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与模式探讨_增长速度论文

西部工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模式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目标论文,西部论文,模式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2)12-0065-08

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经过长期建设,已形成体系较为完善,有一定水平的工业基础,涵盖了冶金、化工、机械、皮革、纺织、服装、造纸、医药、食品、电子、交通、邮电、能源、建材、盐碱等部门。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茅。西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分别占全国的2.4%、3.4%、3.7%;而同年北京分别为3.0%、3.7%、3.1%。可见,西部一些地方的工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由于工业具有巨大的牵动作用、装备作用和经济聚集作用,使其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必然极大地促进整个西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了科学地配置西部工业资源,避免盲目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区域工业竞争能力,设计西部工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目标的模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工业发展战略的目标

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般用综合性较强的工业经济预测指标体系来表述,而这个指标体系是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所构成。定量指标主要是工业应达到的规模、增长速度以及增长所需的投资数量和能源供应等,定性指标则主要包括工业结构变化、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等。

1.定量指标分析

在定量指标分析理,我们以我国工业1990—200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基础,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来预测未来10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并按平均值来大体预测西部工业发展情况,从而得到西部工业未来10年发展的定量指标。

(1)我国工业总产值1990—2000年间平均增长速度和2010年发展规模。

(2)1990—2000年全国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工业更新改造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和2010年预计达到的规模。

(3)1990—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状况和2010年预计达到的规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第239页计算、绘制,200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第229页

图3 1990—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曲线

1990—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

可见,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长速度远低于工业总产值19.23%的增长速度。因此,在未来的工业建设中,还必须加大能源建设速度。

表3 1990—2000能源消费总量回归分析 单位:万吨标煤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整理。

按以上发展速度,用回归分析计算,预计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应达到:Y[,2010]=a+bx

由于这个数安是按1990—2000年平均增长2.63%的速度计算的,它远远落后于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加之能源基础工业行行发展的原则,估计到2010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应超过20亿吨标煤以上。

我们从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以及能源消费总额对我国2010年的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这里并未加进诸如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因此只能算是粗略估计。那么,西部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应是怎样的呢?由于资料的局限,我们只能按全国平均水平来估计西部的情况。

考虑到世界经济衰退以及国内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可能会放慢,按前面回归预测的数据计算,若2000—2010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6.9%(注: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计算方法是:把回归分析得到的数据代入平均增长速度公式:v=(270199.81/138878)[1/10]-1=6.9%,后面计算相同),2010年其规模总量应为27.02万亿元(2000年价,下同),平均每个省、市、自治区应约为1万亿元。再将三大地带不同发展速度的事实考虑进去,以中部各省工业总产值规模为1万亿元,那么东部沿海各省应为1.3万亿元,西部各省市区平均应为0.7万亿元,共为8.4万亿元。

若以2010年全国工业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总额为13673.44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6.62%,那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约为441.08亿元,西部12省、市、区共为5290.96亿元。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同东部相比,有较大差距,为了加快西部工业发展,到2010年西部这方面的投资至少不应低于全国平均数。

若以201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额为169498.33万吨标煤计算,2000—2010年平均增长速度应为2.8%,那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应为5467.69万吨标煤,西部12省、市、区共为65612.28万吨标煤。西部工业要加速发展,其消耗的能源总量也不应低于这个平均值。

为此,2010年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工业发展3个最低指标详见表4。

表42010年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总量的最低目标

总规模 平均增长速度(%)

工业总产值 8.40万亿元7

基建和更新改造投资 5292.96亿元 7

能源消费

65612.28万吨标煤 3

注:此表的数据是根据全国平均增长水平计算的,西部的发展应高于全国平均数,所以这里提的是最低目标。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整理

2.定性指标分析

根据对西部工业发展的劣势和问题分析,为完成战略目标,未来10年,西部工业发展必须完成三大任务:①2010年西部工业应在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完成主要的工业结构调整任务;②2010年西部工业应在现代生产经营和管理理论与技术条件下,完成工业组织再造的战略任务;③2010年西部工业企业应在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的基础上,完成企业战略性再造任务,全面、整体提升西部工业企业竞争能力。

二、西部工业发展战略的SWOT矩阵分析

所谓工业发展战略的SWOT矩阵分析是指把制定工业发展战略时的优势、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等条件综合起来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对战略主体的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识别各种条件,扬长避短,以实现战略方案和措施的优化。西部工业发展战略的SWTO分析与配置为表5

表5 西部工业发展战略的SWTO分析与配置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从SWOT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工业发展的战略配置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西部工业发展的基础较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机会也非常明显,在各种积极因素的结合下,西部工业应抓住机会、加速发展。在发展中,一是突出工业的区域特色,在科技发展战略的支撑下发展特色资源深加工,并且为了使资源得到最大的综合利用,应加强制造业,延伸产业链,使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有机地连接起来,改变过去出口或出售资源及初级产品的低效益状态。二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新兴工业同传统工业共同发展,这样走一条工业扩大再生产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道路,迅速实现工业现代化和规模化。三是发展模式多元化,使其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共同促进西部工业的快速增长。

