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_碳排放论文

低碳经济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_碳排放论文

低碳经济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低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所谓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以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为目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同时,减少各环节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类对物流过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认识不断加深,绿色物流概念开始进入国外学术界的研究视野,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发展绿色物流已经成为国际物流界的共识。低碳经济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成本收益关系,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绿色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前后,我国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绿色物流,并逐步将国外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国内学者从优化资源配置、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等方面对绿色物流的内涵进行了全方位探讨,[1]研究领域和关注点逐步从物流作业各环节的绿色化向物流全产业链的绿色化扩展,[2]研究内容涉及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管理、绿色运输管理、绿色仓储管理、绿色流通加工管理、绿色装卸管理、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标识、绿色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3]另外,还有学者从思想、政策、技术、基础设施、专业人才等方面探讨了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4]从质量上来看,当前国内有关绿色物流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正在逐步向国际前沿靠拢;从数量上来看,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相关数据的整理发现,有关绿色物流的文献已经从1999年的2篇上升到2010年的352篇,初具规模。但从物流企业具体实施情况来看,除部分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理念较为先进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尚未在运营过程中引入绿色物流理念。即便已经引入绿色物流理念的企业,与大的跨国公司相比,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企业实践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本文大体概括为以下三点:

1.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尚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中后期,尽管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和低碳发展问题,但受发展阶段制约,目前政府的关注点主要放到了重化工业的节能减排上,对属于第三产业的绿色物流的发展重视不够,没有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一方面,引导绿色物流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缺乏指导绿色物流发展的单项规划和产业政策,针对绿色物流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措施还不完善,尚未制定绿色物流发展所必需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国家在与绿色物流相关的基础技术研发、发展对策研究、宣传推广、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支撑绿色物流发展。在此背景下,缺乏必要支撑的绿色物流实质上处于发展的停滞状态。

2.企业积极性不高

对企业而言,判断是否要发展绿色物流的依据通常有两个:一个是自身的发展阶段,另一个是实施绿色物流的成本和收益。从发展阶段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多数企业发展的重心仍然在扩大规模、完善网络、更新设备、提高运营效率上,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物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数企业缺乏发展绿色物流的积极性。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理论上讲,发展绿色物流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可直接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在实践中,对于规模大多偏小的物流企业而言,由于缺乏支付更换设备所需资金的经济实力,加之缺乏技术和人才积累,发展绿色物流也只能停留在理念上。例如,通过采用低能耗汽车取代高能耗汽车,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损耗,但更新运输工具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缺乏足够的外部支持,多数物流企业很难承担由此带来的资金压力。再如,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可以降低运输工具的空载率,但优化物流网络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而我国物流企业的短板之一便是管理粗放。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5]另外,在现有管理水平下,多数企业对储存、包装、装卸等环节重视不够,很难做到物流作业各环节与物流活动全过程的绿色化。又如,通过合理布局可以提高海运和铁路的利用效率,但提高海运和铁路利用效率,必须充分发挥核心骨干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优势,为大量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运营平台,而这只能通过加强物流企业间的协作来实现,这需要经过复杂的利益博弈,在缺乏共赢机制的条件下,企业间整合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对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企业积极性较低。

3.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国内从事绿色物流相关研究的人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高校教师,一部分是各类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的研究人员。随着国内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大量高校教师进入到物流研究领域,由于这批研究者学历及外语水平普遍较高,使得国内专业研究者数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另外,高校较为发达的文献检索平台为教师追踪国际最前沿研究成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国内高校绿色物流研究有了非常高的起点,基本上能够紧跟国际前沿。但是,高校研究者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实践经验。各类研究机构及企业的研究人员对实际情况比较了解,但数量有限且素质参差不齐,对理论的整体理解不够深入,对现实问题的挖掘与整理不够系统,大多缺乏从理论层面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总体来看,受研究者素质与研究条件的制约,当前的研究虽然在及时跟踪理论前沿方面做得较好,但大多存在与实践脱节、对现实问题认识不深等问题,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指导作用有限。在这样背景下,由于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和规划,大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如何发展绿色经济,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热衷于兴建各类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立体仓库,这与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整个社会效益的目的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对绿色物流发展极为不利。

