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史琳

大学生法律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史琳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 650106

摘要:大学生法律通识教育,区别于法律专业教育,是指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法律教育教学活动。法律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大学生在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社会生活所要求的基本法律素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还是靠人来推动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形成“遵纪守法公民”意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生法律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是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通识教育;对策

1.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1.1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工作推进不够深入

大多数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目前部分高校没有为学生开设专门的法律常识必修课程。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不能依靠课堂覆盖全体。仅开设的选修课程覆盖面较小,学生选修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选修类法律修养课程内容简单、指导作用较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授课需求。

1.2高校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自觉意识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身法律意识现状,容易出现非主观故意或过失性触犯法律的行为,更容易受到侵财、侵权类案件的侵害。高校学生在放松自身法律修养提高的同时,思想意识层面上面对突发事件容易冲动,面对不法分子的蛊惑不易认清其非法侵财的本质。对发生违法案件和受到违法犯罪侵害的后果估计不足。一旦出现上诉案件,不能依法减轻法律后果或依法维护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对自身或受害人均构成进一步的侵害。

1.3法律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教材内容比较注重内容的系统性,而教材中出现的大量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合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不能提升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而法律延伸阅读资料较少,各高校开设法律基础教学的时间有限,加上一些学校团委或社会进行的法律宣传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很难学到系统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2.高校法律通识教育对策

2.1积极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深化大学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也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和法律教育工作者,但老师单独讲授或知识的灌输根本不能让学生达到真正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法律知识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要进行不断的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方式上,做到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如让学生自己来创设情景或者在课堂进行法庭模拟教学,让学生感受法律的趣味性;在法律教学手段上,运用影视、先进教学软件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一些法律的启示,做到法律理论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内容上,以书本的内容为基础,以课外的延伸资料做辅助,加入更多有趣,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案例,扩充法律知识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教学改革,学生理解了法律内涵,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法律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相应地,老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能了解学生对法律学习的不同要求,不断扩展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法律知识教授给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2.2回归伦理教育

高校要想实现法律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必然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必然要植根我国的传统与现实,塑造学生的道德伦理乃至职业伦理,法学教育的另一维度———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法律职业伦理的培育便裹挟在这一倾向之中,这便内在地要求地方高校的通识课要像域外那样回归伦理教育,增加人文关怀和道德感化方面的内容,并且要通过生动、凄惨、悲壮的故事讲析来体现,道德教育忌讳的是用说教的方式来传授,要通过系列典型故事的选取让学生进入其中的情境,假想自己为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一事件所持的看法,变换角色后又有何改变,过去的事件的结局是那个样子,现在出现类似问题又会以何种结局收场,今天的各个阶层面对此类问题又会有何认识与举动,如果作为管理者或司法者、执法者本人,又该做何举动。这一课堂教学本身并不是要明确告诉学生该如何如何,而是要学生思考假如他们作为事件中的当事者该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性,特别是“移情”后,使他们明白肩负的时代使命、职业使命。如果是法学学生,他们就应该潜移默化地知道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毕业后更好地承担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中的弱者如何更好地输送公平和正义,更好地维护弱者的利益,更好地捍卫人性的尊严。

2.3高校要着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意识培养教育活动

结合高校学生法制课堂讲授的法律基础知识,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短剧的表演等活动,生动有趣地增大普法宣传的力度。利用多渠道的宣传的方式,例如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在极短时间内将易发案件等法律问题宣传到学生群体中去,指导学生依法处置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提高高校学生对法律事件的敏感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处理突发法律事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结束语

在大学期间,要积极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坚信法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积极的指引和教育作用,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坚定对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信心,才能将内心的法律信仰变为积极的守法行为,以此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青措加.西藏高校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中的法律通识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44-45.

[2]黄夏.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优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14):229-230.

[3]俞丹.远程教育背景下法律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实用法律基础》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4(02):88-92.

[4]高志明.新形势下高校法律通识课教育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2(05):1-3.

论文作者:史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大学生法律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史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