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报做得更好--丁关根同志在省党报总编辑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丁关根论文

把党报做得更好--丁关根同志在省党报总编辑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丁关根论文

把我们的党报办得好些更好些——丁关根同志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研讨班上的讲话(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报论文,总编辑论文,班上论文,省级论文,办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这次省级党报总编辑研讨班,主要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办好党报。大家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了解了全局,明确了任务,交流了经验,密切了联系,很有收获。

党报工作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重视新闻工作,重视党报作用,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条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党报党刊的创建、改组和改版,亲自为党报党刊设计选题,组织稿件,撰写重要言论。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党的新闻工作对于联系群众,对于贯彻实现党的领导意图,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宣传作用,明确要求党的报刊: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他强调,党的报刊应该成为全国人民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新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党报的负责同志集中精力办报,增强报纸的权威性、指导性,积极宣传党的主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整个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也是党报的任务。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听取新闻工作部门的汇报,经常对新闻工作提出要求。作出许多重要指示。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对于我们进一步办好党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新的形势下,如何把党报办得更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办成拥有广大读者,深受群众喜爱的报纸,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近几年来党报工作的实际,对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办好党报,谈一些意见。

一、保持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是党报的基本职责和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党报要正确宣传中央精神,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保持一致,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准确把握宣传的“度”;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自觉遵守宣传纪律。上述六条,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根本保证,要认真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办好党报,大局观念特别重要。保持一致,要求增强大局观念,增强大局观念才能更好地保持一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心系大局,立足大局;在宣传的导向、基调、内容上体现大局,服务大局。党报领导班子政治要敏锐,头脑要清醒,眼界要开阔,信息要灵通。要经常议大事,了解全局,认真领会中央精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及时正确地、更有成效地做好宣传工作,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引导到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上来。

二、深入群众。我们的报纸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党报要赢得读者,增加发行,扩大影响,必须在办报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方式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群众的智慧和创造。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文艺工作讲的,也完全适用于新闻工作。江泽民同志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反复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深入深入再深入。这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已成为党报提高水平的关键。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智慧创造要靠深入,增强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要靠深入,克服一般化、程式化、概念化也要靠深入。伟大的历史变革,亿万群众创建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实践活动,生机勃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极为生动的新闻资源。要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感受群众心声,写出有血有肉、令人振奋、有深刻感染力的新闻报道。

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要努力克服浮在面上、泡在会上的现象,改变那种应付交差的思想状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报道的课题很多、素材很广。要积极鼓励记者深入改革和建设的火热生活,去体验、去思考,报道新事物,介绍新经验,传播新知识。要努力形成一种好的风气,使我们的记者、编辑同人民群众保持最经常、最直接的联系,经常得到来自实践来自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准确鲜明。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我们的党报要全面正确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用事实讲话,决不能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不能凭主观想象和个人好恶,或夸大其词或以偏概全。新闻报道不是做诗写小说,不能虚构。事实要准确,分析要科学,不仅具体事实要真实准确,有的还要注意从总体上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新闻要新,要讲时效,这很重要,但时效性要服从真实性、准确性。

鲜明性,就是态度、观点要鲜明。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给人以正确的引导。在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问题上,必须清醒和坚定。

生动性,就是立意要新,语言要美,讲究文采,引人入胜。不能哗众取宠,耸人听闻。要扩大信息量,提倡短新闻,认真改进会议报道。要讲究版式设计、内容编排、标题制作。要改进文风,学习运用群众语言,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关心的事。

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与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一致的,规定了我们党报的特色和品位。党报在所有媒体中处于重要位置,带有示范作用,应当坚持高品位、高格调。党报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这个原则不能动摇。

四、把握好“度”。这在新闻工作中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也是情和理的统一。每一条新闻报道,每一项宣传内容,几乎都有“度”的问题,诸如宣传报道的时机、分寸、力度、角度等。总的说,“度”的把握,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现实状况,又要看到发展趋势;既要看到局面,更要看到整体。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避免只讲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一个时期的宣传既要有侧重点,又要保持基调的连续性,不能刮风,更不能给人以变来变去、无所适从的感觉。

对于“度”的把握,要求我们的总编苦练“内功”,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里没有具体条条可循,没有百科全书可查,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很好地体会和总结。

五、热点引导。热点是一段时间内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它往往是新闻舆论引导中的难点,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近年来,大家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办出了一些好的栏目和节目。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今日谈”,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受到群众欢迎。各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有一些好的栏目和节目。

热点引导的目的是为了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增进理解、平衡心理,针砭时弊、弘扬正气,改进工作、加强团结。做好热点引导,题目要选好,报道要正确,引导要得体,方式要多样,结论要明确,给人以启迪。

引导热点问题不能简单化,而是要科学分析问题,正确回答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认识问题发生发展的环境,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规则,帮助人们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使人们正确认识形势,看待问题,增强信心,振奋精神。要善于运用群众参与、专家访谈、平等讨论、自我教育等方式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做好热点引导,促进那些群众关心、领导重视的问题得到解决,在引导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切忌搜奇猎异、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更要防止激化矛盾,产生负面作用。

热点引导工作政策性、原则性、艺术性都很强,需要审时度势,精心对待。要深入观察思考,加强舆论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引导水平。

六、舆论监督。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职责,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符合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体现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要求,必须认真贯彻。党报要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内容,鼓舞人们奋发向上。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消极现象,需要揭露和鞭挞,需要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为主是统一的。党报应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扶正祛邪,弘扬正气,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并有能力克服消极现象,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

