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_李庆筐

初中历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_李庆筐

广西百色市靖西市第四中学 533899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不同学科教学的共性,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根据义务教育历史理论课教学方案近几年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和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启发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已经毫无异议。关键是怎样把这些原则贯彻到教学教研实践中,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基本模式,本人试图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统一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社会历史变迁为重点,以尊重世界真实性为核心。

一、以统一教材为依据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要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它最终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材进课堂是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依据。几年前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原理课、史纲课,国家统一教材都提供了相关学科理论的科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进入学生头脑。因此,要处理好下列关系:

1.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吃透教材这个纲,弄通理论的源头,形成一条河,与学生相互贯通。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对教材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教材的大量实际材料、人物活动、社会发展、历史事件等做具体分析来引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不同时期的人物角色、社会背景,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2.学科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与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要以学科为依据,力求较好地反映学科体系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

3.理论的系统性与针对性的关系

每一个年份、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有系统的严谨的理论和科学体系,理论教学要与重大的社会调查相联系,把学生所碰到的困惑作为研究对象。归纳于历史,立足于现在,着眼于将来。

4.稳定性与前瞻性的关系

教材应当具有稳定性,是相对的动态中的稳定,特别是在飞速变化的时代。过去我们的理论教学有许多“禁区”,不敢接触一些尖锐的实际问题。事实求是的态度把历史的真实性还原于公众,才有生命力。因此,当代历史教育必须敢于对面现实,不回避矛盾,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回答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5.理论的严谨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教材与教学都应当体现其科学性、严谨性和趣味性,但是,教学要通过严谨性来教学,学生不愿听,就谈不到效果,因此,必须通过趣味性使历史课鲜活起来。

6.教材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程度,在教授中灵活选择重点和精彩点,和教材保持一定的距离,或高或低都可,以实用为标准。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把教材内容科学艺术地处理,用案例说明道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组织整个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设计。

(2)教师要注意讲授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把难点、重点作为讨论点,作为案例选择的出发点,经过案例分析,巩固记忆重要知识点。

(3)对教材内容科学分析,因材施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学生为主体

创新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历史课课堂教学是补助环节,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课堂“满堂灌”,几乎提供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也有启发,也可以讲得很生动,但是,学生感到没有压力,没有经过自身的思考,因此,不利于学生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改革。

三、以学科知识为基础

了解社会变迁,掌握基本理论、方法是历史课入门的途径,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我们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历史教育,对学生了解我们祖先的足迹有深切感受,对教好历史课的难度更有亲身体会。

1.精通理论思维,目的全在于应用

历史课的教学不应忽视,更应该重视精通和应用。今天中学生成长的环境已发生变化,在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想用简单的、灌输式的办法使学生接受很困难,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面对这一现实,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围绕历史课的实效性,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等,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2.要有几种意识

第一,问题意识。传统上,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历史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是依托历史事件、人物变化来教育,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有提出问题和回答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这样的问题意识才能使得师生真正的双向交流、互动成为可能。

第二,双主体意识。以教师为教的主体,学生为学的主体,只有当两者主体平等的时候,互动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才能有实效。

第三,探讨意识。当今知识爆炸,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历史事件如何去回答,必须要以探讨的态度去对待,不能将“结论”强加于人。

第四,意识能力培养。知识的传授应为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着力培养分析,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四、以思想觉悟为目的

历史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辅助,它对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同时树立自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是历史课教学的归宿。为此,教师必须起到表率作用。

1.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大纲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梳理出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把教材内容整合为若干个专题,以专题形式渗透到相关教学内容之中。由于专题式教学能根据各章节的不同内容,设计出案例引入、理论分析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式教学。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筛选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将其浓缩成一个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剖析这些案例。在分析过程中,融会贯通有关原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学有所成,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编写案例时,应明确学生要掌握的概念和原理,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尽可能多涵盖这些知识点。同时,案例的选材要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正确思考过程。

当然,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框架,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教学模式归根结底是为目的服务,我们应该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改革,达到培养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目的。

论文作者:李庆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初中历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_李庆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