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资本形成不足与长期经济增长停滞——“资源诅咒”命题再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命题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自Auty(1993)提出“资源诅咒”以来,资源型国家/区域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得到关注。“资源诅咒”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长期看,资源丰裕区域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Sachs和Warner(1995、2001)一系列文章对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验证了“资源诅咒”的存在,其中1995年的研究表明,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资源产品出口占GNP的比重提高16%,经济增速下降1%。Gylfason(2001)对全球65个资源丰裕国家的研究发现,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资源产品在社会总产出中所占比重每提高10%,增速下降1%。也有文献关注一国范围之内各个州、省的经济发展中是否存在“资源诅咒”。Papyrakis和Gerlagh(2004、2007)发现美国州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资源丰裕是阿拉斯加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 徐康宁和王剑(2006)认为在中国省域层面“资源诅咒”是成立的,资源贫乏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资源丰裕的辽宁、山西、黑龙江等地区。胡援成和肖德勇(2007)通过构建模型并利用1999—2004年中国省域层面数据检验“资源诅咒”,认为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资源相对缺乏的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反而高于自然资源相对丰裕的黑龙江、山西、新疆等省区。韩亚芬、孙根年和李琦(2007)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矿产资源的基础储量占全国的相对比重来衡量资源丰裕度,考察了资源丰裕度与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山西、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安徽、贵州、新疆等地区出现了“资源诅咒”现象。邵帅和齐中英(2008)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能源开发确实带来了“资源诅咒”效应。邵帅和杨莉莉(2010)对中国煤炭城市的研究发现,煤炭资源丰裕本身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煤炭资源丰裕所带来的资源产业依赖对经济增长却是不利的,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对于“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第一,“荷兰病”效应。Corden和Neary(1982)最早提出了“荷兰病”模型,“荷兰病”效应是指资源繁荣导致要素向资源部门流动,对制造业、农业发展产生抑制,服务业畸形发展,汇率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这对于经济增长是不利的。第二,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挤出效应。Gylfason(2001)发现在资源型区域中学毛入学率逆转、受教育年限下降等,这种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降低了经济增长的速度。Sachs和Warner(2001)指出资源部门收益提高,引起创新者对资源部门的偏好而放弃研发部门,创新主体被挤出。第三,制度弱化效应。资源型区域存在的寻租腐败现象使得制度对“资源诅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的文献则认为“资源诅咒”实际上就是“制度诅咒”(Arezki和Ploeg,2007;Torvik,2002)。第四,价格变化无常效应(volatility effect)。Deaton(1999)以非洲为例说明资源产品价格变动无常是“资源诅咒”的原因之一;Collier和Goderis(2007)认为短期内资源价格上涨对经济有积极作用,但如果政府治理是脆弱的,那么长期这种价格上涨会对经济产出产生负面影响。 国内外当前对“资源诅咒”从“荷兰病”、科技创新、资源价格、制度等方面进行解释,在研究中没有很好地与资本形成结合起来,特别是没有关注到资源型区域物质资本的挤出,以及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共同作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尤为重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资源型区域资源开发是否会对资本形成规模、资本形成结构产生影响。在资源依赖型经济中,经济增长主要靠什么?物质资本,或者人力资本?是什么原因导致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缓慢?为什么会出现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的挤出?基于此,本文尝试从资本形成不足的角度对“资源诅咒”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再检验,并提出资源型区域破解“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一)基本假定 假定资源型区域存在采掘业、制造业两个部门,两个部门及资源型区域的特征如下。 (2)制造业部门假定。制造业的发展是工业化的标志,而且在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着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需求,因而假定制造业的生产函数为。公式表示制造业是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规模报酬不变的函数,分别表示制造业部门的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而人力资本投入可以表示为区域人均人力资本h与制造业部门就业人员表示制造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的资本收益为,而对于劳动的收益包括劳动投入自身应该获得的收益,也包括人力资本应该获得的收益,这里假定这两部分的收益都归劳动者所有,那么制造业部门劳动收益为。 (3)资源型区域假定。虽然将资源型区域的产业划分为制造业、采掘业两个产业部门,但是这里假定存在资源型区域总的生产函数:,资源型区域是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规模报酬不变的函数;Y表示资源型区域的产出水平,且;K表示资源型区域的物质资本投入,而且;人力资本H是人均人力资本h与区域从业人员L的乘积,且;A表示资源型区域总的生产技术水平。在资源型区域,可以使用来表示区域的资源依赖度RDD。 (二)资源依赖的挤出效应与资本形成不足 资源型区域在资源大规模发现或者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会导致资源依赖的形成,而资源依赖的形成过程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生了挤出,资本形成的不足对科技创新也产生了挤出,资源依赖的挤出效应使得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创新缺乏,进而导致了资源型区域“资源诅咒”的发生。 1.资源依赖的形成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挤出 “资源诅咒”作为资源型区域长期经济增长的结果,其产生则要从资源依赖的形成出发,在资源依赖的形成中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这是形成“资源诅咒”的重要原因。