开展舆论监督,一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人民和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出发,坚持真理,出以公心。二要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舆论监督要注意选择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事例。让人感到批评是善意的帮助,要注意及时报道对问题的处理结果,切忌冷嘲热讽,尖刻挖苦。三要做到报道事实准确,点名批评慎重。四要加强队伍自身建设,遵守职业道德,禁止有偿新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七、典型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是我们做好新闻工作的一个成功经验,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的一个有效方法。两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强了典型报道,比较集中地宣传了徐洪刚、包起帆、赵雪芳、张鸣岐、韩素云等模范人物和一些先进单位,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我们的事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我们的时代是造就和产生大批先进人物的时代。讴歌先进、宣传典型,是事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工作大有可为。当前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宣传认真贯彻中央精神,自觉维护大局、服务大局的典型;宣传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发展经济特别是搞好国有企业和加强农业的典型;宣传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典型;宣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的典型;宣传发扬新时期64字创业精神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干部中的典型,鼓舞人民群众更好地投身改革和建设。

宣传典型要实事求是,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人为拔高。报道人物典型,要注重介绍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报道单位典型,要注重介绍主要特色和基本经验。典型报道要亲切感人,给人以教育,以鼓舞。要注意宣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典型,使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的群体。

八、形成合力。这是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强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各新闻部门、新闻单位,不同门类的新闻传媒,围绕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重大决策,宣传重大改革措施,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团结协作,积极努力,效果良好。

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任务不是一家报纸所能完成的。各家报纸接触面不同,要各方面努力。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普遍传播到各阶层群众中去。”这对我们整个新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有着共同目标,承担共同任务,既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又是一个统一整体。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只有密切协作,各展其长,形成合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所具有的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更有成效地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大任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现在,我国有2000多种报纸,1000多座电台,1000多座电视台,1000多座有线电视台,发展迅速,规模可观,更需形成合力。发展带来了竞争。要在竞争中创特色,在竞争中讲合作,以竞争求提高,以合作促发展。各种传媒对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对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成就、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突出的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具有广泛社会影响、需要正确引导的问题的宣传报道,要相互配合,各展所长,相映发辉。

形成合力,党报担负着重要责任。党报之间、党报同其他传媒之间都有一个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的问题。各地党报要及时刊发新华社的重要新闻,转载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和文章,人民日报也要选登各地报纸的好文章。各地党报要主动同当地的电台、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记者站、新华分社多联系、多通气,协调一致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九、深化改革。新闻改革是新闻事业繁荣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改革,从指导思想、传媒结构、管理体制到传播的方式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进。一是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传媒数量规模扩大,数倍、数十倍地增加;三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革。从适应计划经济走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办报走向办报为主、多种经营,面向市场;四是报道方式新颖多样,现场直播、街头采访、群众参与、专家访谈、热点引导、舆论监督、解疑释惑、民主讨论,新闻内容丰富多采,信息量大增;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开阔视野,沟通信息,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学习了他人的长处。这些改革,有目共睹,充分反映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改革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对新闻改革,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努力推进。要很好地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立足国情,为我所用,不能照抄照搬。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符合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加强管理。对新闻工作进行宏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内在要求和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的方针是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需要管理,管理促进繁荣。该管的要管好,该放的要放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当前在工作中有不少薄弱环节,存在着有法不依、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加强管理。管理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不是主观意志,不能随心所欲,而是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各新闻单位要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十一、多出人才。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项主要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对宣传思想战线的队伍建设提出了“四个一批”的要求,殷切希望我们这条战线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各方面的人才,其中包括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我们新闻战线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抓紧落实江泽民同志“四个一批”的要求,要有措施、有办法,要着手组织力量,规划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由全国记协具体组织的评选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活动已然展开。党报在培养人才方面要起带头作用。省级党报每家大体1000人左右,至少要有几位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要办出几个名专栏。

十二、守土有责。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干部特别重要。新闻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稍有疏忽,就可能出大问题。党报总编担子重,责任大,要极端认真,极端负责,增强把关意识。报纸天天出,每天好几万字,一点问题不出很难办到。但大的问题不能出,导向性、政治性、原则性的问题不能出,不能由于我们的失误,给改革、发展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中央对人民日报曾经提出三项要求:集中精力办报,从严治社,高出一筹,这三条非常重要,同样适用于省级党报。集中精力办报,就是要求社长总编把精力、心思用在办好报纸上,对报纸全面负责,要亲自看稿子、写稿子,精心组织撰写社论和评论。思想要勤奋刻苦,作风要严细深实,工作要精益求精。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减少应酬,保证办报的工作时间。为了增强党报自我发展的能力,更好地稳定提高队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广告、抓经营,这是必要的。但应当明确,这些都是为办好报纸服务的,不能主次颠倒。总编一定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办好报纸上来。

从严治社,就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赏罚分明,令行禁止。不严,做不好工作,也带不好队伍。要严格遵守纪律。有纪律,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我们提出了“六要六不要”:要唱响主旋律,不要搞噪音;要讲真话,不要弄虚作假;要注重社会效益,不要见利忘义;要按章办事,不要随心所欲;要帮忙,不要添乱;要务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六要六不要”,是要求也是纪律,应当认真执行。

高出一筹,就是要求党报在宣传导向、报纸质量、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成为榜样。这是党报的工作标准,也是集中精力办报,从严治社的必然结果。

党报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党报,对于整个报业,整个新闻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有党的有力领导、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几十年办报的优良传统,有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经验丰富、敬业奉献的骨干力量和报苑新秀,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党报办得好些、更好些。

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振奋精神,团结进取,励精图治,扎实工作,把党报办成更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报纸,办成拥有广大读者、深受群众喜爱的报纸,办成有力促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团结稳定,有力促进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报纸。我们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原载1995年3月31日《新闻出版报》)

标签:;  ;  ;  ;  

把党报做得更好--丁关根同志在省党报总编辑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丁关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