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余秋雨的散文论文_龙珊

浅论余秋雨的散文论文_龙珊

【摘 要】 散文经过一代又一代才思敏捷的创作者们经历与智慧的凝结,已经沉淀了海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余秋雨的散文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拥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跟鉴赏价值,他的散文又是珍宝库中的镇库之宝。余秋雨的散文以亲身行程游踪为线索,以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为媒介,进行文化反思和人文思索的特点更是为评论界普遍认可的。本文主要论述余秋雨的散文,从余秋雨散文创作的背景以及人生历程出发,结合作品,探索余秋雨散文的内容特点和艺术特色,体味余秋雨散文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总结并浅谈余秋雨散文的价值。

【关键词】 余秋雨 散文 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3-061-01

一、余秋雨散文创作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及时代背景

在20年代末30年代中后期,一场巨大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在国内兴起,在这个重大的转折期,作家创作散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此后散文发展稳定。在革命现实需求及革命文艺创作散文作品创作的推动下,大力倡导以及展望了文艺的大众化, 探讨了对革命文艺作品服务对象及它的方式问题。 也逐渐凸现出来人民与文学的关系的问题,成为中国的进步文艺界的十分重视的一个庞大的散文作品的课题。 虽然限于那个阶段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并没有清晰的表述到文艺为人民的大众服务的思想,在他们的论述中但是对这样的问题也已早有所概况。

二、余秋雨散文的内容特点

(一)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习俗的记叙

余秋雨的散文里包含了很多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习俗的记叙,但却并不好找。余秋雨把这些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习俗浸透在散文的字里行间,在不经意间给我们交代了这些精彩的民风习俗。这又是余秋雨的高明处了,细细品味,才尝出风土人情。

余秋雨的亲身历险的脚步覆盖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宗教古迹啊,秀丽山水之类又常常坐落在少数名族聚居地,更别说少数名族特有的民风习俗又极为精彩,余秋雨行文时笔尖也就不自觉的偏爱这些"精彩"了。游历游历,可不仅是走遍那山那水,更多的也是体会那山下那水边的风土人情。

(二)对名人的历史陈迹的追忆

余秋雨对名人的历史陈迹的追忆,并没有做为行文的主体,但这或许是余秋雨散文的特征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余秋雨没有说到了黄鹤楼,便一定要来一篇游黄鹤楼忆古人的文章,而是把在黄鹤楼对前人的追忆存下,到了适合的时候再不经意说出来。演员黄渤说过一句话"个人才华其实就是油井,有的是井喷式,有的得靠压力。"余秋雨就应该是前者,记得他在写《莫高窟》的时候,把存了好久的阿房宫、滕王阁、黄鹤楼、都江堰一股脑"井喷"出来。我们这才在偶然间晓得,原来余秋雨的才华好像那油田,早就有货,却只是等着有朝一日井喷出来。对名人的历史陈迹的追忆就是他才华的一部分,也就是他"油田"里的存货。

(三)对中外文化的探寻和对比

文学的发展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并受其制约。 将文学中的美学及社会学的因素相结合起来。 文艺应该是走向大众,应该是联系实际生活,但是也应该是注重文学中的典型与形象的塑造,并且中国的民族文学也应该是有自身独特的个性。

之前也说过余秋雨辞职后游历的是国内外的各大名胜古迹,但是可能是本人书读得还不多的原因吧,还没看过余秋雨写国外的游记。但是像上面提到那句那样,余秋雨的"油田"里"井喷"出来的不仅仅是对名人的历史古迹的追忆,还有这种国外文化的探寻。

三、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的诗化

语言的诗化,古有书生诗词歌赋,后人代代相承,到了余秋雨手里,便有了这些散文。不仅如此,余秋雨的诗情画意还恰如其分,点到为止,这也无形中区别于那些无病呻吟,故作姿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散文。余秋雨不仅仅是一个散文大家,还是一位有辨思的哲人。也正是余秋雨的那种哀而不伤的浪漫,极具风雅的忧伤和无与伦比的文化品位才构成了他写作特色中最浓郁的特色--语言的诗化。

(二)叙事的小说化

叙事的小说化主要包括两个特点,即小说的两个要素。其一是故事。在余秋雨的多数散文中,几乎都会穿插各种传色彩很浓的故事,这些故事袭用了传统小说的观念和技法,旨在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像之前反复提到的《莫高窟》里面充满传奇色彩的乐遵和尚的故事,还有《沙原阴泉》与《柳侯祠》里柳宗元的故事,《白莲洞》里穿插进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引人入胜,思绪飘逸,让人不禁兴趣盎然。

(三)散文中的剧场化

余秋雨是散文塑造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而且这些故事有的能够让观众可怜,有的又可笑可悲,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着生动、鲜活的故事,所以说戏剧是叙事的艺术,一个故事有时间、事件、人物背景等要素,如何组织这些要素就是如何组织戏剧结构。如何在人物进行对话的时候,交代时代、人物背景,就需要剧作家的匠心了。余秋雨语言的诗意还表现在其既精辟而又锋芒毕露。诗化要求语言必须是简洁和精辟的。余秋雨写剧,很少会辞藻华丽、一般状况都是用最少的字,表达深意,掏出包袱。文字及其精简,但是又极具粉刺意味。

论文作者:龙珊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浅论余秋雨的散文论文_龙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