上述三个问题的存在,使绿色物流只能成为一个理论研究的热点,大多数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难以引入绿色物流理念。

三、低碳经济为我国绿色物流带来了新的机遇

低碳经济理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人类对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危害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识。绿色物流由于在发展理念上与低碳经济完全吻合,在国内外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1.绿色物流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由于我国政府已经作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势在必行。低碳经济要求能源产业、制造业、消费等多领域协同实现碳减排。考虑到短期内难以有效降低能源产业的排放,随着减排的不断深入,工业减排的余地越来越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领域的排放还会有所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确保完成承诺目标,必须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减排途径。

发展绿色物流是有效减少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非常大,据国际气候组织最近报告的数据,2005年全世界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26%,[6]如果能够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无疑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与国际水平相比,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7]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的精细化也随之不断深入,为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会大量使用冷藏、保鲜、动态跟踪等技术手段,此时会出现能耗增长快于物流规模增长的情况。如果现阶段就引入绿色物流理念,在设计之初就能考虑到降低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提升物流企业运营效率,无疑可大大降低日后我国碳减排的压力。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绿色物流的影响会走出物流领域,发展绿色物流将成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并引起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

2.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发展机制

低碳经济的实施有两个基础:一是各国政府的自觉,一是具有约束性的国际公约。以1992年签订的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为基本框架,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应承担的责任,特别是《京都议定书》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各国温室气体的碳排放量,具有较强的约束性。《京都议定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各缔约方可以在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的框架中,以灵活的方式完成减排目标。在这个框架中,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方式获得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这个框架的提出,既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较为灵活的碳减排方式,又部分缓解了发展中国家因经济、技术实力相对较弱而无力减排的难题,使参与各方都有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发展框架对绿色物流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我国绿色物流之所以发展缓慢,关键在于缺乏一套科学的发展机制来确保参与各方的收益,难以吸引社会资源,激发企业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参照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一套科学的发展机制,发挥绿色物流低耗能、低排放的优势,吸引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源以及其他高碳行业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碳金融手段注入资金和技术,帮助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实现碳减排,并将减排量在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中交易变现,使社会资源与物流企业实现共赢。

总体来看,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成本和收益出现了较大变化,绿色物流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首先,由于绿色物流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各级政府会越来越重视绿色物流的发展,并针对绿色物流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同时还会出台相关政策限制非绿色物流的发展。其次,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会逐渐设计出针对物流领域的项目,为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带来投资,这会大大减轻实施绿色物流企业的资金压力,提升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主观意愿。第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在酝酿征收碳关税,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企业也对合作伙伴提出了低碳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发展绿色物流以应对越来越重视低碳的国际社会。

四、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基础支撑体系设计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政府制定鼓励政策还是发展针对物流领域的碳交易,都离不开科学的基础支撑体系。无论多么科学的机制,如果缺乏基础支撑体系,都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现阶段,为推动我国绿色物流科学有序发展,使企业在发展绿色物流的过程中能够借助碳交易体系缓解资金不足的困难,使国家有关绿色物流的各项政策能够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应着力构建三大支撑体系。

1.交易支撑体系

(1)排放标准体系。要使国家相关政策能够发挥功效、物流领域的碳交易能够实施,必须制定全国通用的带有强制性的物流产业碳排放标准体系。该体系应在对物流过程各环节的碳排放进行精确测量的基础上,根据各子行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而言,排放标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用于准确计量物流过程中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计量标准体系;第二,用于确定各物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基础排放标准体系;第三,用于制定奖惩政策的限制性指标体系。

