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中国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西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历史的、地域的及技术的等诸多原因,较东部来说,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如何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本文拟从加快发展中国西部资本市场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
一、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建立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对下一个世纪西部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发达国家走向发达走的是这条路,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通过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每年创造的GDP 占全世界总数的24%(中国只占20%多些)。究其原因,是美国有成千上万的资本雄厚,生产技术、设备、规模一流的企业和跨国公司。当前美国的五万家公司中,从麦当劳到微软,从波音到美国的钢铁,就有四万五千家是上市公司。我国东部地区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较早地开创了中国的资本市场。1997年,东部地区的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占到全国总上市公司的70%以上。为什么说发展资本市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这是因为一切经济增长的结果都表现为资本的增殖。资本的增殖、保殖完全在于资本的经营,而资本市场恰恰是资本营运的重要场所。资本只有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经常地运动,才能实现其价值,并使价值得到增殖。因此,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过程中,必须把建立和发展西部资本市场放到重要的地位优先考虑。
我国西部资本市场从总体上讲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不要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是与东部地区相比也是差得很远。仅1997年看,有这样几个数字对比足以说明问题:全国在沪深两地证交所上市的公司有600 多家,东部地区占70%,西部地区占8%; 全国证券市场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东部地区高出全国平均数的五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数的四个百分点;自我积累能力东部地区大致占到全国总量的52%,西部地区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吸引外资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2倍。
二、加快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一)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推进股份制经济全面发展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首要条件。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完全符合马克思对“股份制”的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股份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企业。”这说明实行股份制并不是在推行私有化。股份制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并形成的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资本的形式。现在我们通过发展股份制,可以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增加市场供给,调节需求,弱化资本市场波动性。资本具有追求增殖的本性,并以企业的股权、债权等价值形态的表现形式而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资本的重新配置和资本的市场化营运。因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不仅要设法拓宽渠道,扩展资本,而且更要注重资本营运。那种一味的搞“圈钱”运动,而不重视资本营运的效果,迟早都要出问题的。资本营运是市场经济中所有商品交易中最复杂的一种特殊交易。一般来说,企业经营应有两个机制:一是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管理机制;二是企业外部交易型机制。故然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和谐调节性对企业提高效益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在于外部交易型机制能否有效的及时调整外部资源而采取更为复杂的举措,包括兼并、收购、分拆、重组、破产、股分制与上市等。企业外部交易型机制,主要是通过资本营运,来推进资本扩张。在资本市场上,资本营运的机会越多,效果就会越明显。正因为如此,西部国企改革的明智选择应该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或者,建立各种不同形式的股份公司。这是当今世界上有名的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走的一条成功的道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勃说:“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营运手段而发展起来的,也几乎没有哪一家是完全通过内部积累发展起来的。”
(二)充分利用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 推进西部资本市场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就西部的情况来看,国民收入逐渐向个人倾斜,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以西部地区的陕西为例,1978年以前,城乡居民收入占不到国民收入的10%;1978年到1992年城乡居民收入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了一倍之多。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56元,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已达到2659元。 改革开放以前,西部居民的收入,基本上属于消费性收入。这种低收入只能维持现期消费,没有也不可能形成资本的功能。现在居民收入已不仅仅是维持现期消费的收入,而且包含着具有资本形成功能的收入。从当前股市上的股民结构和资本的进入情况看,居民收入资本化比例越来越大,发展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果说过去政府是储蓄和投资的主体,那么现在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已失去了当年的那咱辉煌和老大的地位,人们把现在的财政称为“人头财政”具有着深刻的含义。取而代之的是居民收入已日益成为储蓄和投资的主体。根据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国民收入格局的这种变化形势,应该抓紧时机,积极推进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第一,为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开辟多元化的畅通渠道,即“先修渠,水自流”。第二,及时提供或者形成数量丰富、品种多元化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第三,发展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资本市场。这不仅是居民收入资本化过程实现的基本条件,也是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最基本的前提。
(三)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 使西部资本市场建设从一开始就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这里主要有三点:第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要充分体现办事高效、运转协调和行为规范。为此: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职能切实地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使企业在资本的营运中能够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的进行运行;二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组织结构,减少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增加社会中介组织,少些“公公”、“婆婆”,多些兄弟姐妹;三要强化宏观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的工作,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做到职责明确,分管合理。坚决克服过去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第二,建立健全银行、证券投资管理制度,缔造宽松的资本营运环境。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公众的证券投资意识和信用观念,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社会信用道德秩序。第三,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资本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也是一个法治的市场。当前,资本市场之所以投机性、波动性很大,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和传媒信息严重失真,人为地助长了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行为。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制定和颁布规范资本市场运作的各种法规。
(四)积极培育中介机构, 为西部资本市场发展开辟更广泛的天地。
发展资本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应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实践证明,证券市场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筹集资金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为了追求用最小的风险而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总是希望投资于最具效率与潜力的项目和企业,而筹资者则希望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从市场上筹集到资金,以支持自身发展壮大。然而,沟通投资者和筹资者的桥梁,正是这些需要培育和完善的中介机构。
此外,大力发展投资公司,也是促进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投资公司,可以迅速把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即把老百姓手中的小额资本集中起来,委托投资公司投资到大型的具有稳定收益的能源、公共设施等项目上来。这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又可以解决西部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