资源依赖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资源发现或者资源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的资源大规模开发,这里以资源产品价格上涨为例来说明资源依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挤出。 第一,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生产要素流动与资源依赖形成。在资源型区域,当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时,也都会上涨,在的情况下,采掘业和制造业的要素收益比价发生了变化,在两个产业不存在要素流动壁垒的情况下,那么制造业的就业人员、物质资本都会向采掘业流动,采掘业的物质资本增加,采掘业的产值也会增加,而制造业则由于物质资本、就业人员的流失产值下降,进而在资源型区域采掘业占工业产值比重提升,制造业比重下降,出现“反工业化”现象,区域资源依赖度提升。 在资源依赖形成之后,由于自强机制的存在(张复明和景普秋,2008),资源部门对生产要素产生特殊的吸纳效应、资源产业家族形成的粘滞效应以及路径依赖形成的锁定效应使得生产要素不断流向采掘业,以采掘业为主的资源产业家族规模不断扩张,自我强化机制使得资源型区域陷入资源依赖的锁定状态。 第二,资源依赖与人力资本挤出。在资源依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两种路径对人力资本产生了挤出:一是资源依赖使得劳动力向采掘业部门集中,而采掘业的生产不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而只需要普通劳动力的投入,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本,但是制造业就业人员的流失,使得制造业投入使用的人力资本存量下降,因而在整个区域当中,实际使用的人力资本下降;二是人均人力资本h的形成来自于人力资本投资,在资源型区域,资源依赖的提升使得区域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下降,因而人力资本投资也下降,影响到了人均人力资本h的形成,资源型区域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当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产生挤出之后,资源依赖的不断自我强化使得就业主要集中在采掘业部门,资源型区域也不会有意将资源收益用于人力资本投资,进而长期的人力资本积累缓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本是有利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而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的挤出必然导致资源型区域长期经济增长缓慢,引发“资源诅咒”。 第三,资源依赖与物质资本挤出。采掘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物质资本投入,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源型区域投资占GDP的比重(i)一般较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源型区域的物质资本积累是充足的,资源依赖不仅会对人力资本产生挤出,也会对物质资本产生挤出,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使得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为了发展资源产业,虽然投资率较高,但是经济发展水平Y的滞后制约了投资规模I=iY,投资规模较小在长期所积累的物质资本存量也必然不足;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当中,一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存在一个匹配的关系,当人均人力资本较高时,单个劳动者所能支配的物质资本也较高,资源型区域人力资本的挤出使得与单个劳动者所匹配的物质资本较少,过多的物质资本也没有办法得到有效利用,闲置的物质资本就会流失,这样也对物质资本产生了挤出。因而资源型区域的物质资本积累不足,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也产生了挤出。 在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本贡献较高,但是物质资本积累的不足也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的挤出也是资源型区域遭遇“资源诅咒”的原因之一。 综上分析,资源依赖的形成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都产生了挤出效应,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 2.资本形成不足与科技创新挤出 由于资源依赖的形成过程中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生了挤出,导致资源型区域的资本形成不足,进而对科技创新也产生了挤出效应,科技创新落后是资源型区域遭遇“资源诅咒”的原因之一。在前面的假定中,资源型区域总的生产函数为,A可以反映区域的技术进步状况,这里可以将A内生化表示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函数表示资源型区域初始的技术水平,θ、μ分别表示区域人均物质资本k、人均人力资本h对科技创新的贡献。 第一,资源型区域人力资本形成不足挤出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本本身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本是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当一个区域人均人力资本水平h较高时,人力资本通过直接的创新理念、相互之间的耳濡目染都能够促进创新活动;而如果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较低,那么区域的创新活动也会受限。这里使用的是人均人力资本作为体现创新的指标,主要是考虑到一个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可能较多,这可能是由于就业人员众多,而实际的人均人力资本很低,当人均人力资本较低时,每个人的创新能力有限,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资源型区域对人力资本产生了挤出,通过人力资本的传导作用进而对科技创新也产生了挤出。 第二,资源型区域物质资本形成不足挤出科技创新。在对科技创新的研究中,较多的文献都在说明人力资本可能带来创新(Romer,1990),而实际上,物质资本的积累也是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如果一个区域物质资本积累雄厚,那么可以购买到先进的机器设备,工人、研发人员通过与先进机器设备的接触,能够通过“干中学”、溢出效应来促进科技创新,从先进的机器设备中学习、吸收、再创新,一个人所能接触、使用的先进机器设备越多,越能够促进创新,因而人均的物质资本(k)与创新的关系较为密切;如果一个区域物质资本积累不足,使用的都是淘汰落后的设备,那么也很难通过“干中学”、溢出效应的方式进行科技创新。同样,资源型区域对物质资本的挤出,通过物质资本的传导作用也挤出了区域的创新活动。此外,对于采掘业而言,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资本,但是采掘业所形成的物质资本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所能够产生的溢出效应较弱,对于创新也是不利的,这也是资源型区域创新落后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看,资源依赖通过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传导作用,对区域科技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 (三)资本形成不足与“资源诅咒” 资源型区域拥有丰裕的自然资源,但是资源开发往往会形成依赖,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科技创新都产生了挤出效应,使得资源型区域缺乏内生、可持续增长的生产要素,进而导致区域长期经济增长缓慢,遭遇“资源诅咒”,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三、实证检验 在中国省域层面是否存在“资源诅咒”,学者们进行了一些检验,但仍然众说纷纭,这里使用省域层面的截面、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进行检验,同时从资本形成不足的角度给出“资源诅咒”的解释。 (一)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缓慢:“资源诅咒”命题检验 “资源诅咒”是指资源丰裕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资源丰裕本身并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是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这里使用采矿业占工业产值比重来表示区域的资源依赖状况;长期经济增长缓慢可以使用长期的平均增长率进行反映,资源型区域如果遭遇“资源诅咒”,那么长期的经济增长率较低,长期经济增长率低的结果是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低,表现为人均GDP较低,因而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可以使用长期平均增长率和人均GDP两个指标来度量。① 1.截面数据模型 在对“资源诅咒”的检验中较多使用了截面数据模型,这样容易判断资源依赖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里使用各个省份1978年到20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ggdp7810)来反映长期经济增长率,使用2000年到2010年采矿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平均值(ckyczbzav)以及2010年的采矿业占工业产值比重(ckyczbz2010)来表示资源依赖度,使用2010年的人均GDP(rjgdp2010)表示当前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在截面模型当中,模型1和模型2都体现出了“资源诅咒”的特征,模型1表示2010年采矿业占工业产值比重提升1个单位,1978年到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下降0.05个单位;模型2以2000年到2010年资源依赖度的平均值作为解释变量,资源依赖度提升1个单位,1978年到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下降0.06个单位,这在图1a中也得到了体现。模型3、图1b则反映了长期平均增长率与当期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人均GDP,记为rjgdp2010)的关系②,1978年到2010年平均增长率提升1个单位,当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5905.18个单位。 模型1到模型3验证了中国区域层面存在的“资源诅咒”效应,资源依赖度与长期经济增长率呈现了反向变化关系,资源依赖通过对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使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体现长期经济增长的结果是合适的。 图1 截面数据模型的“资源诅咒”检验 2.面板数据模型 为了进一步验证“资源诅咒”的存在,这里使用2000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在分析中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采矿业产值比重对数、人均GDP对数、经济增长率对数分别记为lckyczbz、lrjgdp、lggdp。 截面固定效应模型(表2)中可以看出资源依赖度与GDP增长率、人均GDP都呈现了正相关的关系,模型4表明资源依赖度提升1%,经济增长率提升0.21%;模型5表明资源依赖度提升1%,人均GDP提升0.55%,没有发现“资源诅咒”的迹象。这与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有一定的关系,截面固定效应模型消除了各个省份在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模型中没有包括的因素的差异来体现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回归结果更多体现了模型选择期间2000年以来资源依赖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由于这一期间矿产品价格出现上涨趋势,全国范围内许多省份资源依赖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也提升,进而表现出了截面固定效应模型的正相关。因而在面板数据的分析中,由于模型时期选择较短,要尽可能剔除这一时期当中由于价格变动所带来的资源依赖变化的影响,矿产品价格变动在各个省份不具有差异性,但是在不同的年份矿产品价格表现出了变化的趋势,使用时期固定效应模型可以消除模型考察阶段矿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期固定效应模型6、模型7体现出了“资源诅咒”的特征,模型6显示资源依赖度的提升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是却没有通过检验;模型7则明确显示,资源依赖度提升1%,人均GDP下降0.21%。 上述结果表明,无论是使用截面数据模型,还是使用面板数据模型,都能够反映出资源依赖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化关系,也就证实了“资源诅咒”在中国省域层面的存在。 (二)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的比较:资本贡献的结构差异 经济增长来自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投入,这里通过比较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差异,考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找出资源型区域长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 1.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估算 为了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要对这两种类型的资本进行估算。 第一,物质资本的估算。根据Goto和Suzuki(1989)、Coe和Helpman(1995)、单豪杰(2008)的方法,经济稳态条件下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等于投资增长率,也就是: 其中,g表示资本存量K、每年投资I的平均增长率,当t=1时,,其中,δ表示物质资本的折旧率,那么就可以得到。这样就得到了物质资本存量的计算公式,物质资本存量取决于投资I、投资的平均增长率g、物质资本的折旧率δ。投资这里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来反映,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以2010年为基期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将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实际值之后,就可以计算出2000年到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g,而对于折旧率的选择,这里使用得到普遍认可的张军、吴桂英和张吉鹏(2004)的折旧率9.6%,可以计算得到每个省份2000年到2010年的物质资本存量(wzzbcl),在得到物质资本存量之后除以当年的就业人员就得到人均物质资本存量(wzzb)。在分析时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wzzbcl、lwzzb。 