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对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维护的方式就是对其进行定期检修,但其检修周期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检修周期的制定通常情况下依据的是运行经验,在检修周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存在检修不到位或检修过度的问题。基于此,以下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检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检修技术
引言
近年来,在电气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不断引入新工艺、新技术,其使用性能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电气设备功能的增加,其控制程序越来越复杂,这就大大提高了电气设备隐形故障的发生几率,对故障点进行查找、分析的过程也比较麻烦,想要准确找出故障点往往需要通过各种测量方式才能实现。如果这些小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在日后运行中体现出来,一旦显现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不仅会影响正常生产工作,甚至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以及故障理论规律分析
1.1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分析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设备的磨损以及老化等现象,从而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应对就比较重要,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的故障是多方面的,按照不同的条件就能够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在有着直观性故障和无特征的直观性故障两种类型,前者的故障主要是体现在电动机以及电器出现的冒烟以及散发着焦臭味和线圈变色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电动机的过载所致,还有是出现了短路以及接地等方面的原因所致。而后者的故障检修就比较困难,主要是电气线路以及元器件自身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元件的参数设置不当以及松动所致。
1.2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故障理论规律分析
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依靠电气设备的支持,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故障,所以对电气设备进行诊断检修就比较重要。以往的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检修多是凭借着经验,不能准确的制定设备定期维修周期。其实电气设备的故障发生存在着一个规律,从理论上分析来看主要可通过浴盆曲线进行标示。电气设备的规律主要有几个阶段,也就是早期故障、偶发故障、耗损故障这几个时期。在早期故障期的故障发生率会比较高,原因就在于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造成。到了第二阶段电气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就会趋于平稳,这也是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最高的阶段,也是创造价值最高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故障发生主要是和维护管理不力造成的。最后是耗损故障阶段,由于长时期的设备运行,就会对设备造成磨损老化等,这一阶段的故障发生率就会逐渐的上升。
2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常见故障
2.1机械故障
对于机械故障来讲,其主要的问题是在维护上,维修人员没有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所以使设备中的机械部件长时期处于一个工作的状态,使部件磨损、疲劳等异常现象不断涌现,最严重导致设备出现机械故障的问题。有研究学者经研究发现,该种机械在运行的过程中,电气设备的电机是处于一个各自独立的状态,所以在对其故障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对于这种情况,相关的维修人员对故障点进行排查的时候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维修经验,而且还要采用技术强的检测仪器。
2.2发热故障
当电气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会将自身产生的热量、能量传递出去,这一传递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伴随发热的过程。若是在热量、能量进行传递的时候发生异常现象,如故障短接,即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短时间内线路就会出现能量升高、电流加大的问题,进而致使各部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严重故障,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阻碍。从线路组件进行能量传递的问题来说,是比较容易在维护人员检修过程中被查出来的,因此,如果发生这类问题,相关维修人员应该以最快速度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来解决这类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绝缘性故障
在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故障就是绝缘故障。其中有一部分的高压电气机组如果长时间的工作,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例如:在高电压、强电场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表面绝缘设备就无法安全的运行,就会出现使问题相继出现。在对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如果对该问题没有及时的发现,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就会出现加剧问题的程度,使其逐渐演变成最大的电气设备问题。有研究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表明,在绝缘器上出现的故障点比较多,绝缘器一般包括:变压器、交流互感器等,主要原因是因为设备中的组件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身的密封性效果不好,使线路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会出现侵蚀的现象,或者是腐化的现象,从而使设备出现绝缘故障的问题。除此之外,外接的材料一旦出现密封性的问题,也会出现绝缘性故障。
3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检修的有效措施
3.1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思路
对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要能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这样在故障的解决效率上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对电气设备故障实施检修的基础是要能够具备比较完善的设备管理体制以及检修质量管理体系,还要能够有灵活性的设备运行方式,在检修的队伍和设备管理人员方面也要能够具备,有齐全的设备管理台账,在检修记录和手段方面也要完善,以及在检修诊断的设备方面要能具备等。这些方面都要得以完善化呈现,这样才能对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故障的解决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3.2对电力系统当中的电气设备的诊断检修要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
在调查分析阶段,要详细询问工作人员电气设备操作流程,对电气设备的运行记录以及故障史都要由详细了解。对故障现场要详细的观察,查看设备的外部完整情况,在设备故障的现场如果是发热或者雷击就会有气味产生,可通过闻的方法来诊断故障。或者通过听的方法对故障进行斩断。也可通过手拉线路对线路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查,进而确定电气设备故障。
3.3利用仪表进行诊断检修
也可通过电工比较常用的仪表对故障进行诊断,通过电压测量法以及电阻测量法和短接测量法等,都能够起到故障诊断的目的。例如通过电压测量额方法,可以将万用表转换开关置于测量电压比较合适的档位,然后对电路线路的电压以及电器元件接点电压加以测量,对故障点进行判断。而电阻测量的方法就要将待测的设备电源先断开,然后采用万用表转换开关置于比较适合的测量档位,这样对设备的故障点进行测量。
3.4采用电工仪表的方式对其进行诊断
检修人员可以先对故障点进行分析,探究出最为合适的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采用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短接测量法进行诊断,通过对电路多种参数进行检测,例如:电流、电阻、电压等。在检测的过程中,检修人员要在此之前对电路的实际情况和电路的设备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对相关测量的数值进行分析和统计,在所有工作都完成之后,找到合适的方式将故障点进行及时的检测出来。
结束语
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检修,需要通过标准理论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确保相关维护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才能更及时有效的对电气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排除和维修。此次,通过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检测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和理论规律,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继军.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7,46(01):66-67+118.
[2]贾雪,王晓旭.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综述[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32(06):49-52.
[3]王景,任燕.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5):22-24.
[4]李昕.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和故障诊断[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论文作者:陈文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故障论文; 电气设备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测量论文; 就会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