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运输市场分析及我国北方油港发展战略

石油运输市场分析及我国北方油港发展战略

关芳[1]2000年在《石油运输市场分析及我国北方油港发展战略》文中研究说明石油运输市场是国际航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港作为油品运输的枢纽和对外贸易的窗口,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国外和国内石油运输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我国近年来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情况,运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分别对2000~2010年我国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量进行了定量的预测分析;针对我国北方主要油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当前油运市场的变化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从战略角度为我国油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方案,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赵晓卓[2]2005年在《大连北方国际石油及制品物流系统综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油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商品。确保石油安全稳定的供给,历来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长期主导战略,也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条件。建设大连北方国际石油及制品物流中心,对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实施及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构建大连北方国际石油及制品物流系统。文章从物流系统理论的探讨展开,分析了物流系统的概念、模式及构成,进行了物流系统分析以及区域物流相关概念的界定;在上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大连建设北方国际石油及制品物流系统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分析了国际、国内及东北经济腹地石油运输市场的供需情况;同时根据大连近年来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情况,运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指数平滑预测模型、二次曲线法),分别对未来5年大连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量进行了定量的预测分析;提出了构建大连北方国际石油及制品物流系统的总体模式,空间发展结构模式与布局,系统构建的主要构成要素及相关对策建议。文章从战略角度为大连北方国际石油及制品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规划方案,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胡现月[3]2005年在《我国油运公司原油运输船队规划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对原油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中国原油产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依赖于海洋船舶运输,随着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石油安全战略的实施,中国原油进口运输船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油运公司应该认识到合理进行船队规划、提高船队综合实力、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因而有必要对如何发展船队、船队的合理构成等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研究为我国油运公司船队发展规划的实际运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回顾前人在船队规划方面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在对此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油运企业的发展状况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处于规模扩张时期的我国油运公司远洋油轮船队。 本文的第二章、第三章以我国原油进口运输市场为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油运企业分析市场环境、确定船队发展规模提供简单的思路。该部分通过简单的定量预测来总结我国原油进口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世界原油船队、我国运输原油的远洋船队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应该也可以建立由VLCC等大型油轮船舶构成的远洋油轮船队;在归纳总结我国原油进口航线、运量的基础上,通过线性规划优化方法来确定我国原油船队规模,同时由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型油轮船舶的规模效益。 本文核心内容是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船队逐年发展策略问题。该部分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以采用购买新船和租船来扩大船队规模的我国油运公司远洋船队为研究对象,以规划期内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动态规划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得出最优的发展策略,即每年购买船舶、租用船舶的具体策略;然后给出一个算例,通过求解得出了规划期内船队发展的最优策略。

