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相似性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_发达国家论文

FDI、出口相似度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口商品论文,结构优化论文,我国论文,FD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4-0034-08

中国出口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外商投资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①,1998-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从809.6亿美元增加到6953.7亿美元,在中国总出口中的比重从44%曾加到57.1%②,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主体,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仍然提高到790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7%③。而中国制造业出口对FDI的依赖程度更高,2004-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部制造业出口在70%以上,并且有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的72.4%上升到2008年的73.2%,在2005年这一比例曾经达到74.3%④。我国24个制造业部门出口⑤中,17个部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都达到了50%以上。

随着我国出口重点从规模扩大转向结构优化,我们更为关注FDI对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要求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分析FDI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要看FDI是否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我们基于HS 6位编码计算了1997-2008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并以出口相似度(Export Similarity Index,ESI)的数值提高表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建立FDI与ESI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从国别的角度分析了FDI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向世界出口的HS 6位编码产品出口额、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来自于UNDATA,中国吸收的来自24个发达国家的FDI、中国商业银行对非国有经济的融资额来自于中经网。

一、文献回顾

关于FDI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各种实证研究成果的区别之一主要在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度量指标的选择。国内研究的主要思路是用产业出口占比度量出口商品结构,一种方法是用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增加表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张晓蒂和李晓钟(2001),刘舜佳(2004),王洪庆和朱荣林(2005),龚艳萍和周维(2005),隋月红和赵振华(2008)等研究表明,外资对工业制成品出口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另一种方法是以产品要素密集度变化表示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如Wang等(2007)说明FDI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大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而王晨钟(2004)认为,FDI对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这些基于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表示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度量指标(下称为传统指标),分类过于宽泛,尤其从要素密集度角度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分类过于武断,在这种分类情况下,一种商品要么是资本密集型,要么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二元性特征(Gertler,2006),不能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含有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或者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中含有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因此,FDI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关系的结论也会弱化。从理论上来说,东道国吸收的FDI对其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不仅依赖于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流入出口部门还是进口部门(Neary,1995),而且依赖于东道国与母国经济规模、资源禀赋的相似程度(Helpman,1984,Markusen,2004),生产技术的差异等(Markusen和Svensson,1985)因素。

在现有文献中,从细分的出口产品角度研究FDI对对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还很少,Wang和Wei(2007)基于HS 6位编码计算了中国与G-3(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出口非相似度,以此为因变量,利用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特殊政策区域出口后,外资并不是城市间出口技术水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是合资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Xu和Lu(2006)利用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对中国出口品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将中国外资企业从两个维度(维度1:港澳台与非港澳台;维度2:外商独资,外商持有多数股,外商持有少数股)分成六大类。预期一个产业内外商独资企业与非港澳台企业越多,其出口品的技术复杂度越高。

本文的贡献是基于HS 6位编码计算了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并利用FDI和出口相似度的关系实证检验了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相比较于Wang和Wei(2007)基于HS 6位编码计算的中国与G-3(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出口非相似度的研究角度,本文的样本范围更大,固定效应反映了国别因素,提高了估计效果。

二、1997-2008年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

(一)出口相似度指标

Michael和Kreinin(1979)提出了出口相似度(ESI)的概念,用以判断两个(或组)国家之间经济结构的趋同或差异程度。Schott(2006)基于高收入国家往往是高技术产品来源国的现实,利用一国与OECD国家的出口相似度度量出口商品结构是否优化。

(二)1997-2008年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出口相似度的变化

我们基于HS 6位编码计算了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见表1)。

表1的结果显示,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相似度总体水平不高,在40%以内,这说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我们将此结果与孔炯炯(2008)的计算结果相比,发现表1的结果要小得多。孔炯炯(2008)基于SITC1位编码和SITC2位编码计算了ESI数值,其中在SITC1位编码水平,中国与发达国家出口相似度都在70%以上;在SITC2位编码水平,也在50%以上。以中美出口相似度为例,2004年,中美出口相似度在SITC1位编码和SITC2位编码水平分别达到了83%和63.3%。相比较而言,本文基于HS 6位编码的计算结果就要小得多,除总体水平下降1倍以外,2004年,中美出口相似度才32.77%。究其原因,以SITC第三次修订本为标准,SITC 1位编码只包括10类产品,SITC2位编码包括67类产品,5位编码包括3 121类产品,而HS6编码包括5,113类产品⑥,分类的细化将许多发达国家能够出口而中国不能出口的高端零部件细化出来,从而使得出口相似度计算结果差异很大。随着产品分类的细化,中国与发达国家出口相似度有如此大幅度的下降,我们认为这正是中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个表现,细化分类数据计算的出口相似度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这也表明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除澳大利亚、挪威和新西兰外,中国与样本内的21个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都是上升的。这表明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质量”不高,但处于不断优化的状态。这种不断优化的趋势与中国FDI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如果有关联,这种关联程度有多大?随着时间变化的动态效应又是怎样的呢?

