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平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古城农业中学 甘肃 天水 741600
【摘要】健康的体质是学生高效学习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很多高中生因为课业压力较大,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还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醉心于网络和游戏,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为了使学生有健康的体质来应对繁重的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 锻炼习惯 兴趣培养 锻炼能力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1-048-01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与能力是指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一定量的体育活动或训练任务,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是对学生体育锻炼目标、内容、方法、习惯,以及他们独立处理锻炼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或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和衡量。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近年来,教育部也推行了“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1小时”等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缺乏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兴趣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使他们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是对学生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高中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体育教学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信心,让学生参与到丰富的体育项目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明显的提高,隐藏在心中的对体育的热爱之情也会慢慢地体现出来。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从学生本身出发,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策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使用灵活的教学技巧,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保证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锻炼质量才有保障。因此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保障。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主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利和空间;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乐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的学习之中;要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锻炼进行规划。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体育锻炼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其进行自主锻炼,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把运动和健康完美结合起来,其作用远大于单纯死板的授课方式。
培养高中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教师应当敢于放手,多给学生提供自主体育锻炼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来理解技术动作,并自主选择训练形式和程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锻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教师放手并不是对学生不管不顾,而是要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适时点拨、及时鼓励或纠正,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掌握自主体育锻炼方法。比如,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体育游戏,而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编更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当然游戏要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来设置,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游戏中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也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锻炼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锻炼之中,让学生真正通过兴趣将锻炼变成习惯。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需要学生对体育锻炼有积极肯定的认识,要让学生将兴趣变成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教师要帮助学生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制定锻炼目标与计划,让学生坚持锻炼。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从课堂上接触体育,教师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比父母对学生的影响还要大。比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能够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其积极投入体育锻炼项目,并热爱体育。教师要在实际教学和生活过程中起到楷模的作用,将自己打造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这样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品质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对学生锻炼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处于良好的环境之下,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锻炼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情况不一样,教师就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不能一味地去制止其行为。比如在排球运动中,有些学生可能之前接触过,于是便做自己喜欢的练习。如果单纯地强制学生开展同样的练习活动,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够真正放松下来。
高中体育教学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兴趣、锻炼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昕宇,于海洋.动机气氛对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
[2]汪晓赞,季浏,秦海权,金燕.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12).
[3]廖祖英.浅谈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10(4).
[4]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葛耀君,陆遵义,卢昌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主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12(2).
[6]高研.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
论文作者:黄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体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