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安全问题却非常突出,直接的安全事故损失巨大,间接损失难以计算。这个问题不仅阻碍了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健康,也给国家带来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负担。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在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方面的改善和控制。在事故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的目的,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增加工程效益,最终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事故理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建筑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基本建设上的投资比重约为GDP六分之一。建筑业飞速发展,取得累累硕果,不间断的推动着国民经济发展。因为建筑业具有风险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建筑业是一个易发生事故、危险性高的行业,所以在此行业中有繁重的安全管理任务。事故管理作为一门在逐步发展完善的科学,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如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本文将事故理论作为依据,研究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安全事故理论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必然有内在的因素,关键是如何合理有效的避免安全施工中的事故并找到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识别出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的必然因素,并且使其受偶然因素影响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降低,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事故理论包括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理论以及轨迹交叉理论。关于事故致因理论,在安全事故的因果关系中其体现在一系列的事件中,最终造成一瞬间的事故[1]。
许多建筑施工项目中的意外是由热能、电能、机械能等能量的释放而造成,例如火灾、漏电、意外的跌落等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都被称为意外释放能量所造成的事故。这些意外释放的能量于人体而言都是大大超出承受范围的,会使人受到伤害。换言之,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控制危险源,就是规避能量的意外释放。危险源导致的安全事故可以归结为有害物质的泄漏或能量的意外释放。此外,还要对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材料、施工人员进行关注,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完整的结构,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三者之间出现问题其势必会给另外两者造成伤害,进一步造成更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根据事故理论分析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的特点
每道施工的工序和施工方法都有各不相同的特点。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涉及与工程相关的机械、人等因素,是一种复杂的能随着工程进度不断改变的动态过程,这就加大了施工安全项目管理的难度。深入分析建筑施工项目中安全的特点可以起到预防减弱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建筑施工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避事故风险的作用。
第一,建筑施工项目的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由于建筑项目施工具有各自时间、社会因素、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不同,每一个建筑项目的功能性目标都不尽相同,功能性目标的不同造就了建筑施工项目的唯一性。此外,每一个建筑项目的效益目标也各不相同,会造成实现效益目标时所应用的方式产生很大的差异。
第二,建筑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复杂的项目利益相关者,流动性较大的施工人员,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投资等过程受政策因素、社会背景等的影响大,使得安全管理难度增大。从开始破土动工到生成施工产品的过程要经历工程项目中的许多阶段:准备、施工、竣工、营销等,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次,建筑施工项目涉及的设计面非常宽,牵扯许多部门,如监管、施工、审批等部门。此外,影响施工的因素有很多,这也就造就了建筑施工项目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第三,建筑施工项目的动态性。施工人员所面对的工作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同时施工技术、作业条件、工作环境等也处在动态变化中,于施工企业而言各种各样的变化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建筑施工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其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是非常严格的,从准备施工到施工中,再到结束施工,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施工人员有流动性强的特点,人员更替频率高,所以管理较困难。
第四,建筑施工项目的高压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具有极强的目标性,项目具有资源限制(成本、时间) 和明确的目标(量和质),也就导致了不求过程只要结果,即不求安全施工,只求建筑结果的弊端。而过程是反映安全管理效果的关键。高标准项目要求使施工企业承受极大的压力,因此会降低安全管理的水平,造成施工管理中的疏忽,为建筑施工项目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顺利完成建筑施工项目,亦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是由以上四个安全特点决定的。建设优良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改善并提高其安全管理,把在萌芽状态的事故隐患消除,才能保证动态的管理控制施工安全,最终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管理对策