赖蕾[4]2005年在《中国石油大连海运分公司经营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至今为止,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走势良好,不只集装箱市场,干散货,油轮市场均出现了强劲的上升趋势。可以确定的是,市场高涨的背后确有货源支持,但运力及相关能力是否足以支撑市场攀升,是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成品油海运市场入手,分析我国成品油海运市场的现状,针对目前的运力需求对我国的成品油船队的运力总量和运力结构进行了预测。 中油大连海运分公司是国内从事海上成品油运输的龙头企业,目前中油大连海运分公司几乎承担国内成品油全部货运量。文章的后两部分重点对中油大连海运分公司的经营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经营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张罕育[5]2013年在《我国进口原油海上运输安全系统评价及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1月27日,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表明中国正从更高的全球视野来审视能源的战略地位,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农业机具的大量增加,工业部门用煤限制加大,加速了原油的消费,为了弥补国内原油生产能力的不足,使得近年来原油进口量总体上呈迅速攀升的趋势,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已达到2.71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6.4%。原油贸易90%以上是由海上运输完成的,然而我国“国油国运”比例却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原油进口国,这使得我国原油运输长期以来受制于人。较高的进口依存度,加之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原油产国的局势变动,对我国原油进口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我国现阶段进口原油海上运输安全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我国进口原油海上运输安全评价与预警系统已成为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1996年至2012年我国原油进口的海运量需求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趋势外推方法、灰色预测和BP神经网络的的组合预测模型,对2013年至2017年我国原油进口海运量进行预测,运用二次曲线趋势外推法、线性二次移动平均法、线性二次指数平滑法等预测方法,对2013年至2017年我国各原油进口海运航线上的海运需求量进行预测。在对我国油轮船队运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承运份额考虑的油轮船队多阶段动态规划数学模型,为我国原油进口海运船队规模优化提供决策参考。然后系统分析了我国原油进口海运安全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我国原油进口海运安全评价体系,并应用基于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海运安全系统进行评价。最后,建立了我国原油进口海运安全预警模型,运用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建立了我国原油进口海运安全预警系统,对未来我国原油进口海运安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分别根据五个预警子系统预警分析结果,提出了保障我国原油进口海运安全的预控措施和保障机制。上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张云峰[6]2004年在《大连建设中国北方原油枢纽港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原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上世纪90年代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长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仅为1.67%。1996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910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未来15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以不低于7%的速度增长,预计原油需求将以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不会超过3%,远低于原油需求增长。日益扩大的原油供需矛盾使得大规模进口原油成为必然。我国进口原油绝大部分(约85%)需通过海上运输,为降低运输成本,就必须由超大型油轮承运,这就需要建设有大规模原油码头的枢纽港来完成接卸和中转原油任务。东北及环渤海地区有众多的炼油企业,其原油加工能力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对进口原油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大连是东北乃至环渤海地区最重要的口岸,因此,大连建设原油枢纽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依据系统理论、规划理论和预测理论,采用模型分析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提出的论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分析。首先,本文通过对世界及我国原油供需形势分析,利用预测模型和数据分析软件对我国及大连口岸进口原油量进行预测,确定了大连建设原油枢纽港的必要性。然后,采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大连港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论证了大连建设原油枢纽港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对大连如何建设原油枢纽港在港口模式、码头建设、完善配套体系、改善软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边婕[7]2012年在《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津市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国际港口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些政策都深刻反映了天津市当前所处的发展环境和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了时代发展的大局和天津发展的大势,时刻认清天津港的发展是带动滨海新区发展的龙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对石化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石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也持续增长。天津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港口和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也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地区内陆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的发展是滨海新区快速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发展天津港石化产业是继集装箱产业、散货产业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天津港石化产业的发展适应了港口、滨海新区以及天津经济的发展。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有限公司是天津港唯一从事大宗液体散货装卸作业的专业码头,依托北方第一大港天津港,凭借腹地广阔,交通便捷,设施完善之优势,与众多石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港口吞吐量、储运、贸易量逐年快速递增,已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石化产品储运、集散贸易基地。近年来以高速发展的态势茁壮成长,为天津港的建设做出贡献。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作为天津港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其发展战略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港口发展及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从全球及我国石化产业分析入手,结合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有限公司的现状,着重对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进行SWOT分析,依据优势及劣势的详细分析,找出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预测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吞吐量发展的趋势,并通过相关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建立数据模型,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为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李进祥[8]2005年在《国际油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年来,中国进口原油数量急剧上升,时代呼唤国内油运企业迅速崛起,中国油运企业如何正确把握发展方向是摆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深入分析油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找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中国油运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第二章研究有关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在总结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油运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的理解,将其定义为油运企业在当前和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捕捉有利的油运市场机遇,实现企业职能的高效整合,在社会和环境允许的范围内,提供符合顾客需求的和满意的服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接着,作者在第三章通过大量的数据定量分析当前国际油运市场的供、需状况,再总结归纳出国际油运业的10大特征。 本文第四章在论述核心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后,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油运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分三级,从船队实力、经营绩效、企业管理能力、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四大方面来综合考虑国际油运企业的竞争力,以此作为评价油运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依据。 第五章引入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数学方法,本文采用的是AHP-FUZZY综合评判法。文中首先介绍隶属度函数的四种类型及它们的数学模型;接着给出AHP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及一致性检验的方法;随后介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确定评价结果的模型。 本文以世界五大知名油运企业和中海油运公司为例做实证分析,以前述指标体系为依据,评价六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出最终排名为:Frontline、Teekay、O.S.G、N.Y.K、M.O.L、中海油运公司。最后,比较中海油运各级指标评价值与该指标的最优值,计算出差距,再将各级指标的差距值按大小排序,差距大者应为企业优先考虑改进的对象,并以此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依据。通过计算得知,目前中海油运公司与其它油运巨头相比,差距最大的环节为船队实力,因此增强船队实力应为中海油运在近期的首要任务。这些是论文第六章的内容。 培育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大油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追逐的目标,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中国其它油运公司提升竞争力同样起到借鉴作用。