第二,人力资本的估算。人力资本可以使用教育经费法和受教育年限法③两种方法进行估算,这里使用受教育年限法。受教育年限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不同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来计算受教育年限。对于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使用6年、9年、12年、16年进行受教育程度的估算,计算出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人均人力资本rlzb,人均受教育年限乘以就业人数就得到了区域的人力资本存量rlzbcl。在研究中对受教育年限法人力资本存量、人均人力资本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rlzbcl、lrlzb。 2.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确定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解释变量之后,同样要确定被解释变量,这里使用以2010年为基期的GDP、人均GDP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在模型中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gdp、lrjgdp。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投入,这里为了比较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的差异,根据2010年采矿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将全国31个省份划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资源依赖强烈、资源依赖中等、资源依赖弱三组④,以及全国总体水平一组,总共为四组。 表3使用的是截面固定效应模型来观察2000年以来各个分组经济增长的资本贡献,模型8到模型11以GDP对数为被解释变量,以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对数为解释变量,从模型9到模型11可以发现,随着资源依赖度的提升,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人力资本的贡献则在下降,模型9、模型10、模型11表明资源依赖弱、中等、强烈各组物质资本存量提升1%,GDP分别提升0.42%、0.47%、0.57%;人力资本存量提升1%,GDP分别提升0.96%、0.43%、0.12%。这一结果充分说明,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物质资本的投入,资源依赖强烈的一组物质资本贡献最高,同时发现资源依赖强烈的一组人力资本的贡献非常低,仅为0.12%,远低于资源依赖弱一组的0.96%,与全国总体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资源型区域(资源依赖强烈一组)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本的贡献高于全国的0.48%,而人力资本贡献低于全国的0.57%。模型12到模型15则以人均GDP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物质资本存量、人均受教育年限对数作为解释变量,从回归结果看,人均物质资本存量提升1%,资源依赖弱、中等、强烈各组的人均GDP分别提升0.54%、0.51%、0.63%,仍然是资源依赖强烈组的物质资本贡献最高,而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1%,资源依赖弱、中等、强烈各组的人均GDP分别提升0.32%、-0.001%、-0.55%,这一结果说明资源依赖强烈组的人力资本对人均GDP的贡献非常不明显,而且为负,资源依赖强烈组提升人力资本反而不利于人均GDP的改善,还没有进入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 上述分析考察了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贡献。结果说明,在中国省域层面,资源依赖度越高的区域,经济增长越主要靠物质资本的推动,人力资本的贡献较低;而在资源依赖度越低的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靠人力资本的推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高于资源依赖度高的区域,而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比资源依赖度高的区域低。这一结论说明,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物质资本的投入,区域投资率较高,进而形成物质资本推动经济增长;而资源型区域资源依赖可能对人力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人力资本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本挤出是资源型区域遭遇“资源诅咒”的成因之一。 (三)“资源诅咒”的原因在于资本形成少与结构不合理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资源型区域长期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型区域的资本形成必然是不足的,那么是物质资本的不足,还是人力资本的不足,则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 1.资源依赖与人力资本挤出 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资源型区域人力资本的贡献较低,因而在遭遇“资源诅咒”的解释中,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表4对中国区域层面的人力资本挤出给出了解释。模型16以受教育年限法计算的人均人力资本存量的对数(lrlzb)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采矿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对数作为解释变量,使用2010年的截面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发现,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产生了挤出,资源依赖度提升1%,人力资本下降0.03%。模型17则是以2000年到2010年的数据建立时期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人力资本挤出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度提升1%,人力资本下降0.03%。人力资本挤出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第一,资源产业主导的就业结构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在资源型区域,就业结构是资源偏向的,比如模型18以采矿业占工业就业比重的对数(lckyjybz)作为被解释变量,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度提升1%,采矿业就业比重提升1.04%,这一结果说明在资源型区域资源产业的就业比重较高,而一般认为与制造业相比,资源产业对人力资本要求相对较低,而且资源产业在发展中也不能够通过“干中学”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因而随着资源产业就业的增加,区域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会减少,制造业的发展缓慢会使得人才流失,进而导致人力资本的挤出。