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经济学教材社会主义部分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十多年了,与改革前相比,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管理手段、经济调节机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我国目前所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关于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却存在许多问题,无法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应适当进行必要的修改。
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处理不当
教材的许多地方都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是怎样说的,然后再指出,我们的经济条件与他们所想的是如何不同,因此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政策就要与他们所设想的不一样。这就可能使人们产生疑问:既然经典作家的设想与现实不一致,为什么还要宣传它?例如,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时,一本发行量最大的教材首先用了较长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马、恩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然后写道:“马、恩设想的这种社会制度,是一种由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演变过来的理论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而“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当然不能照搬马、恩的模式……”
又如,在论述按劳分配时,该教材写道:“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而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这就不能不使现实的按劳分配同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所不同。”应该指出,教材是实事求是的,革命导师的某些预言和当前的现实并不完全吻合。当然,革命导师不是神仙,不应该期望他们把100多年以后的事情都预料得那么准确。问题是,学生的教材不是科研论文,不是辩论文章,没有必要把革命导师的个别的与当今事实不相符合的预言摊在学生面前。否则,对马列主义的宣传所起到的不是积极作用,而是消极作用。
二、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有些论述越来越失去原有的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保留商品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把旧中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造成了国家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计划经济的局限性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必须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逐步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由于我们实行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特别是由于某些错误观念的束缚,有许多人对商品经济持有疑义。所以在改革的初期,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保留商品经济”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述。但是现在,实行改革开放已经十五、六年了,商品、市场、竞争等概念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老一辈人对商品经济的怀疑已经渐渐消失了;而年轻的一代学生本来就对目前我国所存在的经济形式,或者说对商品经济没有什么疑问;当今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不想用或者说也不知道还可用其它什么样的经济形式来取代目前的商品经济。也就是说在,在人们的头脑里已经不存在“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保留商品经济”这个问题。因此,没有把它提出来进行论证的必要了。至于有人曾提出过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取消商品经济的思想,以及我国在建国以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忽视发展商品经济的历史,应该分别留给“经济思想史”和“中国经济发展史”去阐述。
又如,教材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只能靠发展社会生产的办法来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这个论述也已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在历史上,有些民族、有些国家,特别是早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向外发动侵略战争,霸占殖民地,掠夺它国财富,以满足本民族的物质需要。但是这种野蛮的侵略行径早已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和反对,甚至它也遭到了本国人民的反对,因为发动战争不仅给它国带来了灾难,而且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使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敢发动以掠夺它国财富为目的侵略战争了。目前,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只能依靠发展生产或者说发展经济来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所有的国家也必然如此。这似乎已成公理,而教材还不厌其烦地加以论述,似显多余。
三、对有些观点阐述不能令人信服,显得前后矛盾
我们知道,集体经济应该有以下特点:生产活动由集体统一指挥,产品的销售由集体统一进行;个人的收入由集体来分配,个人的收入多少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多少,也取决于集体的经营状况。也就是说,在集体经济里,个人的经济活动和收入的多少离不开集体。但是,我国农村实行“大包干”的政策以后,个体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收入多少与原来的集体无任何联系,他们纯属个体经营。改革以来城市的个体手工业者和个体商贩也纷纷从集体经济中分离出来,独立经营。教材论证了个体经济甚至是有大量雇工的私营经济的存在是与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要比建国初期高出许多倍。教材的论述给人的印象是:生产力水平低的时候需要合作化,生产力发展了反而却需要个体经营,这很容易使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产生怀疑。
又如,在谈到按劳分配时,教材先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说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不能实行“按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后面,教材又论述了实行多种分配形式的必要性,这也是矛盾的。
这里我虽然仅举了一本教材的例子,但实际上,其它教材和这本教材大同小异,这些问题是当前我国所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通病。
政治经济学教材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及还有其它一些问题,使它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降低了,也使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面临着严重问题——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不得不大量删减教材内容,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就放弃社会主义部分不讲,而只讲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教材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要使政治经济学教材改革取得成功,必须在许多观念上有所更新:
其一,必须改变政治经济学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宣传工具的观念。
政治经济学理论应该揭示社会的经济规律,应该能指导我们进行社济经建设。但是,我们的教材一直是把解释和宣传我国的经济政策作为其重点内容,因此就出现了下面的现象:当国家的经济政策出现失误时,政治经济学也就为错误的政策摇旗呐喊,阻碍了对错误政策的及时纠正;我们进行了经济改革,政治经济学又变成了批判经济学,每一章都有对过去的政策的批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政治经济学不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宣传工具,而是指导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其二,必须打破处处要和资本主义对比并加以区别的观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的不同。政治经济学指出其不同并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必要的,无可非议的。但是政治经济学不应该也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和资本主义对比。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社会化大生产,都是商品经济,它们必然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货币都是流通手段。货币本身没有阶级性,不论通过什么手段得到的货币都没有“臭味”,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利用自己发行的货币发展自己的经济;国内的私营企业主和前来投资的外国资本家也可以利用它购买生产资料和雇用工人,以发财致富;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货币——美元、日元、马克等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以发展本国的经济。可见不论哪国发行的货币,其它任何国家都可以利用,任何阶级都可经利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货币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其本身的职能没有任何区别。另外如,利息、竞争等概念,在两种社会制度中也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假如硬要将其加以区别,就不可能有科学性了。
其三,必须摆脱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理论体系的束缚。
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基本上是照搬了前苏联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体系。尽管苏联已不复存在,尽管苏联的这本教科书已废弃不用了,尽管我国的经济改革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苏联50年代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仍然是一致的,没有多大变化。这样的经济学教材不可能适应我国经济改革的需要。因此,必须抛开苏联教科书的框架,建立一套能真正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其四,必须改变处处要从马列著作中找根据的观念。
在我国,有许多人特别是一些不从事具体经济活动的理论家们,做什么事情都习惯于先从马列著作中找根据,如果找到了,就理直气壮地向前挪步。否则,或裹足不前,或先旁征博引地论证一翻,说明自己的行动与马列著作的条文并不矛盾,然后才敢起步。我们应该承认马列主义为我们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不能违背这些原则,必须在这些原则指导下进行我们的事业。但我们实际上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是前人无法预料的,因此我们不能期望马列主义把什么事情都给我们安排好了,我们准确地照办就行了。我们编写经济学教材更应注意这一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列著作中至今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的一些具体论述,在经济学教材中应该反映出来;而马列著作中和当今形势不吻合的地方,就不应写进教材;对我们改革中所出现的一些前人就未预料到的新鲜事物,政治经济学教材若是总想在马列著作中为其寻找理论根据的话,就可能弄巧成拙,不仅起不到宣传马列主义的作用,反而会使人们对马列主义产生怀疑。
我们期待着能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活泼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教材早日出版。
引文均引自蒋学模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第七版,分别见第206页、242页、345页和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