(2)由于西部工业在发展中有自身的劣势,怎样克服劣势,利用发展机会,也是战略配置中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根据西部工业的情况,显然应制定工业结构调整战略、工业组织优化战略、工业技术升级换代战略、工业企业再造战略和东、中、西部联合发展战略,在这些战略实施过程中,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和机会,有效地克服自身的不足,来完成西部工业大发展的战略目标。

(3)西部工业发展中将会遭遇一些威胁和障碍,主要是环境破坏、“诸侯经济”对工业要素流动的阻碍,传统意识的抵制、政府行为不适应以及国际环境变化等。因此,制定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怎样发挥优势,避开威胁和阻碍。为此,一是西部工业发展必须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就是说,必须制定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二是由于西部地域广阔,不同的省区条件各异,其社会进步、开放程度以及资源禀赋条件和工业基础条件是不同的,因此西部工业发展应走非均衡发展的道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让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形成若干工业增长极,通过工业增长极的技术经济辐射来带动周围地区和其他地区工业的发展。三是必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政策、制定开放发展战略,促进国际以及东部沿海的资金、技术、人才向西部流入,也促进西部工业产品向外部流出。四是为了实施西部工业大发展战略,还必须制定社会发展和政府运行方式改革战略,尽可能让各种要素、各个方面都协调发展,规避威胁。

三、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1.特色资源深加工—可持续发展型

特色资源深加工—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指在西部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根据其特色资源进行采掘、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在专业化协作和联合化生产等组织形式下,完成从初级产品到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开发和生产过程,同时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采用不破坏环境、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工业污染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工业发展模式。

有的学者曾分析说,西部的资源工业在新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将使优势转弱,形成越挖越深、成本递增、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局面,特别是比较经济效益太差,因而西部发展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以为,在西部工业发展中,不充分利用自己特有的资源条件,而完全走东部沿海等地区的非资源发展工业的道路是不行的,因为东部与西部相比较,区位条件和其他一些条件差异很大,由斯密和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绝对和相对优势理论可知,不同地区应形成自己的生产和产品特色,发挥最大比较优势来进行区际、国际分工和贸易。俄林要素禀赋条件论也认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应利用对自己有利的生产要素生产商品和输出,这样可获得比较经济优势。其实,工业生产对资源依赖程度是很大的,在工业发展的初期、中期这是具有决定性的。阿兰·兰德尔曾说,发达国家对非再生和可耗尽资源的开采和掠夺,在很重要的程度上决定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繁荣发展。西部地区不能去掠夺他国资源,也无大量资金外购工业资源,只好开采自己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进行工业生产,但这决不是传统的开采和出卖原材料的做法,而是在深加工前提下形成初、中和最终产品进行区际和国际交换。事实上,当交易成本为正的时候,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和区际间不一定能任意流动,这就为西部利用优势资源进行生产和输出商品提供了现实条件,也为西部获得了比较经济优势。因此,西部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参与竞争,这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工业发展之路。

2.高差异—总成本领先型

所谓高差异—总成本领先型是指在西部工业发展中,以市场竞争为主导,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在强化产业关联度和专业化协作的基础上,各行业各企业千方百计地寻找和突出生产经营特色,形成同其他地区较为明显的区别,同时通过技术升级换代和加强管理以及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大幅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

现代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区域之间的企业的竞争,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内工业企业的活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规模,因此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可促进西部工业化进程。高差异和总成本领先是企业两种竞争战略模型。所谓高差异战略是依靠产品的质量、性能、品牌、形象、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来赢得竞争优势,要求产品和服务专业化且具有特色,对特定市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使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甚至愿出高价购买。当然这种战略不是完全不顾成本,但成本不是战略的主导。而总成本领先战略则相反,它主要是依靠较低的成本来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建立在专业化协作,采用高效生产设备,改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以及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基础上的。当然,低成本竞争也不可忽视产品质量和服务。在西部工业发展进程中,由于竞争和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因此,我们将以上两种竞争战略结合起来,全面推进西部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3.轻—重—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多元结合型

所谓轻—重—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多元结合的工业发展战略模式是指在西部工业发展中,轻工业、重工业、出口工业以及通过建立进口替代的工业等多种发展模式同时并举,综合发展,因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结构多元、复杂、优化的开放性工业巨系统,综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西部地区面积广袤,地形复杂,资源分布不平衡,各种工业发展条件参差不齐,根本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发展工业。并且,区际工业本身是一个开放性复杂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组元,各种要素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系统运动。在西部工业系统中,轻工业、重工业、出口工业、替代工业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存在的必要,但又根据具体的条件在不同时空内处于不同的重要地位,它们之间在相互关联条件下分工合作,共同组成了西部工业发展大战略模型。过去在“条条”“块块”体制分割下,这个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模型中的四大组元相关性较差,产业组织杂乱,使西部工业结构、工业生产组织、工业企业的运行较为无序低效,工业巨系统管理熵值上升,工业经济效益递减。在未来的西部工业大发展中,上述四大组元应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在西部工业大系统中协调发展,每种发展模式都根据不同地区的客观条件,突出重点,发挥最大效应,并在区内形成互补优势,参与跨区域竞争。

标签:;  ;  ;  ;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与模式探讨_增长速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