三、FDI与出口相似度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FDI能够提高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

外资促进东道国与母国出口相似度的提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效应,即外资企业自身的出口。相比较于发展中国家的本地企业,跨国公司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出口竞争力,因此能通过自身的出口来促进东道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另一种是间接效应,即外资企业通过一系列机制提高东道国出口竞争力。首先,FDI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和储蓄缺口,为发展中国家的先进产业的建立、关键产业的改造提供资金支持,保证产业结构转变的顺利进行。其次,跨国公司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先进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也可以通过对东道国当地企业的技术外溢对其技术进步产生间接影响。这种技术外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竞争和示范双重效应。跨国公司的进入提高了东道国市场的竞争程度,这迫使并引导当地企业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其次是产业关联效应,即跨国公司通过向上游企业购买投入品的前连锁效应和向下游的产业出售产成品的后向连锁效应,会对其上游和下游企业产生技术外溢。再次是人员的流动效应。跨国公司会对东道国的雇员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当这些员工流向本地企业时,其在跨国公司学会的知识、技能以及管理经验等也会随之流入而产生技术溢出。

(二)FDI提高中国与发达国家出口相似度的局限性

FDI本身对东道国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直接效应来看,对于市场导向型外商直接投资,占领东道国国内市场是其主要动因;而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一体化体系中,跨国公司往往将附加值、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及零部件的生产安排在发展中国家,这些会降低外资对东道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直接效应。从间接效应看,若跨国公司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会提高当地竞争者的进入壁垒,不利于东道国国内产业的发展;外资往往严格控制关键性的工艺技术和新技术;如果外资在东道国的采购率低,没有形成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这些会导致当地企业不能从外国企业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技术、经验和管理技能等,因此,跨国公司对促进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将是十分有限的。

发展中国家能从FDI得到的利益还取决于其自身的区位优势与跨国公司垄断优势之间的相互匹配程度(UNCTAD,1993)。出口商品结构是国内产业结构在国际领域的延伸,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是单单吸引外资就能完成的,需要国内市场体系的完善,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协调、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自身优势的提高。但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企业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这些都限制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约束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出口相似度的提高,成为制约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瓶颈。中国本身作为发展中国家,区位优势最为明显的仍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在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法律和市场环境方面的优势不明显,这就限制了FDI在中国投资的科技含量,即发达国家出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需要,在投资的技术含量上较低,使得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与母公司出口在技术含量上相差还是很大,限制了出口相似的程度。

综上所述,外资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因此,需要结合实证数据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对跨国公司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

四、模型构建及检验结果

(一)面板数据模型及检验结果 对于中国吸收的FDI数据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处理:首先,对样本期内以美元计价的FDI数据利用各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汇价,折算为以人民币计价。其次,为了消除物价影响,以1978年为基年,对所有以人民币计价的数据都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实际值进行统计。最后,为了消除异方差和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对其取自然对数,并记为ln(FDI)。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对非国有经济的融资金额进行了消除物价影响和对数平稳化处理,记为ln(JE)。由于ESI指标以及人均GDP相似指标都是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所以没有进行新的处理。

本文所有实证结果都是使用Eviews 6.0软件运行得出。

1.模型

本文建立的基本模型如(1)所示,其中表示t(1997-2008年)时期中国与国家i的出口相似度,表示t时间国家i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截距项α随截面的变化而不同,斜率β在任何截面都是确定的常数。Helpman(1984)认为FDI对贸易结构的作用程度取决于两国的初始资源禀赋差异程度以及以GNP表示的经济规模差异。Markusen(2004)的知识-资本模型(Knowledge-capital Model)说明FDI对增加东道国差异化产品的带动作用与两国的经济规模、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因而我们在构建模型时,在模型中加入

用以表明中国与各国经济规模的相似度。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结构随人均收入水平变动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因此,中国与各国人均GDP相似度的提高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它的回归结果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而要素禀赋等固定因素对贸易结构的决定作用则反映在国别固定效应上。

为说明模型(2)的结论的稳健性,以及增加结论的多维性,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金融结构优化指标建立了模型(2),其中的下标没有包括其他发达国家i,仅考察我国金融结构变化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研究文献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了金融发展可以起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而金融结构优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史龙祥,马宇,2008)。本文使用我国商业银行对非国有经济贷款规模的扩大表示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其中非国有经济包括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2.检验结果

