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定性看中学入学考试的求新能力--简评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_山西中考论文

从稳定性看中学入学考试的求新能力--简评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_山西中考论文

稳定中求新意 平实中考能力——浅评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实论文,新意论文,中考论文,中求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顺应素质教育和改革高考语文试题的呼声,199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充分体现了两“纲”(《语文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和两个“有利”(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的原则,与近五年"3+2"考题保持了良好的连续性,坚持“迈小步,不停步”,在稳定中求新意,于平实中考查学生的能力,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试卷,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现将试卷简评如下:

一、总体保持稳定

该试卷的长度、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以及题型等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选拔性考试的特点。试题侧重考查能力:基础知识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部分重在理解、分析、把握语言信息的能力,作文部分重在想象、思维、表述的能力。试题命意清楚、准确,情境设置充分、合理,设问要求得当、严谨,保证了试题应有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二、结构趋于合理

今年的试卷仍采用第Ⅰ卷(语言基本知识和运用、文言文阅读、科技文阅读)和第Ⅱ卷(社科文阅读、名言名句及语言运用、作文)的结构形式,但在微观上,已将近几年一直放在试卷第五部分的文化常识填空题改放到第一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文学常识集中到一起,结构更科学,很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另外,第一部分总分值未变,题目难度有所降低(如诗歌鉴赏题由去年的两首唐诗的比较鉴赏改为对一首唐诗的理解鉴赏),题量由往年的11题增加到15题,增加了文字阅读量;第二部分是“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总分值仍是20分,题量则由8题减少到7题,适当减少了文字阅读量。试卷结构的适当调整,增加了试卷的效度。

三、用例关联教材

今年的试题难度降低、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用例与教材的关联更紧密了。不仅名言名句有三句来自课内,而且其他题目也全部或局部涉及教材,如第8题的第②处用例直接来自课文《天山景物记》,第11、12、13题的文学文化常识中的杜牧、曹禺、莎士比亚、歌德、孙犁、惠特曼等知名诗人、作家以及骚体、散曲、国子监、“六部”、干支等也来自教材,诗歌“推敲”的鉴赏与课文紧相关联。文言文阅读第16-20题涉及的实词、虚词都与课文相关,在教材中都能找到依据(如“觐”“故事”可见《谭嗣同》,“有司”可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已经考过多次。第33题仿写造句也可借助于《时钟》及有关单元知识来完成。至于现代文阅读中涉及的语言信息的辨别、筛选、转换、表述能力,也是在课本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这样的试卷,有利于纠偏,有利于改变教师认为教材不需教、学生认为课本不必学的错误认识。

四、取材贴近生活

综观全卷,我们发现,今年的试题的取材较往年更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知语用部分,选用多为学生生活、学习中常见、易误的语言材料,如“差”“解”“塞”“提”四个多音字的读音辨别,“风声”“谈笑风生”“世故”“人情事(世)故”等词语的字形辨析,教师课堂导语的标点确认,“望其项背”“处心积虑”“火中取栗”“拭目以待”四个成语的理解运用等。“望其项背”是“望尘莫及”的误用,词义反了;“处心积虑”是贬词褒用,感情色彩错误;“火中取栗”是望“火”生词,词不搭意;只有“拭目以待”使用正确。这些题目强调了对字音的识记、字形的辨认、语境中标点的规范、词义的理解与词语运用,实质上是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试题的语句、提供的语境,很具时代感,让人感到鲜活有声气,如企业减员增效、山西假酒案、足球俱乐部、市场竞争、海湾战云、软件价格、治淮环保等。文言文选自《宋史》卷466“忠义传”,语言浅易,无难懂生僻之句;内容涉及坚守气节、忠心耿耿,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现代文阅读两篇,科技说明文自不必说,社科论文不再是与现代语言习惯不符合的选文,不再是文体感较强的序文节选(1995年、1997年)、音乐专业性评论(1996年),选取了当代作家宗璞的散文《报秋》,不光文学色彩浓厚,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要珍惜时光,应当“领取生活”,在收获季节不是“两手空空”。