第二,资源型区域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资源产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较弱,那么资源型区域在资源收益的支配下,认为不需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就能够获得稳定的资源收益,因而对教育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不够重视,模型19说明在资源型区域,资源依赖度提升1%,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jybz)下降0.02%,说明资源型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进而影响到了区域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人力资本挤出效应。 2.资源依赖与物质资本挤出 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较大程度上来自于物质资本的贡献,但是这并不是说资源型区域的物质资本是充足的。通过资源依赖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关系分析(表4)发现,资源型区域的物质资本积累是不足的,表4中模型20、模型21对这一结论进行了检验。模型20以2010年的截面数据进行资源依赖与人均物质资本的回归,回归系数为-0.09,显示出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的挤出效应。模型21则使用面板时期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的挤出,资源依赖度提升1%,人均物质资本存量下降0.18%。 在对“资源诅咒”的研究中,很少有文献关注物质资本积累的不足,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也产生了挤出效应,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释:第一,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是属于物质资本推动的,为了积累物质资本,区域的投资率必然很高,只有通过不断地投资,才能促进物质资本的形成,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表4中模型22以采矿业占工业投资比重的对数(lckytzbz)作为被解释变量,说明资源依赖与资源产业投资比重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模型23以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的对数(lgdzctzbz)作为被解释变量,用面板数据模型说明,2000年到2010年这一阶段资源依赖度高的省份投资率也较高,资源依赖度提升1%,投资率提升0.07%;在模型24当中,使用了1978年到2010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对数(lgdzctzbz7810)作为被解释变量,以2000年到2010年的平均资源依赖度对数(lckyczbzav)作为解释变量,两者也是正相关,与模型23的结论类似。模型22到模型24说明在矿产资源的投资导向下,资源型区域的投资率是很高的。第二,投资率高并不能说明资源型区域的物质资本积累是充足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虽然投资率很高,但是经济的总体规模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质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是因为除了投资率高,资源型区域的固定资产折旧占GDP的比重也很高,比如模型25则显示,资源依赖度提升1%,固定资产折旧比重(gdzczjbz)提升0.02%,在较高的投资率当中,相当一部分投资来自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转化,并不是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质资本的积累。 3.资源依赖、资本形成不足与创新挤出 创新驱动是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但是创新也是依赖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在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挤出中,对创新也产生了挤出(表5)。模型26和模型28建立时期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以区域研发投入强度的对数(lyfqd)、万名就业人员专利数的对数(lzlsw)作为被解释变量,发现创新与资源依赖的负相关性,资源依赖度提升1%,研发投入强度、万名就业人员专利数分别下降0.20%、0.49%。 而根据创新的理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都有利于实现创新,物质资本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生产中的溢出效应促进创新,而人力资本本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的。模型27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分别提升1%,区域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提升0.36%、2.12%。模型29则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分别提升1%,万名就业人员专利数分别提升1.00%、2.89%。结果说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是能够促进创新的,但是人力资本的作用更为明显,要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要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同时物质资本的创新效应也不应该忽视,之前在创新的分析中往往忽视了物质资本通过技术外溢可能带来的创新。 在资源型区域,存在科技创新挤出的原因在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积累本身是有利于创新的,但是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都产生了挤出,资源型区域资本形成的不足抑制了科技创新。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资源诅咒”是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资源丰裕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缓慢。对于“资源诅咒”的成因,包括“荷兰病”效应、创新挤出效应、制度弱化效应、资源价格波动效应等,但是却忽略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资本形成。本文则是从资本形成不足的视角对“资源诅咒”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资源型区域,资源依赖的形成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要素流动作用(人才从制造业流向采掘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制约了人力资本形成,经济发展滞后、低水平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匹配关系影响了物质资本的形成,最终资本形成不足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缓慢。