(2)交易规则体系。借鉴国际上通用的碳交易机制,制定物流产业碳交易规则体系。具体而言,第一,应逐步建立物流企业碳排放配额制度,参照基础排放标准体系,确定各企业的免费排放配额;第二,应制定免费排放配额的交易规则,允许在期限内没有使用完配额的企业出售配额套利,允许使用完配额的企业通过购买配额的方式继续运营;第三,应制定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排放配额交易体系,确定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价格,使物流产业的碳排放配额可以在不同行业间流动。

(3)支持平台体系。为确保物流领域的碳交易能够实施,需搭建必要的交易平台体系。首先,应搭建交易支持平台,培育专门的物流领域的碳交易中介机构,为物流领域的碳排放配额交易提供平台。为确保交易规模,应鼓励国际资本、民营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物流产业碳交易中介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购买或与物流企业联合开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其次,应搭建金融支持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通过低碳资金供给体系,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资金;通过低碳担保体系,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融资担保;通过低碳资金结算体系,为物流领域的碳交易提供结算服务。[8]

2.政策支撑体系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为保证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以产业政策的方式改变绿色物流参与各方的成本收益关系,引导整个物流产业链各环节引入绿色物流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引导社会资源流入物流领域支持绿色物流发展。

(1)组织协调体系。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等多个利益主体的联动,为降低协调的交易费用,提高办事效率,应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制定具有约束性的绿色物流发展规划,协调各利益主体的行动,统一指导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2)激励政策体系。要制定激励政策正面引导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应制定专门的准入政策,规定为政府与国有企业服务的物流企业必须发展绿色物流;国土部门应在用地指标分配上向发展绿色物流的企业倾斜;税务部门应出台专门针对发展绿色物流企业的优惠税率;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对发展绿色物流企业合理的贷款与融资给予支持;财政部门应对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研究给予补贴。

另外,政府和监管部门还应制定专门针对金融机构的激励政策,对参与物流产业节能减排领域投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采用新增信贷规模、减免相应税收等方式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绿色物流发展。

(3)惩罚政策体系。要制定惩罚政策增加不发展绿色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物流企业碳排放标准,对满足排放标准但不引入绿色物流理念的企业,要通过环境税、碳税等手段提升其经营成本,通过在用地指标、融资等方面从严控制等手段限制其扩张;对不满足排放标准的企业要罚款并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企业要强制淘汰。

3.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不足是制约绿色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要推动绿色物流良性发展,把碳交易等前沿理念引入绿色物流发展,必须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1)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级绿色物流研究与管理人才的任务。为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要引导设立物流专业的高校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而言,首先,应开设绿色物流管理专业,以满足绿色物流发展对高级研究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其次,要根据绿色物流的特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在基础课方面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经济学、法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专业课方面应加大与绿色物流发展相关的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环境税收、低碳金融等课程所占的比重;其三,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重视高职高专层次教育,为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培养更多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2)社会人才培养体系。要以行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为平台,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工作,对社会上有志于从事绿色物流的人员进行培训,为绿色物流发展做好社会人才储备。要构建面向企业高层的培训与推广体系,让物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充分意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战略意义,推动物流企业根据自身实力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绿色物流的适当途径;要通过研讨会等方式,让企业高层认识到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对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引导企业通过积极开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力争通过碳交易体系降低发展绿色物流的成本。

(3)企业人才培养体系。要引导企业构建内部培养体系,整合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力量,针对企业内部在职人员进行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短期培训。要在企业内部设立整合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研究人员的研究平台,既为理论研究人员提供接触、研究企业绿色物流实践的机会,又为企业研究人员提供接触最前沿理论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要与高校共建绿色物流人才培训中心,定期对企业内部绿色物流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工作能够跟上社会前进步伐。

五、结语

绿色物流是21世纪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中,在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大背景下,由于发展绿色物流可以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运营成本,发展绿色物流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理性选择。长远来看,碳交易体系的引入将为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一个低成本推进绿色物流的途径,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主观意愿无疑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将有助于我国绿色物流步入科学有序发展的良性轨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碳减排指标的省际分配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CJY031)的部分研究成果。

标签:;  ;  ;  ;  ;  

低碳经济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_碳排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