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探索论文_吴志坚 胡舍囡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探索论文_吴志坚 胡舍囡

——基于家庭教育资源的课程开发

吴志坚 胡舍囡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小学 3210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多年的教育改革下,素质教育获得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智育发展与德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依然十分薄弱,构建“探索培养综合实践能力课程”的想法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那么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呢?仅靠学校有限的教育力量和资源能够胜任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学校的教育资源不仅非常有限,而且能够用来培育学生素养的切入面也比较窄;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开发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构更加实用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的家庭教育生活、社会生活融入到学校教育中。

家庭教育资源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家庭因素的总和,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学习条件等,主观因素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长的人生观、家庭和谐度、家庭学习氛围、家长期望、家长学业支持等。我们既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中的客观因素,也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中的主观方面,为校本课程建设服务。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为主要途径,着力构建家校合作的新型课程体系,将学生的家庭教育资源融入到小学课程的开发中。

我校目前只有一、二两个年级,学生的总体来源多样。其中,“村改居”项目中的拆迁户子女约占10%;进城置业,为子女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约占30%;改善居住条件,从旧城区搬迁过来的约占30%;周边县市经商人员及户籍在港澳台及境外的约15%;周边县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市区的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子女约15%。家长来源同样来自各行各业,有大学教师、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从事花卉养殖人员、个体经商户,等等。

结合以上的家庭教育资源,以全面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本教育理念,我们开发出综合实践能力课程体系。

陈鹤琴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有一种书呆子,麦子当韭菜,不辨美丑,这些人并不是因为读书才变成书呆子的,而是因为他们只晓得一味读书,而不去同真正的书——大自然、大社会亲近,才变成书呆子的。”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教育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通过实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生存。学校教育与家庭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发掘学生的特点,锻炼自身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型的人才。为使学生努力做到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素养,我校探索培养综合实践能力课程体系。

一、财商启蒙系列

为了建立金钱的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在银行工作的两个家长在家委会主任的陪同下,主动找到学校,希望给孩子开展一次“财商启蒙明感恩,学习理财尽孝意”的体验活动。这一活动恰逢3月8日前举行,孩子们积极报名参加,也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一开场,银行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解银行的基本功能。之后的柜台实操,孩子们分成两组,用自己的名字实名办了一次定存业务,体验了柜面存钱的服务流程。经过一系列的柜台操作,大家都顺利地为自己办理了一本定期存折。

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还在现场教孩子们辨识钱币的方法,并发起一次“超市购物”活动,引导大家合理消费,计算金额(要多少钱?或要找多少钱等)。比一比看谁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适合、最有意义的节日礼物(3月8号妇女节)送给妈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问问他们为什么买这个礼物等,并细致地对孩子们进行存钱与花钱方面的引导。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有了金钱的概念,知道这些钱能做多少事,能做什么事,并对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有了一定的想法。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在孩子们学习的时候,自己也学习了一把。真是“亲子共学,齐成长;理财启蒙,益终身”!

二、小鱼当家系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指出,教育与生活、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要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大社会,在生活实践中求发展,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之前的财商启蒙基础上,为了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体会“理财”,并锻炼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2017年1月,我校开展了家校合作的“小鱼当家”系列课程实践活动。“小鱼当家”,让孩子当家,2-4人一小组,准备一顿午餐,从确定菜单到预算、买菜、做菜,全部由孩子自主完成,家长只能作为旁观者、观察者、记录者及安保人员。他们在负责接送孩子,保障孩子的安全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观察和记录孩子的一言一行及自己的感想;不能替孩子做决定、不能替孩子做预算、不能替孩子讨价还价、不能替孩子洗菜切菜和做菜,等等。这诸多的“不能替”对家长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同样,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活动中的引导者,除了进行活动前期的学科整合外,活动中的角色和家长相同。这是一次“原生态”的课程实践活动。

活动当天,家长们将随时记录孩子的有趣言行和自己的当下的感受,并如现场直播般随时发送至班级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共享,而我们的教师则可以一边看着“现场直播”,一边整理下孩子的童言童行。这样的小片段数不胜数,这些就是孩子生活中真实的表现。一直陪伴孩子的观察员家长们感触应是最深。活动结束后,我们总能在活动记录表上看到家长深有感触的文字。这一系列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是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而对于家长来说,更像是一次挑战、一次重新认识孩子的机遇,让家长真真切切地参与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

三、生存挑战系列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校外生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财商启蒙和“小鱼当家”系列活动后,孩子的“理财”意识、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我们学校尝试在小范围内组织校外生存挑战活动,由老师和家长带队走出去,同时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上,我们一直遵循一条宗旨:我们不做教育成果的展示者,我们只做教育过程的记录者。我们不在乎孩子是否能存下零花钱,是否能烧出一顿美味佳肴,是否能圆满完成所有任务,我们在乎的是,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孩子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情况。这些原滋原味的活动点滴,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教育素材、反思契机和孩子成长的财富。接下来,我们也在思考,为三年级孩子量身定做一个综合实践系列,在一二年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一二年级的用厨余垃圾制造的有机土壤种出的蔬果,学生可以在校外进行义卖,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接触社会人;在校内,我们也会从二年级开始进行系统的财商培养,增加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理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建设,基于家庭教育资源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重在应用,重在后续的持续发展。今后,我们还会尽可能利用各方资源,坚持不懈地思考、努力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合成长需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陈振华 祁占勇 优质教育资源发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王伟清 教育资源学视阈下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吴志坚 胡舍囡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探索论文_吴志坚 胡舍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