表2与表3是FDI与ESI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HS 6位编码产品分类水平上,FDI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考虑固定效应的情况下,弹性系数是0.009(表2第2列),而增加新的变量后,弹性系数为0.006(表2第3列),说明FDI会促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的提高;但作用程度却明显小于以往研究中关于FDI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促进作用(0.078%,刘舜佳(2004);0.408%,龚艳萍和周维(2005)),同时也小于以往研究中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0.152%,Wang(2007))。这一点恰好证实了FDI对出口相似度提高作用的“两面性”。首先,FDI对ESI的作用程度尽管很小,但仍是正向的促进作用,说明FDI通过直接和间接出口效应提高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其次,随着出口产品分类的细化,FDI对ESI的作用程度下降,这又说明了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局限性。中国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出,而FDI又是加工贸易的主体。这种贸易方式下跨国公司在中国分支机构从其母国进口零件和设备,然后在中国加工组装成成品再出口,此时母国出口的是高端的零部件而中国仍是进行简单的加工组装,通过产品细分的数据反映了这些差别。结论表明,未来中国吸引FDI不仅要关注行业的选择,而且要看外商投资的技术含量,其中一个判断标准是看外资投到了什么生产环节,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也有资本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只有注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的资金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国商品结构优化。

外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局限性还体现于,在控制国别固定效应情况下,相比较于FDI,经济规模相似度对出口复杂度提高所起的作用更大。经济规模的相似度提高1%,会促进出口商品优化提高0.92%;而模型(2)的估计结果(表2第3列)显示,非国有经济融资规模上升1%,会促进出口相似度提高0.05%,高于FDI对出口相似度的作用程度。这表明,要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产业结构、金融结构等经济结构的优化因素是更为重要的。

(2)传统要素禀赋因素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仍很大。对比表2中的第1列和第2列,我们发现考虑国别固定效应后,FDI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降低,弹性系数从0.04降低到0.009。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国别固定效应反映了要素禀赋等固定不变因素对贸易结构的作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仍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比较优势具有路径依赖性,一旦确立后,在很长时间都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结构(Lall,2000)。基于此,未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仍要依赖于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不是短时期内能完成的,这又依赖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3)尽管中国吸收的FDI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见图1),但中国与亚洲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反而要低于与欧洲、北美洲的出口相似度,这一点从表3可以看出。表3中的数据显示,在控制FDI、中国与各国经济规模的相似度以及金融效率指标的情况下,受各国固定因素的影响,中国与各国出口相似度对平均出口相似度(表2第3列截距项C的估计值)的偏离程度。中国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出口相似度对平均出口相似度偏离值分别为0.039、0.054和0.039,而中国与意大利、荷兰和美国的出口相似度对平均出口相似度偏离值分别为0.079、0.077和0.062。由此可见,相比于来自于亚洲的外资,欧美外资对中国相似度的提高作用更大。事实上,来自于亚洲外资在中国进行的主要是加工组装。例如,中国的IT产品出口,主要是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进口核心设备,加工组装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这无疑会降低亚洲地区的FDI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作用。

(二)FDI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动态效应 为了反映FDI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动态效应,基于模型(1),本文分年份以ESI为因变量,FDI和GDPci为自变量建立横截面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最后两列的异方差检验结果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估计结果较好。表4表明1997-2008年FDI与出口相似度总体是正相关的关系,控制GDPci的情况下,FDI对出口相似度的作用程度显现先快速上升后平稳下降的动态效应。1997-2002年,FDI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弹性系数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从1997年的0.0265曾加到2002年的0.0538;2003年下降到0.0419,之后变化比较平稳,维持在0.0500左右。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与其母国出口产品的相似度虽然在提高,但提升的空间是逐步减少的。

五、结论

经济全球化要求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分析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其中关键要看FDI是否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这需要从细分的出口产品角度研究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本文基于HS 6位编码计算了1997-2008年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ESI)指数,产品分类细化将发达国家能够出口而中国不能出口的高端零部件细化出来,结果显示,这一指数虽不断上升但都处于40%以内,说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在理论上解释了FDI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性,并利用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从细分的产品角度来看,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很小,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2)相比较于FDI,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市场的完善等区位优势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关键性因素。(3)虽然亚洲是中国FDI的主要来源地,但欧美外资对出口相似度的提高作用更大。1997-2008年各年横截面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FDI对出口相似度的作用程度显现先快速上升后平稳变化的动态效应。

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1)中国引进外资要注重其投入的生产环节,引导外资注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地位。(2)中国自身区位优势需进一步提高,单纯依赖外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大的局限性,应该特别重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完善金融制度。(3)要注意外资来源的多元化,加大欧美外资在中国FDI中的比重,这将促进中国与欧美国家出口相似度的提高,加快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进程。

注释:

①Zhang和Song(2000)、Liu等(2001)、张根能等(2008),张谊浩和王胜英(2004)、张鹏和李荣林(2007)、奚君羊和刘卫江(2001)、张晓蒂和李晓钟(2001)、梁琦和施晓苏(2004)等实证研究说明了FDI对中国出口总量增长的促进作用。

②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③资料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http://invest.ec.com.cn/article/zswztj/Zswstzkx/200902/717159_1.html.

④根据国研网工业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

⑤除去了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6个行业。

⑥资料来源:http://www.intracen.org/mas/sitchs.htm,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选择是基于Hausman检验结果:prob>chi(2)=0.0044,所以拒绝H0:随机效应,接受用固定效应估计模型。

标签:;  ;  

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相似性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_发达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