此外,资本形成不足也影响到了区域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不足使得创新缺乏动力与能力,物质资本不足无法通过“干中学”、溢出效应推动创新,创新抑制对区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 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文中利用中国省域层面的截面、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的省域层面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依赖强烈的省份长期经济增长缓慢,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与资源依赖弱的省份比较,资源依赖强烈的省份物质资本的贡献高,而人力资本贡献低,人力资本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源型区域就业结构的资源偏向、教育投资的下降使得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产生了挤出;同时也发现,资源型区域虽然投资率高,但是经济发展滞后、固定资产折旧比重高使得资源依赖对物质资本也产生了挤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形成不足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抑制,进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形成不足与创新抑制一起成为中国省域层面“资源诅咒”产生的根源。 (二)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破解“资源诅咒”具有政策含义,从资本形成的角度看,资源型区域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提升资本形成能力,将资源收益转化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 第一,加快自然资本向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转化。资源型区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形成都离不开资本投入,资源型区域要将自然资本向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转化,需要政府、企业家、居民从自然资源开发中得到的资源收益(税费、超额利润、额外报酬等)用于资本形成,而不是用于奢侈性消费等,至少要保障以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共同核算的真实财富不减少(张复明,2013),通过真实财富的积累推动区域可持续增长。 第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强化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挤出是“资源诅咒”的成因之一,资源型区域加强人力资本积累需要:一是提高对人力资本重要性的认识。资源型区域政府、居民要意识到从长远看资源收益是非可持续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获得长久的收入保障,思想上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积累。二是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政府需要将来自于资源部门的收益用于教育投资规模的增加,提升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除了教育方面的投资之外,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专项人才引进计划,对引入人才在工资待遇、科研经费、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补贴,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引进区域紧缺人才。三是在加快区域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要与产业转型相结合,产业可以为人才提供成长发展的环境,吸引人才在资源型区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部门就业,强化人力资本的科技创新作用,同时加快采掘业的改造升级,使得采掘业也成为依靠科技、人才的产业部门。 第三,推进物质资本形成,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资源型区域具有较高的投资率,但物质资本形成却不足,其中折旧率高是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投资都是无效投资、重复投资,资源型区域需要提升投资的效率,延长资本的使用期限,降低折旧率。物质资本的具体投资领域包括:一是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物质资本形成中,需要加大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节约交易费用的作用,这可以为长期经济增长创造较好的发展条件。二是调整物质资本的形成结构。除了资源产业部门的投资之外,也需要加大制造业部门的投资,这样物质资本形成才能够与产业转型、人力资本相结合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招商引入资本。除了资源型区域自身的投资之外,资源型区域可以将区域非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区外资本,在产业阶梯转移当中吸引项目在资源型区域落地,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投入。 第四,建设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发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干中学”、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但是也需要加快专门针对创新领域的资本形成,通过政府、企业、社会融资等多元途径提升资源型区域研发投入强度,将研发投入用于人才引进、先进机器设备的购置等,以创新领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科技创新;同时,通过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宣传引导等方式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要与产业相结合,加大对经济转型重点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最终通过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 注释: ①在本文的研究中,使用GDP平减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将名义值的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投资转化为以2010年为基期的实际值。 ②区域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取决于长期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区域初始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之初,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差异不明显,因而这里在分析中没有考虑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③在研究中使用了受教育年限法和教育经费法两种方法计算人力资本,并用于“资源诅咒”的检验,结果较为相似,这里限于篇幅,只给出受教育年限法的实证检验结果。 ④依据2010年采掘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将全国分为三组。将资源依赖度低的10个省份划为资源依赖弱组,包括重庆、江西、海南、广西、湖北、福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将资源依赖度适中的10个省份化为资源依赖中等组,包括河南、河北、四川、云南、吉林、安徽、北京、湖南、辽宁、山东;将资源依赖度较高的11个省份化为资源依赖强烈组,包括山西、新疆、青海、内蒙古、天津、陕西、黑龙江、贵州、宁夏、甘肃、西藏。标签:资源诅咒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 资本存量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挤出效应论文; 经济论文; 投入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