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①
陈慧钰,殷 红,王文翠,殷雨虹,邱增玉
摘 要: 在以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当代,网络舆情已成为现实社会舆情的真实反映。本文从研究网络舆情的现状入手,分析网络舆情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舆情传播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出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合理化解网络舆情事件、建立有效快速反应机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网络舆情;现状;舆情模型;舆论引导机制
一、引言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3亿,全国新增网民4074万人。媒体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其用户使用率持续增长,达到40.9%,知乎、豆瓣、贴吧、抖音等使用率均有所提升。网络已成为当今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以及交流信息的主要媒介。本文从网络舆情的特点、现状以及模型入手,研究网络舆情的汇集、分析和引导,提出合理的建议。
从总体趋势来看,近63年长沙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波动中缓慢减少。对该地区1951—2013年雷暴日监测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年雷暴日数的趋势定量变化,一次线性方程为 y=-1.858x-0.365 8,其中气候倾向率为-1.858/10年,表示长沙地区从1951年开始,年雷暴日数在总体上呈现出缓慢的递减趋势,每10年减少约1.858 d。
2018年7月,安顺煤矿粉煤平均售价为400元/吨,籽煤售价在550-600元/吨之间,滚筒筛籽煤与粉煤的差价为150-200元。预计7月份籽煤筛分量可以达到4000吨。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多数民众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态度、信念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传统的社会舆情存在于民间,转瞬即逝,难以捕捉和保留。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众往往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采用图灵舆情网络自动抓取技术手段获取信息,效率高同时真实度高,覆盖面广。
三、网络舆情的现状
我国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开始的较晚,互联网上关于网络舆情的参考文献并不丰富。不过在CNKI收集的文献显示,网络舆情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专家学者重视。对于舆情的分析,纪红,纪小洁系统地阐述了收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相关要求,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网络搜集分析和研判机制。她们认为网络舆情离不开辩证,把握了舆情的生成规律,有关网络舆情的相关问题自然也能迎刃而解;而毕宏音则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群体压力、群体极化、群体无意识等因素的研究,展示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变动受到的群众影响。
(1)活跃系数
四、网络舆情研究模型
(一)对舆情问题的分析
为了分析网络舆情的相互作用机制,根据理论推导、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实践经验来引用研究模型反映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和主要特征。从对问题的分析、符号说明和对问题的求解三个部分介绍模型,最后根据数据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
(二)具体说明(见表1)
表1 模型符号说明
(三)对舆情问题的求解
案例探究中的起承转合:因食物网的要素和规律也隐含在生态系统中,教师可从学生已学过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入手:先回顾各生物间物质的转化规律,再推理能量的变化,思考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变化路径是否重合,寻找两者之间的关联,突破难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ISSN 1001-4020,CODEN编码LJHFE2,CN 31-1337/TB)杂志创刊于1963年,系由上海材料研究所与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联合主办的技术类期刊。主要报道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专业领域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方向。“面向生产、注重实用、反映动向、兼顾普及”是刊物的编辑方针,旨在最大幅度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涉及的领域为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主要栏目有“试验与研究”、“工作简报”、“知识与经验”、“综述”、“专题讲座”和“信息与动态”等。
最大似然估计法:
若总体 X 属于离散型,其分布律 P {X =x }=p (x ;θ ),θ ∈Θ的形式为已知,θ 为待估计参数,Θ是θ 可能的取值范围。设X 1,X 2…Xn 是来自X 的样本,则X 的样本,则X 1,X 2…Xn 的联合分布律为
(1)模型的建立
又设x 1,x 2…xn 是相应于样本X 1,X 2…Xn 的一个样本值。易知样本X 1,X 2…Xn 取到观察值x 1,x 2…xn 的概率,亦即事件发生的概率为L
这一概率随θ 的取值而变化,它是θ 的函数,L (θ )称为样本的似然函数。
舆情的引导需要完善的舆情监测技术支持。我国目前的舆情监测网络主要由舆情站、舆情监测点、舆情信息员三个部分构成。
(2)转发系数
其中yk 是一个二值变量,用来表示使用者是否在Tk 内发布过任何信息。如果在时间单元内使用者m 有过转发行为,则yk =1。n {yk =1}表示满足yk =1的时间单元的数量。
假定一个使用者在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段T 内的活跃系数是稳定的,而且和这个使用者在此时间段内的转发数量呈正比。首先把时间段T 分割成N 个小时间单元t 1,t 2…tn ,每个时间单元的长度为假设一个使用者的在线活跃概率符合二项式分布,则通过最大似然估计,使用者m 在时间段T 内的活跃系数可以表示为
将使用者的转发系数作为模型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假设使用者的转发系数和使用者的发布信息数量、好友数量之间的相关度很小。和使用者活跃程度的估计过程类似,假设一个使用者在某时间段内的转发概率符合二项式分布。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使用者m 在时间段T 内的转发系数可以表示为