五、强化语言信息处理能力

语言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指在全面、准确地把握选文的基础上,对相关语言信息的分析、评价、运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理解所提供的重要的语言信息的意义的能力,二是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辨别、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三是对筛选出来的语言信息进行提炼加工的能力,四是依照题意进行定向表述的能力。在这方面,今年的试题进行了整体性原则下的强化,侧重于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概述能力的考查,社科论文阅读理解20分中的17分是限制字数的文字表述题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如第29题的第二小题,题干要求我们回答“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反复使用“领取”在表述上的好处,实际上要求分两层表述:一是说明“反复使用”的作用,二是提示“领取”的含义。由于信息来自文末,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读懂全文,弄清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针对连用5个“领取”进行揣摩,品味出这样写的好处。如果不是整体把握或在某个环节上思维有所偏差,就不会筛选和提炼出重要信息,更不能在规定的字数要求内将有关内容恰当地表述出来,也体现了主观性语言表述题的阅读能力考查和语言能力考查兼顾的命题意图。第22、27、32、33题同样如此。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克服中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重视语言信息的处理、忽视篇章整体的偏向,可以准确考查学生的“潜能”,便于选拔人才,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六、考查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如的语言运用能力,每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都必须具备,也是高考这种选拔测试的重点。今年试题的第Ⅱ卷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第33题,以句子仿写为基础,着重考查比喻修辞格的理解能力、句式运用能力,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情境造句”题。题干要求造的是比喻句(喻体必须是通俗易懂的具体事物),而且是两个;例句从内容上要求我们,应以时间作为本体,喻体必须是可数的事物,如同例句中的“梯子”“钥匙”一样;例句还从形式上进行了限制,每个比喻句的第一分句都直接显示本体和喻体,后一分句必须具体描绘出该比喻的含义,语法上必须是兼语句,而且其中又包容了一个喻体作中心语、本体作定语的比喻形式。另外还有字数要求。考生如果没能读出这些信息(包括隐含指令),抑或是不能恰当地进行语言描绘,那么,这正是他们逻辑思维不严谨,不能熟练运用语言的结果。

今年的作文题,更是给了考生充分发散思维、大展语言运用能力的空间。小作文,立意上,可以强调自立、自强、劳动、刻苦或能自圆其说的其他方面;情节上,只要补写的内容与提供的材料衔接,合情理,与“鞋”有关就可以。具体情节的变化等,任由考生灵活安排,考生可以突破性、创造性地进行发挥,写出构思新颖、立意深刻、情节巧妙、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情趣的短文。大作文,难度降低了许多,没有在“审题”(诸如文体限制等)上去折腾学生,不可能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心理承受能力的话题来自现实生活,每个人都有话可说,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例,挥洒自如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将自己在这方面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喜悦、痛苦和奋发等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挚感人。这样的作文题,更大程度上测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运用的基本功力,显示了他们分析处理问题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见解能否新颖独到。自由天地任考生驰骋,必将引导中学作文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七、瑕疵与可商榷之处

白璧尚有微瑕。今年的试卷,在富有新意、颇受赞赏之外,也难免有些瑕疵与值得商榷的地方。

1、文字引用不慎。第10题要求考生选定一段教师课堂导语的正确标点,然而其中的楹联“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本该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是通过谈狐说鬼来寄托他自己的一腔孤愤,以达到抨击时弊的目的,该楹联是郭沫若先生1962年据此而为其纪念馆题写的。在该题中,虽然楹联有误不影响标点答题,但蒲松龄成了丹青妙手,总有些不够严谨。

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应更标准。对第28题即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写作者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的写法的好处时,参考答案认为回答“反衬”或“衬托”“对比”都可以,这虽是放宽解题的表述要求,但是实际上,“反衬”和“衬托”“对比”并不能等同使用。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它与衬托都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的物色,用另外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陪衬,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而对比则是两种事物相对比较,没有主次之分,依照题意和文意,此处写“太阳花”只能是反衬或衬托玉簪花,而不该是对比。前几年的指定性多项选择题在评分时都明确“多选的不给分”,而今年的第30、32题的评分标准却改为“答案超过三个的,按前三个评分”,其实题干本身已明确规定选三处,如果答案超过三处,即应视为未能按题干要求答题,譬如第30题有人答为A、C、E、F四项,岂不同样要给他3分?这样的答案怎能判为全对?第31题题干由前几年的“任选三句”改为“只选三句”,完成要求提高了,但评分细则与往年只字未变,难免不带来各地区在评分时的困惑和差异。

到于第4题题干后多印了“(2分)”和第31题“只选三句”的括号内容应放至句号外的标点错误,只要谨慎校对,不难排除。

标签:;  ;  ;  

从稳定性看中学入学考试的求新能力--简评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_山西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