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高湿,养鸡应该预防什么样的疾病?_养鸡论文

夏季高温高湿,养鸡应该预防什么样的疾病?_养鸡论文

夏季高温高湿,养鸡该防啥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夏季论文,高温论文,防啥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种原因导致蛋鸡拉稀

      蛋壳质量下降;严重消化不良,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消化率降低导致能量、营养、微量元素及钙、磷等严重不足,使产蛋率下降。

      生理性拉稀 鸡群刚开产便开始拉稀,用药物控制效果不良,高峰后期可自行恢复。但鸡群转化率较低,高峰期较短。

      病理性拉稀 鸡群感染疾病后出现拉稀现象,严重影响产蛋率及蛋壳品质。病理性拉稀一般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或各种病毒性疾病并发或继发引起的肠炎。

      中毒性拉稀 持久性拉稀,且伴随有黑色粪便排出,同时伴有易惊、啄毛、啄肛等现象。一般鸡群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或金属类中毒、食盐中毒等都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腹泻拉稀等现象。

      一、减少饲料中麸皮的添加量,育成期麸皮尽量不要多用,添加石粉或贝壳时须慢慢过渡,不得一次性添加。

      二、搞好防疫及环境卫生,加强通风,减少疾病发生率,防止肠道疾病。

      三、当鸡群发病时及时控制,缩短治疗时间,防止激发大肠杆菌病及肠道疾病。

      四、提高饲料如玉米、豆粕、鱼粉、棉粕等的质量,减少因饲料质量引起的慢性中毒。

      五、长期添加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及消化率,减少肠道疾病发生。

      六、室温不高时对刚开产的鸡可适当限水。(吴明)

      小心伤口感染发生鸡痘病

      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是鸡痘病毒,特征是在鸡体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坏死性假膜。该病可使鸡增重缓慢、消瘦;产蛋量暂时下降又可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引起鸡的高死亡率。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和鸽。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但以雏鸡与中雏鸡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携带病毒。

      应接种鸡痘弱毒疫苗,可按50%甘油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后应用,用消毒过的钢笔尖或接种针(也可用缝被针,磨去针眼头呈叉状即可)蘸取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刺种后3~4天,刺种部位微现红肿、水疱及结痂,经2~3周痂块脱落,表示刺种有效,否则应予补种。免疫期雏鸡2个月、大鸡5个月。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采用对症疗法。皮肤型鸡痘,在破损处涂布碘酊。口腔、黏膜上的假膜可用镊子小心剥离,然后再涂上碘甘油。(金钟)

      饮食不当易致酸中毒

      夏季气温较高,饲料受潮、受热极易腐败变酸,被鸡采食后会刺激嗉囊壁,引起炎症。若剩食在腐败过程中产酸过多,酸就会通过鸡的嗉囊壁和肠壁进入血液,导致鸡酸中毒。

      鸡发生酸中毒后一般鸡冠发紫、离群呆立、翅膀下垂、羽毛蓬松、食量大减,甚至拒食。用手压嗉囊,有的空虚,有的充满液体。将鸡倒提,则会从其口中淌出泡沫状酸臭液体,病情严重的鸡还会发生昏迷或死亡。

      不用发热、发酵的饲料喂鸡,应以少喂勤添、不留剩料过夜为原则,食具经常刷洗,保持清洁。每次配制或购进的饲料不宜太多,存放饲料的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凉爽,避免饲料霉变。习惯拌湿料喂鸡的酌情改喂干料,可在食槽边放置清水,让鸡自由饮用。一旦发现鸡有酸中毒的迹象,应立即停喂发热变质的饲料,然后根据其中毒程度的轻重及时治疗。(李峰)

      真菌感染易患鸡冠癣病

      鸡冠癣又称头癣或黄癣,是由头癣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头部无毛处,尤其是在鸡冠上长有黄白色鳞片状的顽癣。

      鸡冠部病变为白色或灰黄色的圆斑或小丘疹,皮肤表面有一层麦麸状的鳞屑。由冠部逐渐蔓延至颈部和躯体,羽毛逐渐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鳞屑增多,形成厚痂,病鸡痒痛不安,精神萎靡,逐渐瘦弱、贫血、黄疸,母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

      剖检严重病鸡,可见上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点状坏死。根据患部的病变特征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取表皮鳞片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1~2小时再进行观察,如发现短而弯曲的线状菌丝体及孢子群即可确诊。

      购鸡时做好检疫;搞好环境卫生工作,定期消毒;饲养密度要适当,通风要良好;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重病鸡必须作淘汰处理。

