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沙尘暴,探索可持续防沙治沙之路--六圈有效遏制沙尘暴_沙尘暴论文

重视沙尘暴,探索可持续防沙治沙之路--六圈有效遏制沙尘暴_沙尘暴论文

关注沙尘暴探索可持续防沙治沙道路——用六个“圈”有效遏制沙尘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沙尘暴论文,可持续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气环流、沙源以及地表受热后产生的上升气流是形成沙尘暴的条件。这3个条件不改变,沙尘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人为活动加剧了干旱的程度,沙化的地表也不可能全部被植被覆盖,因此,完全杜绝沙尘暴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主要是采取造林或退耕还林还草,尽量减少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以减少沙源。那么,我们一直都在造林,为什么沙尘暴却越来越严重?虽然造了林,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开垦和放牧活动并不少。两者的作用相互抵消。这是沙尘暴产生的原因。而有计划使用土地和增加绿化面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尘暴的危害。

就北京地区而言,沙源除高空远距离带来的尘土,就是当地起沙。以北京为中心,建立三层绿色保护圈,能起到一定作用。

第一个保护圈是在北京燕山和京津地区的山地。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地表水土流失,甚至石头也裸露出来。要在这些地区建立起卫护北京的第一个防护带——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防护带。

第二个保护圈划在北京城区外的海河流域平原。由于被开垦成农地,原来的森林和湿地也受到破坏,成了冬春两季的风沙源。京津地区的平原建立防风固沙带,以林、草、田结合的方式交错种植。

第三个保护圈是城市自身的绿化系统。在北京西三旗到回龙观以内的城区发展各种绿化公园,由草地、水体、运河形成最后一个保护圈,以防止北京就地起沙。

北京周边的3个圈,只是解决当地的水源和就地起沙,并不能防止高空远距离的沙尘暴。要解决后者,还需要建立3个大的风沙防护圈。第一道防线应该在西北和北方的荒漠地带。从新疆到甘肃河西一直到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交界的沙漠戈壁地带,这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库布奇沙漠等均是重要的风沙来源。此外,沙漠边缘开垦的农田,还造成了新的沙源。要在这一地带开展防风固沙,利用一些原生植被保护沙漠。保护荒漠地区的荒漠植被,合理利用荒漠土地,是第一个大圈的重要任务。

第二道防线是草原。过度放牧、开垦和采挖植物,造成了草原的破坏、退化,又进一步造成了风沙。要大力种植人工草地,确定科学的放牧量,采取必要的禁牧、轮牧等措施,使草地得到恢复。

在农牧交错带构筑第三道防线。多伦、张北一带的丘陵山地被大量开垦,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呼伦贝尔一带的黑土地被开垦,极易在冬春两季形成黑沙暴,破坏力极大。只有大力发展人工草地饲料地,有效地退耕还草,适当造林,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对农牧交错带草地的破坏。

标签:;  ;  

重视沙尘暴,探索可持续防沙治沙之路--六圈有效遏制沙尘暴_沙尘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