皮雕工艺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皮雕创作素材都以欧洲古典装饰纹样为主,典型代表是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深受欧洲贵族皇室的喜爱。后来经由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传入美洲,并在美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东地区以阿拉伯、阿富汗等地区为代表,其皮雕工艺很有地域特色,如透雕和线雕等工艺。中国的皮雕历史也十分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攻皮之工有五: 函、鲍、韗、韦、裘。函人制造甲裳、鲍人制造兵器套、韗人制造鼓、韦人制造熟皮、裘人制造裘衣”。随着时代的进步,皮雕工艺已经从生活必需品上升到艺术审美层次。而谈到现代皮雕工艺的纹样风格,大致分类如下。
(3)影响系数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使用者的活跃系数和转发系数一直随着时间而改变。考虑到这种情况,将时间分割成了很多长度为a 1的小时间段T ,这些时间段T 组成一个集合TN 。假定在每个时间段内,使用者的活跃系数和转发系数是相对稳定的。在计算过程中,首先针对每一个使用者,分别计算其在每一个小时间段内的使用者活跃系数和转发系数这两个变量。而使用者间的影响力则可以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获得。
使用者的影响系数可以解以下最优化问题得到:
对于影响系数γmn 的求解,得出其计算公式为:
Fmn =1表示舆情传播者m 是n 的一个好友,其中Mn 是用户n 发布的所有信息集合。于是通过matlab编写程序可以解决影响系数γmn 。
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对于陶瓷器物来说,瓷器上的纹饰不仅仅是重要装饰手段,更是时代审美与人文风气的缩影。陶瓷器物的绘画装饰的手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图案源自于人们在长期的劳动时间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在经过当时人们的主观的感想和艺术处理而形成的图腾形象。在后来的发展中,器物上的纹饰时代气息更加明显,文化内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纹饰已经不仅仅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其中还有耐人寻味的艺术价值。
医院感染防控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难点,不仅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与治疗康复,还直接影响到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1]。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均存在骨质流失、疏松,运动及平衡系统也存在一定退化[2]。老年患者术后愈合慢,卧床时间长,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及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解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对1 336例骨科住院手术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为预防和控制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感染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鼓励学生本人在修改之前进行前期思考:让学生回答一系列问题,以此作为修改自己短文的前提。这些问题包括:你在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果老师读了此文,第一句反馈语会是什么?会有什么赞扬语和批评语?是否已检查过全文及各段的核心句?根据同学的评语还要作哪些改动?要增加什么?删掉什么?在正式交稿前还需要做些什么?
使用者交互行为模型(见图1)
图1 舆情传播者交互行为模型
上述模型中,=1表示舆情传播者m 转发了一条n 发布的信息x ,Am =1表示舆情传播者m 参与,An =1表示舆情传播者n 参与,Bm =1表示其他网民转发意愿,Cmn =1表示舆情传播者n 对m 的影响。
原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有些使用者可能没有收到相关信息,但可能通过新信息的超链接收到原信息。(见图2)
1.模型的准备
(2)模型对舆情传播过程的分析
由模型可知,舆情传播者m看到n的一条信息x 并转发的概率为:
图2 等价转换
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中,很多自媒体相似度较高,而有些自媒体间则千差万别。为了方便分析不同类型的消息在同一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差异和同一消息在不同自媒体平台上传播过程中的差异。选取几个典型的特征变量,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收集到的自媒体信息进行聚类。然后在最终聚类的集群中,分析以上问题。K-Means聚类能把n 个对象根据他们的属性分为k 个分割 (k <n )。这个过程有点像将一个数据空间分割成沃罗诺伊图。这个问题在计算难度上属NP -hard 问题,然而因为有一些高效的启发算法经常被使用,使它们能快速收敛到一个局部最优点。
为了分析不同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传播和同一信息在不同平台上的传播,手动地将这些传播数据标注为六个大类:新闻、产品广告、名人宣传、产品传销、生活、其他。(见表2)
表2 多集群信息类别分布
此外搜集了对于不同信息在同一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差异分析,如图3:
图3 不同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差异传播直方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名人宣传在totalNode,timeArraySize,bigNodeRatio,这三项指标上相对于其他四种类型的信息,均达到了最高值,可以见得,名人对于信息的传播是起着极大作用的。也就是说,这里存在着名人效应。其他类信息也值得注意,相对另外四种类型的信息,它的关注者是最多的,甚至超过了名人宣传类信息,实际上,所选自媒体平台正是一个以八卦娱乐为主体的平台,这也就解释了它的关注者数目为何如此之多。
(四)模型的优缺点
1.模型的优点
因而,早在东晋建国之初,王弼《周易注》便开始以经学科目的形式从官学打入东晋儒学内部,直到刘宋时期,其被别立为玄学科目才与儒学公开抗衡。同时,因东晋玄风犹炽,王弼《周易注》在东晋世家大族的家学与中下士大夫私学中的地位更胜于郑玄与王肃《周易注》,这可从大量的东晋清谈材料与东晋经学中得到旁证,如韩康伯所注《易传》,便是王弼《周易注》的续篇。
