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以A学院教育康复学专业为例
李吉芳 郑海波
(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贵州安顺 561000)
摘 要: 自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教育康复学专业以来,我国多所高校也陆续尝试开设该专业。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A学院的教育康复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学校转型时期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矛盾,探寻应用型教育康复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对策,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教育康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教育康复学是指在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理念指导下,整合教育与康复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为具有教育与康复两种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一门综合科学,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康复治疗学的相关内容,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特殊教育的各个领域。我国教育康复专业起步较晚,至今只有6年时间,对该专业的研究与实践都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2012年4月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实施方案暨编制专项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2〕896号),其中明确提出:“扩展特殊师范专业范围,研究增设教育康复类专业。”同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中提出:“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些政策性文件为教育康复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同年,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教育康复学专业,2013年已有72 家本科院校、113家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与健康等专业,其中多数学校现已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学术型大学对教育康复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路径不同,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A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康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康复学专业建设的对策。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A特殊教育学院在教育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A特殊教育学院所在学校是一个地方本科院校,至今已近30年的办学历史,毕业学生近3000人,主要从事所在省份特殊教育学校工作,据统计68.35%的毕业生在特校从事校长及教务主任等管理工作,学院于2014年开办了特殊教育专业(教育康复方向),于2016年发展为教育康复学专业,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均处于探索阶段。该专业培养目标表述为:教育康复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殊教育理论扎实,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按各学科在教育康复学专业培养中的作用把课程体系分成5个模块:分别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集中性实践课程;主干学科为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开设的主要课程为:人体解剖生理学、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病理学、行为矫正技术、学科教材教法、特殊教育案例分析、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与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等。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成为课时分配的主要依据。
(二)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开出情况。
1.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教育康复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情况汇总表
从表1可知,教育康复专业的课程主要由五大模块共69门课程组成,总课时为2770学时,理论讲授为1596课时,占课程体系总学时57.63%,实践1174课时,占42.38%,远超过教育部本科评估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0%的要求,但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仅有520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8.77%。在各模块中,除专业限选课、教师教育类课程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外,其它模块的课程理论讲授在58.33%至94.12%之间,57.6%的实践课时属于理论课内实践,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为加深所学理论服务,整个课程体系设置突显了重视理论教学的特色。
由表5可知,教育教育康复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由盲文、手语、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特殊学校学科教学与研究、微格教学、书法、普通话等9 门课程组成,其中盲文(二)、手语(二)及书法及普通话等4门课程完全属于实践课程,实践课时占本课程学时的100%,而手语(一)、特殊学校学科教学与研究、微格教学的实践课时也占本课程课时的50%以上,总体来说,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的实践课时比例较高,占本模块总课时的66.67%,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考试与考查相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课程开出率为100%,体现了重视教育康复学专业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特色,但本模块总学时为324学时,仅占课程体系所开课时的11.7%,显得较少。
表2 教育康复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设置情况统计表
由表6可知,教育教育康复专业的集中性教学环节课程模块由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动、社会实践、专业见习、课外科技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学生特长发展等8门课程组成,无讲授环节,全是实践教学,共开设47周,占总学周的29.38%。
表3 教育康复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情况统计表
