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需求与故事的桥梁——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里的窃听现象论文_张杨敏 邓榃苗 向婷婷 贺礼信

人类需求与故事的桥梁——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里的窃听现象论文_张杨敏 邓榃苗 向婷婷 贺礼信

(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0)

此文章是武汉东湖学院2018年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摘要:从莎士比亚几部经典戏剧中窃听现象入手,从有意和无意两方面来分析,并使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人类窃听的现象。最后深入探讨窃听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窃听;莎士比亚;有意;无意

Eavesdropping -- Story Bridge of Shakespeare's works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eavesdropping phenomenon in Shakespeare's several classic plays,analyzes it from 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aspects,and uses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to explain the human eavesdropping phenomena.Finally,the importance of eavesdropping plot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is deeply discussed.

Keyword:eavesdropping; Shakespeare; unawareness; intention

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反映生活,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笔者就几部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窃听描写进行归纳梳理,并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作用,以学习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魅力。

戏剧中描写的窃听场景

窃听之所以为“窃”,是因为窃听者并非说者真正的沟通对象,一旦说者觉察到有人在窃听,他会立即停止说话甚至会追究谁在窃听。《哈姆莱特》中,哈姆雷特发现父王的死并非意外,而是新王的陷害,于是借装疯卖傻之际,刺杀了被新王安插在帷幕后有意窃听的波洛涅斯。这种现象实则是窃听对象对窃听者的一种反制策略。[1]

《奥赛罗》中的窃听虽是有意而为之,为此还锁定了特定的窃听对象,只为解答内心的疑惑,但实则是他人故意安排的。在戏剧的第三幕中,旗官伊阿古对奥赛罗说道:“……凯西奥曾经到这儿来过;我推说您不省人事是因为一时不舒服,把他打发走了,叫他过一会儿再来跟我谈谈……叫他从头叙述历次跟尊夫人相会时的情形……”“您走远一步吧,现在我要向凯西奥谈起……”[2]原本就因身份卑微而被元老否定的奥赛罗终于受不了妻子的“背叛”,一步一步地踏上了凶杀之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无事”(nothing)的发音与noting极为相似,因此“无事生非”也有“注意”、“窃听是非”的双关语暗示。“窃听”在剧中不仅常见,而且至关重要,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的爱情火苗就是源自于两次“窃听”,二人原本是一对冤家对头,却在亲王的“妙计”下变成了一对令人心生羡慕的情侣。“妙计”简单,就是在培尼狄克面前造成贝特丽丝如何地爱他却羞于表达的假象;在贝特丽丝面前也造成培尼狄克欣喜她的假象。

人为什么要窃听

从生理上,人们的窃听或偷窥,实则都是为了缓解压抑,而这种压抑反应其实是由人的大脑前额叶区主管的,是一种生物本能。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析是因为:“人是一种不断追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情况……”马斯洛则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了五种:1)生理学:饥饿,口渴,身体舒适等;2)安全/保障:脱离危险;3)归属与爱:与他人联系,被接受;4)尊重:实现,胜任,获得批准和认可5)自我实现:找到自我,实现自己的潜能;[3]窃听的产生主要就是人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以及为保护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窃听描写之作用

一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一个好的故事必定有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哈姆雷特为何一再拖延复仇?是因为天性的纤细敏锐过度忧思,还是自身的俄狄浦斯情结?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们能够知晓的是他的这一刺杀行为却是是他犹豫不决的形象的第一次转变。奥赛罗本是一个勇敢无畏、正直坦率的人物形象,但在这种外表下,是他自卑的心。黑人在威尼斯的白人主流世界下是不被接受的,所以一旦他发现妻子与属下有奸情时,他自卑的想法立马显现出来,最后杀死了深爱的妻子。

二是窃听在推动故事发展中的妙用。人物在通过窃听的外界刺激下发出的动作是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渴求的一种行为。培尼狄克若是没有无意间窃听到亲王与总督在花园里讨论到贝特丽丝对自己的感情,他也便不会对贝特丽丝改观而陷入爱河,贝特丽丝若没有窃听到妹妹希罗与女仆的对话,也不会懊恼自己过往愚蠢的行为对培尼狄克造成的伤害,最后也不会有两人的美好爱情结局。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在艺术创造中的能力无疑是杰出的。

参考文献

[1]傅修延,易丽君.试论叙事中的窃听[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2):57-62.

[2]莎士比亚.无事生非[M].朱生豪,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3]Maslow,A.(1943).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50,370-396.

论文作者:张杨敏 邓榃苗 向婷婷 贺礼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人类需求与故事的桥梁——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里的窃听现象论文_张杨敏 邓榃苗 向婷婷 贺礼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