模型从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分析,从而建立引导机制。模型不仅考虑了信息传播的网络结构属性,还考虑了网络平台使用者的行为特性和交互性,克服了传统模型只考虑使用者关注人数与信息转发率的缺点,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两个使用者间的信息传播过程,当新信息的网页有原信息的超链接时,原信息如何传播的问题。不仅提出了基于PageRank算法的超链接模型,还将其与第一问的模型联系了起来,成功解决了问题。由于网络舆情转发平台繁多,有些平台相似度较高,而有些则千差万别,于是分析同类型的消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差异和同一消息在不同自媒体平台上传播过程中的差异十分困难。而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聚类,然后在最终聚类的集群中便可分析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特征。
2.模型的缺点
模型中仅仅考虑一条信息在网络传播的过程,当考虑多条消息的传播过程和多个网络平台间信息的传播过程时,就不再适用。当新信息的网页有原信息的超链接时,但不是每一个网络平台都会在新消息(与旧消息高度关联)中插入指向旧消息的超链接,因此此过程分析存在一定的误差。
五、对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提出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法律
网络的不断推进、创新决定了传统法律形成流程的不适应性。传统法律形成周期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新事物所需的法律要求。只有不断地完善网络环境的法制建设,才能对各方面舆情事件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立有效、快速的反应机制
1.对于非法信息,在第一时间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删除,同时对网络敏感词汇通过搜索敏感词等方式随时注意在网络上搜索,自动进行跟踪。
2.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并不断更新消息,让网民及时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及有关人员的态度和采取措施。
瘦素又称抗肥胖因子,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肥胖基因编码的肽类激素。其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的瘦素受体结合后,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从而调节机体脂肪的沉积,影响体质量。近些年,随着对瘦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肥胖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瘦素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脉压和收缩压呈正相关,与动脉壁的顺应性呈负相关[30]。因此,高瘦素水平可作为高血压的一个预测因子[31]。IR是代谢性高血压发病的核心机制[32],瘦素作为重要的代谢调控因子,其分泌水平的失衡将导致IR,从而引发代谢性高血压[33]。
3.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软引导,从一切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对形成的舆论进行评论。
㊻ Dame Brenda Hale,Judge David Pearl Elizabeth J.Cooke,Philip D.Bates,The Family,Law and Society Cases and Materialsk,Butterworths Publisher,2002,p.517,p.518.
参考文献:
[1] 陈清.我国新媒体经济发展的技术与市场优势及路径抉择[J]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18:128-131.
[2] 陈纯柱,敖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2011:154-159.
[3] 王乐轶.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J]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6:98-99.
[4] 肖鲁仁.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J]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143-148.
[5] 周勇.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对策[J] .河南教育(高教), 2014(2):5-6.
[6]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 .理论月刊, 2008(4):34-36.
[7] 冯洁.建构和谐有序的网络舆论机制——试论“网络公审”之舆情现状及引导对策[D] .杭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07.
[8] 张枫.我国政府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9] 郝文江,马晓明,武捷.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J] .计算机安全, 2011(2):64-67.
[10] 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104-107.
中图分类号: C91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28(2019)05-0128-03
①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警官学院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编号:SJYX2017Z19)的成果。
作者简介: 陈慧钰,女,浙江湖州人,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与安全系学生;
殷红,女,江苏泰州人,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与安全系学生;
王文翠,女,河北衡水人,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与安全系学生;
殷雨虹,女,江苏溧阳人,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与安全系学生;
邱增玉,男,安徽宿州人,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学生。
标签:网络舆情论文; 现状论文; 舆情模型论文; 舆论引导机制论文; 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与安全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