由表4可以知,专业课主要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及专业任选课三类,总共开设课程990 学时,占课程体系的35.74%,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课时仅占本模块总学时的30.3%。其中专业必修课由特殊儿童病理学等共9门课程组成,体现了教育康复的特色,学时共计306学时,占课程体系的11.05%,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仅占5.88%;而专业限选课由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等10 门课程组成,学时共计306学时,也占所开课程体系的11.05%,但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践课时占53.59%,其中,定向行走属于实践课程,实践课时所占本课程课时的100%,感觉统合训练技术、脑瘫、智障、自闭症、听障、学习困难、言语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实践课时比例都较高,占本门课程课时的72.22%左右,课程设置体现了重视教育康复实践技能训练的特色,但由于教师数量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在专业上分方向选修培养,因此,所有课程都以必修统一方式开出,开出率为100%,这样导致学生对每一类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都有所了解,但18—36课时的学习时间无法深入掌握每一类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专业任选课由音乐、美术及大学语文等11门课程组成,共计学时为270学时,占所开课程体系的9.75%,音乐、美术、琴法基础、教师口语及教育统计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高,占本门课程的44.44%—72.22%左右,但总体来说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仅占专业任选课课时的31.22%。
本工程中要求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小,可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混凝土。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混合料水分的蒸发,在运输中需要对车厢进行覆盖。需注意车辆行驶速度不能过快,以免造成混凝土的离析。若运输距离比较远,则应把适当的缓凝剂添加到混合料中。本次工程主要采用挖掘机和人工结合的摊铺方式进行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会受到机械振捣、提浆及整平等因素的影响,摊铺机需要预先抬高5cm。另外,还需要安排专人全过程监督和指导混凝土摊铺施工过程。混凝土在平推时,应该采用大块的板材进行,为了防止出现离析情况,禁止使用铁锹进行撒铺。
表4 教育康复专业课模块课程设置情况统计表
由表3可知,教育教育康复专业的通识教育类课程由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德育概论等6门课程组成,总学时为270学时,占课程体系所开课时的9.75%,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讲授占85.92%,实践仅占14.07%, 在考核的方式上,6门均为考试科目,课程开出率为100%,体现注重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要求与质量,突出扎实的理论教学。
山水画萌芽于晋代。东晋的顾恺之所著的《论画》一文,第一句便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和顾恺之处于同一时期的宗炳写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它主张画作应重视精神性和理性,为中国画的创作风格奠定了理论基调。
表5 教育康复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设置情况统计表
2.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各模块的具体课程及开出情况(见表2—6)。
表6 教育康复专业集中性教学环节模块课程设置情况统计表
由表2可知,教育康复专业的通识教育类课程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体育等16门课程组成,总学时为918学时,占课程体系所开课时的33.14%,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课内实践课时仅占33.33%。本模块课程设置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开出率为100%,但未按照开课计划表中给予学生限选与任选的权利,全按必修课来开出的。
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业余举措在西王方面是不胜枚举,其实,这也是这个俱乐部仓促接手山东男篮之后的一个“恶果”,而在之后甚至是直到赛季中段球队的表现,都跟这有直接关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面临的几对矛盾
(一)教育康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是应用型还是理论型。A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一时难以较好转换角色,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还是强调转型以前的学术性人才培养,重视理论教学,在培养目标中的“特殊教育理论扎实”表述,学生毕业后定位于从事科研与管理工作(暂无一毕业就从事科研与管理的学生),实难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强调培养“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期望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从事教学”,体现了在学校转型为应用型的高校后,教育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挣扎与矛盾。这又进一步带来了课程体系设置的一系列矛盾: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又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增加大量实践课时,二者矛盾的结合使实践课时大多属于理论课内实践,实践目的是为理论教学服务;想按照教育康复专业职业群岗位能力为导向,设置模块化课程设置来培养应用型的教育康复人才,但模块化的课程又没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实现知识的深度整合,仅是把现有的学科机械地浅层次地归入为5大模块,各学科间知识体系仍然相对独立,毫无融合,导致一些专业知识在各学科与各教师间反复教授让学生学习,费时费力。如,心理学课程开设有普通心理学54学时,教育心理学36学时,发展心理学36学时,共计 126学时中的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普通心理学生的认知理论中有所涉及,在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也是重点讲授,在后续学习的脑瘫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听障、学习困难、言语障碍的教育与康复等科目中都有重复讲授;再如《教育原理》里有两章内容重点讲授了课程(包括德育)与教学的相关理论,而后又单独开设了《课程与教学论》及《学校德育概论》共计72学时单独讲授。课程内容想要实现打破学科界限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深度整合,但又面临着各任课教师是以学科为专业背景的,且各学科专业的界限明显,难以逾越,这带来打破学科界限的模块化课程设置后,课程整合与任课教师学科专业间的一系列矛盾。