陈洁[9]2008年在《我国海运原油运输网络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然而我国原油的产量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自1993年起,我国就成为石油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6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达1.45亿吨。而据相关资料预测,到2010年,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将从上世纪末的30%提升到40%,进口量达到1.7亿吨,到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达2亿吨以上。而我国原油进出口90%以上都是通过海上运输方式来实现的,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中东、西非等长航线上运输的。原油作为我国最大宗的海运物资之一,具有物流网络庞大、物资品种繁多、运输组织复杂等特点,在物流理念日趋深化的今天,按照物流系统工程的思想来研究、规划、建设我国国际、国内海运石油物流系统运输网络势在必行。本论文通过大量研习国内外文献和深入相关企业实地调研,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物流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海运原油的进出口现状,认真剖析了我国海运原油的运输网络系统结构和特点,以科学的物流思想理论为基础,大量搜集相关数据,建立了整个网络系统运输成本为最小的模型,运用了matlab7.1和lingo8.0等相关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从而对我国海运原油运输网络进行了合理的航线布局和航线配船等方面问题的双层优化。并通过有效的预测手段、优化模型和分析,规划了未来几年我国海运原油的运输网络系统,最终提出规划方案和战略性的发展建议。力图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我国原油运输经营决策者提供理论性的的参考指导和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刘益迎[10]2016年在《北极航线经济性及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复杂网络研究》文中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为北极资源开发带来了机遇,北极航线的商业性试航也逐年增加。北极航线的开发将对世界海运贸易格局和海上运输网络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北极航线通航环境复杂,影响通航安全的因素尚未完全掌握,一旦发生海上突发事件将导致巨大的人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北极航线通航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如何实现北极航线海上突发事件的有效救助、航线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等,对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建立了基于模糊、灰色评价指标的北极航线通航环境灰云聚类评价模型,得出目前东北航线通航环境处在可以通航但不安全状态的评价结果。分析对比了集装箱船、油船和散货船在北极航线与我国传统海运航线的经济性,结合目前苏伊士运河航线与北极东北航线设计了中欧集装箱海运的班轮航线,考虑了未来征收航海碳税对北极航线经济性的影响,并对关键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构建了北极航线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复杂网络,通过分析得到相关国家的救助强度、对北极航线各海域救助强度的差异性。基于公共物品博弈及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北极航线环境治理公共物品复杂网络的演化博弈模型,发现提高长远收益并选择适合的投资回报增益系数将促进博弈合作。建立北极航线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分析了各层次预案的影响力及非北极国家参与预案制定对预案体系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少数权威预案对预案网络影响较大,在一定优先概率内非北极国家的参与可使预案体系更加稳定。研究成果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北极航线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可为北极航线设计、海上救助及环境治理合作、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石油运输市场分析及我国北方油港发展战略[D]. 关芳.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2]. 大连北方国际石油及制品物流系统综合研究[D]. 赵晓卓. 辽宁师范大学. 2005

[3]. 我国油运公司原油运输船队规划方法研究[D]. 胡现月. 上海海事大学. 2005

[4]. 中国石油大连海运分公司经营策略分析[D]. 赖蕾. 大连海事大学. 2005

[5]. 我国进口原油海上运输安全系统评价及预警研究[D]. 张罕育. 大连海事大学. 2013

[6]. 大连建设中国北方原油枢纽港战略研究[D]. 张云峰. 大连海事大学. 2004

[7]. 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发展战略研究[D]. 边婕. 大连海事大学. 2012

[8]. 国际油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D]. 李进祥. 上海海事大学. 2005

[9]. 我国海运原油运输网络优化问题研究[D]. 陈洁.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10]. 北极航线经济性及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复杂网络研究[D]. 刘益迎. 大连海事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石油运输市场分析及我国北方油港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