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路径探析论文_庄丽娟 王欢

精准扶贫中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路径探析论文_庄丽娟 王欢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虽取得较大进展,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骨头也越来越难啃。其中,脱贫攻坚领域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扶贫领域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必须要摆在突出位置,而要解决扶贫领域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以红色基因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完善扶贫领域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健全扶贫领域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扶贫领域领导干部责任监督机制,要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关键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路径

2017年12月8日,国家扶贫办提出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虽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各项政策基本出台,成效也逐渐显现,但是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骨头也越来越难啃。其中,脱贫攻坚领域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尤为突出。

习近平2018年2月在四川考察时也指出,当前在扶贫领域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依然严重。作风问题虽然在其他领域也存在,但是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带来的问题却更为严重。因为扶贫领域工作是直接和人民群众相联系的,是一个民心向背的问题,如果在这一环节出了问题,直接就会影响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在工作当中的战斗力。因此,扶贫领域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必须要摆在突出位置,而要解决扶贫领域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扶贫工作的纵深发展、长效发展。

一、以红色基因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

红色基因作为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拼搏,不断向前,使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形成了蕴藏巨大力量的“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其在面对各种“糖衣炮弹”时,抵制诱惑,坚守本心,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扶贫工作中,当前已经到了攻坚克难期,进入了脱贫的“硬骨头”,很多领导干部急躁、懈怠的思想不断出现,虚假脱贫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使得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难以真正落实,人民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不利于扶贫工作的长效发展。以红色基因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有利于让党员干部在面对扶贫领域中的“硬骨头”时,挺住精气神,让领导干部的思想落到实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摒弃“盆景式”脱贫、“数字”脱贫、“急躁”式脱贫以及脱贫工作中的官僚主义等等,让领导干部在扶贫中真正做到“真脱贫”和“脱真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从群众心中所想出发,落实到群众心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精准脱贫当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长效发展。

二、完善扶贫领域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

习近平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精准扶贫当中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根据扶贫情况因地选人、因地施才。为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中央颁布了许多相关文件。例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但是,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表现出纪律涣散、脱离群众和贪污腐败等不良作风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对扶贫工作的认同。因此,在选拔和任命深入扶贫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时必须严格把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要综合考虑学历、职称、成长背景和工作经验等各方面因素来选拔扶贫领域的领导干部。比如,出生于农村的领导干部,能够更迅速的适应和融入农村生活,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农民所需所求,使扶贫工作开展更为顺利;工作经验丰富领导干部,更能够灵活应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更善于动员扶贫对象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开展,使扶贫效率事半功倍。其次,要注重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培养领导干部创新意识,必须根据扶贫地区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切照本宣科。此外,为明确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激发党员干部投入脱贫工作积极性,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事任免和奖惩机制。总之,建立科学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有利于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智慧和力量。

三、健全扶贫领域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是对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评价的一个有力方式,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考核方式可能会引起很多领导干部只注重绩效,忽视了群众的真正需求,使得扶贫领域的资金不到位、资源浪费,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益,更有甚者导致贫困者二次伤害。因此,在精准扶贫中必须要健全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绩效观,防止急功近利的虚假脱贫现象发生。

首先,要建立一种全面综合的考核方式。在精准扶贫中,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来评价,而要结合社会效应、生态环境以及群众满意度等,建立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其次,绩效考核要注重短期和长期相结合。扶贫领域中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不能只是一次性的,应该注重长期考核,从扶贫的长效利益出发,促进农村经济的长效发展,防止领导干部因为急功近利而采取的“盆景式”脱贫、虚假脱贫。最后,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应该与奖惩机制相联系。领导干部在取得一定绩效的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反之则采取一定的惩罚举措,有助于激励他们克服扶贫遇到的困难,充分调动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扶贫中真干事、干实事。

四、建立健全扶贫领域领导干部责任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促进精准扶贫中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力举措。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扶贫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不良作风,除了与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有关外,还涉及扶贫领域各种制度的完善问题。因此,要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就要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用制度管人管权,保证扶贫成效。

首先,必须搞好党内外监督。党内监督是指党员干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党外监督,最主要的是指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通过建立一套上下结合、内外协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有利于规范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行为作风,防止权力滥用,提高扶贫效率。其次,必须保证监督制度的建设与实践并重。党中央一贯注重党员干部监督制度的建设,但规章制度的落实效果却不尽人意。例如,在某些扶贫地区因监管不力、监督缺位出现假公济私、特权主义等不良现象,严重败坏了党员干部的纪律作风。为此,要切实落实好监督制度,在扶贫实践中检验、修正和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此外,各监察机关以及部门要协调沟通,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体系,真正将领导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参考文献

[1]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N].人民日报,2017-11-14(003).

[2]蒯正明.新时期完善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路径探析[J].理论探讨,2016(01):131-135.

作者简介:庄丽娟(1994年—),女,汉族,四川简阳人,单位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欢(1994年—),女,苗族,重庆武隆人,单位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作者:庄丽娟 王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精准扶贫中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路径探析论文_庄丽娟 王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