闪板起唱,而且变宫为角转入屈调,带着明显的沉重与压抑。如:

第四次是唱“爹爹的胆量”,几乎是一字一拍,均匀地占去4个4分音符,刚劲有力,表现爹爹一往无前的革命胆量。如:

第五次叫爹则拔到了高音区,几乎是一字一音,而且第二个“爹”字只唱了半拍就失声了,休止了半拍,这是铁梅难以控制自己悲哭的情感。一切都在长音和拖腔中痛饮下去。这里既倾注了闺女对爹,更倾注了革命后来人对革命先辈的全部深情和无限敬仰。如:

正是前面有了对爹爹的几次呼唤,几次赞颂,逐步地情感升温,才有了随后对于红灯不尽的赞颂,以及铁梅一往无前献身革命的坚强决心。

5.“仇恨入心要发芽”。这是奶奶、爹爹牺牲后,铁梅一个人回到家中,手擎着红灯唱的一段[西皮导板]转[快三眼]、[二六]、[快板]、[散板]。更是满怀阶级仇、民族恨,铿锵有力,勇往直前。首先一个[西皮导板]头就排山倒海,气冲牛斗。接唱的[导板]更充满了对日寇的仇恨,以及要跟敌人拼到底的斗争意志。如:

整个唱段气势非凡,似乎就是用仇恨、斗争、坚决与力量交织的。《红灯记》原来叫《革命自有后来人》,铁梅在唱完这段唱腔后,在群众(邻居)帮助下与“磨刀人”接上了关系,密电码安全地送到了柏山,日寇头目鸠山与叛徒都被游击队击毙……。铁梅也实实在在地、无愧地成了革命后来人。

纵观《红灯记》的音乐,最大的成功,不能不说,首先是刻画了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等特定人物的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非常真实、细腻而具象的情感发展脉络。这是进行典型性创作的成果,是理论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创作的结晶。是京剧发展的经典范例之一。

注释:

①详《戏曲音乐“三绝”》(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②③请参看《戏曲腔式以及其板块分布》,《中国音乐学》1993年第4期。

标签:;  ;  

京剧“红灯”音乐的情感描写_红灯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