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的安全控制可以涉及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如材料选购、设备管理等方面,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制定重点的控制目标,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提前分析事故的原因并拟定相应的安全事故爆发的解决方案,因为引发事故的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危险源具有不可预测性,如此便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灵活性。根据事故理论,本文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静态危险源控制措施。静态危险源指的是一种能量载体或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源。诸如位能、电能和机械能、拉力和压力等能量存在于建筑安全系统中,这些能量源都属于静态危险源,若对这些能量的管理不当或发生意外失控,它们就可能转化为极具破坏性的能量,造成严重后果,由此产生安全事故[3]。多数时候采取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和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对静态危险源控制。在采用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时,可以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在设备的薄弱位置释放,减弱薄弱环节承受的负担。例如在压力容器上设置气阀来防止容器在压力过高时发生爆炸,借助气阀的开闭泄放容器内蒸汽,从而降低容器内部压力。防止容器内压力过快升至安全限值范围。可以提高个体防护意识,主要是通过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驱动其主动地、有意识的隔离危险环境,从而降低其做出不安全行为可能性,也就减少了事故发生。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方式、步骤,确保在施工中施工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4]。下发并要求佩戴防护用品,使人员与危险环境隔离。也可以设置隔离措施,一般有远离、封闭和缓冲三种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预防事故,还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的发生。例如可通过安装减震装置或佩戴安全帽来缓冲或吸收冲击能量,以减少冲击能量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为保障施工地周围居民及工人的人身安全,爆破所需的雷管、炸药等需储存在远离居民区及施工地点的地方。也可以采用援救与避难措施,建筑设计阶段时在建筑物中设置安全通道,可以在事故发生时,保障施工人员能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建筑物内设置一定的救生设备。在采取防止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时可应用限制危险物质或能量的方法,隔离甚至消除危险源[5]。例如为防止火灾,可将不可燃性材料更换为可燃性材料;为防止皮肤划伤或刺伤,需将物品表面的不光滑结构去除;为防止液位过高,用液位控制装置;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用压缩空气动力替代易漏电的场所的电力供应;为防止静电积蓄变成危险因素,利用金属喷层或导电涂层限制静电积蓄;为防止机械伤害,换用低转速机械和设备;为防止气体爆炸,所以限制可燃性气体的浓度;用低电压设备替代高电压设备;用液压系统或压气系统替代电力系统;用安全的能源替代不安全的能源。
第二,控制动态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动态控制的处理方案大致可以提出如下两点:一、运用比较普遍的安全控制措施就是警告,其通过人的感官,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因素的作用,以便于使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危险发生时能够采取迅速有效的安全措施。警告可通过不同的利用感官分为听觉警告、视觉警告、触觉警告以及气味警告四类。二、减少机械设备人为故障的发生,为增加机械操作安全系数,提高施工效率,可以增加机械设备方面的投资,选购功能好且安全系数高的部件或设备。也可选择安装实时安全监控系统,动态的了解机械运作的情况。
第三,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上文是具体在施工中所要注意的。但为保障后期投入使用时的安全应从全局的角度着手,重点关注质量不能急功近利。可以从制定质量计划开始,并组织人员实施,如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施工质量要求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做主改变既定方案,以此防范违规和不当操作。此外,项目要严格遵守材料检验检测制度和质量“三检”制度。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情况仍很严峻,事故频发所造成的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时刻提醒着我们做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刻不容缓。建筑业作为高危行业,应要求施工人员具备比较高的专业技术与素质,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同时能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行动。同时需要我们实时监控安全施工的全过程,从系统角度整合资源,做到事前预控,才能实现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宁宏伟. 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1(26):183-184.
[2]张建设, 李瑚均, 崔琳莺.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全损失构成体系构建[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 26(8):151-156.
[3]张建设, 李瑚均, 崔琳莺. 基于企业视角的施工安全事故损失分类方法[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7, 34(1):24-28.
[4]曹小琳, 吴晓方.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及评价研究[J]. 建设监理, 2016,2(6):52-56.
[5]周琳, 傅贵, 刘希扬. 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化工事故统计及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 12(1):148-153.
论文作者:郑锦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住宅设施》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建筑论文; 事故论文; 施工项目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危险源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住宅设施》2018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