(三)教育康复实践是依托理论扎实还是所教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扎实。A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中教育类课程有49门,占71.02%,而大学语文只开设18学时,还是以专业任选课的方式设置的。这理论假设前提是:教育康复实践是依托扎实的教育康复理论再加上高中以前所学的学科知识(语文、数学等)就能做好教育康复工作,进入大学不用继续学习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实践证明,不具备所教学科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无法做好教育康复工作的,如学生在言语康复训练中,把汉语拼音读成英文字母的发音而浑然不知;试讲中板书示范笔顺笔画错误,错别字多;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默读(小学高年级才会训练的阅读技能);在数学课试讲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不会联系10以内的减法来进行先减后加的算法,更不用说试讲初中、高中的语文及数学了。在调查2014级118人特殊教育与教育康复的学生参加全国教师资格统一考试的情况中,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占50%以上,而报考高中的仅10%左右,主要因为大学未开设相关学科课程,仅凭学生自学及高中所学学科知识是很难考过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而考过小学的教师资格证则较为容易。也有研究证明,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提高呈一定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370,即为过多的教育理论知识,缺乏学科教学内容,对教育过程中学科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影响。教育类的课程开设越多,越会影响所教学科课程的学习效果[1],导致学科知识与技能太过薄弱,对初高中的特殊教育师资质量无法保证,进而又造成了教育理论知识过多,而学科知识太少的矛盾。
(二)教育康复人才的培养出口追求大而全还是小而专。教育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毕业生能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主要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两大类,而在各特校与康复机构中,教育的对象就包括了所有特殊儿童,如盲生、聋生、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学习困难、言语障碍等等。这样的培养人才出口定位虽然拓宽了人才出口的口径,但也是大而全的,导致了教育康复专业学生在培养中过程中必然面面俱到,每一类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都有涉及,在有限的课时内,针对每一类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都不能深入,只能浅尝辄止,不能深入钻研每一类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知识与技能,导致学生教育康复知识与技能浅而不精。因此,A学院根据各用人单位只需要某一类别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人才的反馈意见,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准备在大三学年开设专业限选课,涉及到的方向有定向行走、行为矫正、辅助技术、感统训练、脑瘫儿童、智力障碍、自闭症、听障、学习困难、言语障碍,准备把大而全与小而专的人才培养定位相结合,但由于教师数量有限难以实现分类别方向培养,小而专的培养目标追求又回到追求全才培养,造成教育康复的知识与技能略懂一二,但不专不精,无法胜任某一残疾类别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因此,造成了在课程设置中的“选修”与实施中“必修”的矛盾。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学校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思想政治哲学部分,由于理论知识多、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存在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现象。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思想政治部分以成语典故、农俗谚语、漫画等作为题材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试题有所增多。因此,平时教学中,讲到一些抽象的原理和概念时,尽量引用一些通俗、形象、生动、有趣的成语典故、农俗谚语、漫画等,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可以把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和感染学生,进而提高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康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
(一)应用型教育康复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依据。树立培养应用型的教育康复人才的目标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在要求,必须由学术理论型人才培养转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是能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康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依据,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出发点与归宿。应用型的教育康复人才要求要具有教育与康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针对教育康复对象的特点,选择运用不同的教育与康复的知识、手段与方法,并能对教育康复的方案、效果进行评估与改善。其知识结构与能力都以应用为特征,是可以表现出来的。其实,转型时期的A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康复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定位过高,希望学生毕业后从事科研与管理工作,这与毕业后90%以上的学生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事实不太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科研”与“管理”岗位,导致在培养过程中追求“特殊教育理论扎实”来培养科研能力、追求“管理”岗位的人才素养而忽视重点培养教育康复教师具体从事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因此,转型时期的A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康复专业必须以应用型教育康复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才能进一步思考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
(二)教育康复岗位群能力是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的导向。转型时期的A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康复专业把人才出口定位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虽拓宽了人才出口的口径,但也导致学生培养过程中追求全才,造成教育康复的知识与技能不专不精。针对这一矛盾,在培养目标的去向上,建议学生毕业后就业地点定位在各特殊教育学校与各康复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兴趣方向选择至少2个学习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可分聋教育方向、盲教育方向、培智与学习困难教育方向以及其他特殊类别教育方向等四个学习方向。考虑到每一类特殊儿童在言语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每一类特殊儿童在言语评估与康复方面所使用的方法与训练侧重点又不一样,因此,建议言语障碍不单独设方向,而是穿插到以上四个学习方向中去。这样既能解决广博与精深的关系,又能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打破学科界限,实行模块化课程,每一模块化课程对应一到两种甚至几种岗位能力的培养。并鼓励本学科或相临学科任课教师跨学科融合,努力为模块化课程的建设及教学进行研究,做到真正的应用型模块化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实现应用型教育康复人才的培养。
