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 彭丽清
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ICU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引入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重症ICU患者64例作为本次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严格遵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处置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分别包含32例患者,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收治的重症ICU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相较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改善患者在罹患重症疾病以及接受治疗处置过程中的综合性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普及运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重症ICU患者;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2016年4月-2017年2月时间阶段,我院以临床中收治的部分重症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运用和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模式,获取了较好的临床护理处置效果,现简要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重症ICU患者64例作为本次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临床诊断收治标准,且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严格遵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处置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分别包含32例患者,参照组共计包含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分布取值区间介于41-85岁之间,平均年龄测算值为(56.41±13.39)岁,研究组中共计包含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分布取值区间介于43-84岁,平均年龄测算值为(57.11±11.52)岁,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所患基本类型等常规性基线资料方面均未发现明显差异,经由统计学分析计算证实P>0.05,具有充分可比性。
1.2临床护理处置方法
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由于重症ICU患者的临床病情通常较为危重且患者的机体痛苦表现程度通常都比较剧烈,因而患者极易在接受临床治疗干预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易怒、抑郁,甚或是绝望等负性心理情绪,因而要求护士在具体化的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当为患者构筑和提供稳定且充足的心理性干预疏导支持条件。(2)褥疮预防护理干预。为切实确保避免长期卧床治疗的重症患者发生褥疮,护士应当选取和运用红归酊剂针对患者的身体受压部位展开护理干预。(3)口腔清洁护理。为确保重症ICU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具备最优化的口腔清洁和健康状态,护士应当定期运用银荷漱口液帮助患者完成口腔清洁干预过程。(4)饮食护理干预。护士应当结合重症ICU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和病程发展状态,为患者制定和实施恰当合理的基础性饮食护理指导干预方案,保障和支持患者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治疗康复效果。
1.3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针对本次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统计学临床研究数据展开分析处理,针对计量资料择取()形式表示,实施统计学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择取(n,%)形式表示,实施统计学卡方检验。在统计学计算分析结果P<0.05条件下,证实组间数据经由统计学计算处理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2: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是临床中收治危重疾病患者的主要科室,患者大多具备复杂且危重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1-3]。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临床研究报告资料,只有切实做好针对重症ICU患者的护理干预,是患者顺利获取到最佳治疗处置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4-5]。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
本次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临床中收治的重症ICU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获取到较好的临床护理处置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结语:
针对临床中收治的重症ICU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相较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改善患者在罹患重症疾病以及接受治疗处置过程中的综合性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陆炎,王璟.中医护理干预在重症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06):927+930.
[2]罗金燕,林婕.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249-250.
[3]张同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58-159.
[4]陈艳.中医护理干预策略在重症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178-180.
[5]王洁.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9):1373-1374.
论文作者:杨婷婷,彭丽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持续时间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医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