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中物理中主要会接触力学、电磁场以及光学等知识,而这些内容具有一定抽象性、复杂性,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困难,而这种状况的出现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元方式的运用,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1]。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
在高考压力的影响下,学生有较为繁重的课业负担,学校设置课程较多,学生一天需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学习和写作业,在这种较强压力的状态下,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有的学校将物理、化学、数学这几门课程安排到了一起,在进行长期的理科类型课程学习之后,学生的大脑势必会产生疲劳,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由于高中物理知识会递进的方式呈现,如果前一部分知识没有掌握牢固,那么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就会感觉到吃力,进而影响了物理学习的整体效果。
(二)不能和旧知识有效衔接
高中阶段接触的物理知识和初中阶段相比要深很多,在学习方式、解题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区别,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难以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效衔接,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影响了学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而在物理学习中,要想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是关键。而在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中需要讲授的内容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将自己感觉有疑惑的知识点标注上[2]。其次,做好对重难点内容的笔记,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将教师制作的课件拷贝下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最后,自主复习。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中讲授的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渐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升综合运用水平。
(二)积极开展物理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自主进行分析,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学习取得更明显效果。例如在学习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开展相关的物理实验,然后让学生在一旁观察,学生在观察时会发现,弹簧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这种形变和所受外力的大小相关,继续拉动弹簧,当弹簧趋于稳定时,它形成的形变和压力基本一致。通过这种观察的方式,使学生会不自觉的进行思考,想象问题的最终答案,最终实现学生实际解题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过程中阅读需要占用大部分时间,而审题的好坏对最终实际解题结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审题的高效能够使学生迅速捕捉到题目中的主旨内容,然后在信息中进行仔细筛选,使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由于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画图的方式,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图形的方式能够准确的梳理出解题条件个思路。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把重量为G的球放在直面和斜面挡板之间,求解直面和斜面分别会对球体产生多大的作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相关的受力图形,标注好哪些力应该呈垂直状态,哪些力应该呈水平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就能较为快速的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学生实际解题能力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
由于填空题和考试题在高中物理中所占的分数值不大,因此不能用解答大题的方式解答这方面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十分必要,这也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推论的方式能够使答题更具准确性,也能节省很多时间,在列式结束之后,遇到联立求解的问题时可以使用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将简式求出之后,在将数字带入,进而得出结果。但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是否有换算单位的需要,要实现单位的统一。
(五)加强对解题方法的研究
在传统解答方法中,多数是采用解析或者是综合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使用主要是将物理方程和公式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运用细致的方式为学生讲授,明确掌握解题思路,促进学生推理水平的提升[3]。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置开放性、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与空间,在彼此交流、合作、讨论中掌握解题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解题方法比较丰富,除了上面说到的方法,还有比较法、三角形法等。因此在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在遇到不同问题时,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在讲授力作用时,教师就可以使用三角形法进行讲授,感受力的大小与方向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闭合的线段构成三角形促进解题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六)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存在较大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突破问题中的重难点。针对一个物理问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方式,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可能只有一种,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思维,实现问题的简单化,根据已有认知,找到最简单的模式。只有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运用,才能实现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思维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主的联想到学习的旧知识,对于需要使用的公式以及具体解决步骤都有明确认识,也实现了学生实际解题能力的提升。
(七)将知识点有效整合在一起
在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时,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甚至在一个解题步骤中都包含多个公式,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做好积累,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相关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实际考试时,知识点往往和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知识点的整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优化,解题时实现对公式和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讲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等等。但是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注重物理实验的开展,在探索与发现中,不断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宝林.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1):67-68.
[2]刘志红.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探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5):29.
[3]李德昌.刍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2):48-49.
论文作者:蒋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方式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知识点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