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中医院外三科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术毕到进食时间、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为3.2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尽快正常进食,使患者早日出院,且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少,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属于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病因多为结石导致胆道梗阻进而使胆囊内胆汁无法顺利流出而致。该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发生胆囊穿孔或者坏疽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引发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临床效果较好,受到了医生及患者的认可。为了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本文特选择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对其施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情况,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6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收诊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9~75岁,平均(42.52±7.15)岁,病程1~9d,平均(5.81±1.02)d;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8~74岁,平均(42.01±7.48)岁,病程1~8d,平均(5.32±1.28)d。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平卧左侧斜位,给予常规麻醉和切口部位消毒处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于右上腹合适部位做一纵行切口,约10~12cm,充分暴露病灶部位,予以胆囊切除,并缝合切口。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建立气腹,由脐孔将腹腔镜送入腹腔,采用四孔法探查腹腔,找到病灶部位,采用钝性和电凝结合对胆囊进行分离,并切断动脉,采用剥离钩对胆囊进行剥离,取出胆囊,并放置1根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毕到进食时间、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描述,然后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描述,然后行检验,若结果中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24±7.26)min,术中出血量为(124.55±14.50)mL,术毕到进食时间为(40.41±6.75)h、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为(39.72±11.18)h,住院时间为(9.95±2.01)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2.02±6.37)min,术中出血量为(65.10±9.35)mL,术毕到进食时间为(27.66±6.13)h、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为(16.54±5.28)h,住院时间为(4.32±1.00)d。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毕到进食时间、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共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7/30),观察组患者术后共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3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0,P=0.020)。
3讨论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以往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手术造成的切口比较大,术后患者存在明显疼痛,容易发生感染等,且对机体损伤较大,恢复较慢。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在腹部做小切口即可进行手术,且操作较为简单,腹腔内手术视野较好,可有效避免操作器械对脏器的损伤。既往不少研究指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治疗效果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肠道功能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2-3]。本文为了证实上述观点,特选择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对其施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将其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术毕到进食时间、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和对比上,对照组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为3.2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李忠[4]的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可以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可行性高。不过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其手术操作视野相对较窄,因此要求主刀医师不仅要对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非常熟悉和了解,同时还要有规范、熟练的操作技术,以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尽快正常进食,使患者早日出院,且能够减少手术引发的并发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永才.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8例临床分析[J]. 医药前沿, 2015, 5(33):108-109.
[2]王东.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7):1235-1236.
[3]徐敏, 郝利恒, 王满仓,等. 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22):105-107.
[4]李忠. 腹腔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59-60.
论文作者:王林峰,王中瑞,潘刚,刘灯亮 韦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胆囊论文; 胆囊炎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化脓性论文; 切除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