(三)学科知识扎实基础上的以“需要、够用”为原则的教育理论学时分配。虽然深入学习教育心理类课程可以让教育实践更科学,少走弯路,但各中小学并没有设置教育学、心理学科目,而是以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干课程,教育康复技能也得依托具体的学科知识教学才能实现。可见,教育类的课程太多,不重视精深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共同挤压了教育康复专业学生对所教学科课程的学时,导致所教学科系统知识太过薄弱,对初高中的特殊教育师资质量无法保证。因此,A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康复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以学生毕业后所要任教的学科知识为基础,深入钻研所教学科精深的专业知识体系,只有深入掌握要教的知识是什么,才会进一步去思考如何教的问题。对于教育与康复的理论应该遵循“需要、够用”的原则,而不是在师范生初学的过程中觉得这些理论应该在将来要用到,就全面列举出来供学生学习。事实证明,对于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往往是随着教育经验的增加而不断深入的,这需要来自教育者对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与根据教育实践需要不断深入学习来实现对教育理论深入理解与掌握的。缺乏需要的教育理论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的纸上谈兵,而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停留多久,也不会起到理论应有的作用。对于应用型教育康复人才的教育理论学时安排应以“需要、够用”为原则,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侧重教育康复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理性选择。
我的丧事办得很潦草。我没有一个亲人,所以,我的尸骨就没有哪个愿意前来认领。后来还是小六子母子为我买了一口杂木棺材,找来了几个平素要好的工友,把我埋在了西山一个杂草丛生异常僻静的沟壕里。
综上所述,树立培养应用型的教育康复人才目标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在要求,必须由学术理论型人才培养转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在充分调查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教育康复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来分解人才的素质结构,以此为坐标建立以教育康复岗位群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以理论教学“需要、够用”为原则,重视教育康复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学科体系深度整合课程资源,组织任课教师跨临近学科探讨各模块课程内容的科学设置与学习逻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及各任课教师跨临近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后教学任务分配及教学要求,合理分配各模块内容中的教学课时。根据现有的课程建设情况,可以整合为以下七大模块内容:通识教育课模块可开设哲学、历史、法律(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突出师范特色)、思想理论课等,兼顾必修与选修要求,约占总课时的5%左右;教育学理论模块主要内容涉及到教育的概念、历史、价值、目的、制度、课程与教学等一般教育规律内容,必修要求,约占总课时的10%左右;心理学理论模块以教育心理学为蓝本,加入认知、情绪等内容,重点解决在教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认知及情绪心理问题,必修要求,约占总课时的10%左右;教育康复医学理论模块主要涉及到教育康复医学的理论以及手段方法介绍、疾病预防、膳食营养及学校卫生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必修要求,约占总课时的20%左右;教学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案与说课)、课堂教学(依据教学的规律与原则进行各项教学技能的训练)、课后评价(如作业批改的方法与手段、表扬与批评各项评价反馈手段的使用)、教学基本功训练,如普通话、简笔画、三笔字、盲文(选修)、手语(选修)、定向行走(选修)以及课件制作等教学基本功训练,开设时间可利用微格教学、专项比赛与常规训练相结合,主要以实践课的方式开设,必修要求,约占总课时的20%左右;根据残疾类别分方向培养设各类特殊儿童康复理论及实践技能模块,可分别开设,选修要求,但一旦选定学习方向,成为必修要求,约占总课时的20%左右;根据所教学科实现分学科培养设学科知识选修课模块,主要涉及学科知识与教学法可开设中小学对应的各学科,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及将来想要教授的科目进行选修,开设的方式可到相对应的学院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选的人数请相对应学院的教师任课,重点解决中小学所教学科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分别开设,选修要求,但一旦选定学习方向,成为必修要求,约占总课时的15%左右。这样就形成了以教育、心理、教育康复医学为理论指导,突出教学康复技能与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为专业实践,学科知识与教学法为所教知识的学科载体,广博文化素养为专业补充的模块化课程设置,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探寻教育康复学专业发展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马云,陈婷.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影响——来自一所高等师范院校的调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4):43-48.
Study on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Major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Major in College A
Li Jifang Zheng Haibo
(Anshun University,Anshun,Guizou 561000)
Abstract: Since 2012,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ook the lead in opening edu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ajor; many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been trying to set up the major.Taking the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major of A Colleg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s in curriculum design during the school transformation period,explor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Applied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alents training,and provides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iculum of 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major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training program;curricul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7-0007-06
收稿日期: 2019-01-21
作者简介: 李吉芳(1982-),女,四川会东人,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郑海波(1979-),男,四川营山人,安顺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 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2015B202);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专项支持安顺学院《教育原理》精品视频建设”(安学院发〔2015〕10号)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刘金荣]
标签:教育康复论文; 培养方案论文; 课程设置论文; 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