      (周大峰)

      高温高湿注意预防禽流感

      禽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一般3~5天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最高可达100%,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禽流感病毒经过变异之后,一些病毒能够传染给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一周左右发病,病死率高达50%,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鸡感染禽流感后一般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病鸡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同时可能出现腹泻。有的病鸡腿变红,鼻分泌物增多,呼吸极度困难,甩头,严重的可窒息死亡。

      养鸡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鸡,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设备及用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应进行严格消毒。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杜绝在养鸡场饲养其他品种的家禽。在养鸡场中应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养殖区。养鸡场应建立严格的防疫防病制度,严格按照防疫防病制度要求,定期对全场进行全面消毒。严格遵照免疫程序按时对鸡群接种禽流感疫苗,在受高致病性禽流感威胁的地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力较差,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容易将禽流感病毒杀灭,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方圆)

      雏鸡白痢的防治措施

      病雏鸡呆立、闭目、扎堆、怕冷、不食、好睡,时而发出尖叫声,拉白色黏稠的糨糊状粪便,有的关节肿胀、呼吸困难。

      种鸡应定期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药物预防和病原检测,发现阳性鸡应及时淘汰,鸡粪及其污染的笼具应及时发酵处理和严格消毒。孵化室、孵化箱及种蛋在入孵前应严格消毒,不留任何死角,彻底杀灭种蛋外壳上的病原,严禁种蛋间相互污染、传播,出雏后及时拣出病、弱雏鸡。开始饲养时应让其连续服用5天诺氟沙星(浓度为0.05%),以预防雏鸡白痢,停药一周后再用5天。同时应加强管理,搞好通风换气、增温保暖、带鸡消毒。饲料营养应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应足,发霉变质或过期的饲料不应再用来饲喂,料槽内剩余的饲料应及时清理,水槽和料槽应定时清洗和消毒。发现病雏鸡及时隔离、治疗,病死鸡尸体、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应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不可用来充当犬、猫、猪等动物的食物。

      雏鸡白痢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一般靠预防控制本病,发病时采用抗菌消炎的方法对症治疗。

      高钙日粮可引发鸡缺锰症

      在养鸡生产中会发现有鸡发病后鸡腿关节肿大、站立不稳,雏鸡较为明显,呈蹲式或半卧式采食,两腿粗短呈“八”字形叉开,行走极端困难等,给养鸡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可确诊为鸡锰缺乏症,究其原因是高钙日粮是造成的。一般雏鸡发病率(7~10日龄鸡在50%以上)高于成鸡,肉鸡发病率(在30%左右)高于蛋鸡,发病死亡率为10%左右。

      案例一 沈丘县王楼养鸡场近年来饲养的肉鸡连续发生腿关节肿大,变形,两腿呈“八”字形叉开,行走极度困难,严重者呈瘫痪状不能采食或俯卧地面,闭目伸颈,个别鸡阵发性扇翅,严重影响鸡发育,给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二 淮阳县、商水县等三家养鸡场同车从郑州某种鸡场购入艾维因肉鸡苗1万只,到场入育雏室时发现部分雏鸡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伸颈闭目,哄赶、驱赶时痛苦鸣叫。因养殖场考虑是途中颠簸、挤压疲劳所致而疏忽了,但在饮水、喂食时发现病情逐渐加剧,有些雏鸡已不能站立采食、饮水,个别雏鸡已衰竭死亡。10日龄时,有半数以上发病,并可见明显的腿关节肿大变形,有些病雏鸡趾爪扭曲,呈运动障碍。个别雏鸡还有伸颈及阵发性痉挛现象。

      经对病死雏鸡剖检,仅见嗉囊及胃肠道空虚,黏膜苍白,黏液性液体较多(胃肠道明显)。对成鸡剖检,可见腿骨变短,骨头肿大粗糙,趾骨及龙骨多扭曲变形,个别病例心室扩张,其他脏器和实质器官未见明显病变,经诊断性调查确诊为鸡锰缺乏症。

      首先查出缺锰的原因,在其全价日粮里添加的锰量应略高于饲养标准,并随着产蛋率的增加相应增加锰和胆碱的添加量。雏鸡在饲喂全价饲料的同时,每天可用饲养标准2~3倍的锰(硫酸锰为最好)饮水,连用7~10天,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王国力)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

标签:;  ;  ;  ;  ;  ;  

夏季高温高湿,养鸡应该预防什么样的疾病?_养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