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论文_钟和英1,杨晓峰1,黄晓鸣1,肖彬1,谭克益1,刘

(1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2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肛肠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中收集的80例实施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法规律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其中A组和B组的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C组和D组的麻醉方式为吸入麻醉;四组患者均进行诱导麻醉,在手术进行前和完成后给予A组和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最后统计各组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和4小时,C组和D组的VAS评分高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小时,D组的VAS评分高于A组、B组和C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手术完成前实施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情况有明显改善,静脉麻醉可有效防止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帕瑞昔布钠;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早期疼痛;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90-02

为探究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我院对80例实施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中收集的80例实施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1.3±2.2)岁。所有患者的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对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无过敏史,在术前一天内未服用过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均由患者或家属签好《知情同意书》。将其按照随机法规律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四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到达手术室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用咪达唑仑、依托咪脂和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剂量分为为0.05mg/kg、0.3 mg/kg和1.5ug/kg;再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0.15mg/kg,目的在于方便气管插管。A组和B组患者均以静脉的方式给予帕瑞昔布钠,剂量为40mg;而C组和D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剂量为40mg;待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后,开始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注射泵,容积为100ml,注射200μg的舒芬太尼,负荷剂量和背景剂量分别为2ml和1.2ml/h;针对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而言,可追加1.6ml,间隔二十分钟。

1.3观察标准

患者的疼痛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χ2作为检验方式,计量资料以t作为检验方式,表达方式分别为(%)和(x-±s);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统计四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

四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和4小时,C组和D组的VAS评分高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小时,D组的VAS评分高于A组、B组和C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A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恶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B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头痛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C组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反应,不良反应为15%;D组患者发生恶心和头痛症状的患者分别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组间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来,国内医药市场存在各种各样的麻醉药物,采取合理的麻醉方式和药物为患者手术成功完成、术后正常苏醒和恢复做铺垫。瑞芬太尼属于新型人工合成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之一,是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麻醉药品,通常被用于复合麻醉中,是平衡麻醉不可缺少的部分[1]。瑞芬太尼利用酯酶分解代谢作用,在术中合理调整注射剂量,针对性降压,表现出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和控制性高等优势,对患者术后苏醒无明显影响。但在停止使用瑞芬太尼后,很有可能出现麻醉恢复期痛觉过敏的症状,从而引起患者产生躁动和高应激反应,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同时患者疼痛程度加大,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较高依赖性,导致逐渐加大药物剂量来得到镇痛的效果,最终产生头痛、恶心、反胃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不易于患者恢复[2]。帕瑞昔布钠作为COX-2抑制剂之一,其优势在于药效长、起效快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在外周和中枢的作用下,有效抑制环氧合酶,降低炎症的发生,以及避免与疼痛相关的前列腺素样递产生,尽可能避免神经末梢伤害性痛觉和知觉,最终起到防止头痛和镇痛的作用[3-4]。不仅如此,帕瑞昔布钠还具有阻碍内皮组织前列腺素产生的功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阿片类药物相互作用后,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5]。而我院研究也证明了该说法:术后1小时和4小时,C组和D组的VAS评分高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小时,D组的VAS评分高于A组、B组和C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患者手术完成前实施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情况有明显改善,静脉麻醉可有效防止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子津,蒋宗滨,冯梅等.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4):426-429.

[2]王志红,赵莉,杨毅等.盐酸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6,35(9):978-981.

[3]何卓文.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复合麻醉术后小儿躁动的效果[J].现代医院,2014,14(5):40-42.

[4]孙婷婷,尚游.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7):46-46.

[5]姚月勤,范志毅.羟考酮注射液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2):919-922.

论文作者:钟和英1,杨晓峰1,黄晓鸣1,肖彬1,谭克益1,刘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论文_钟和英1,杨晓峰1,黄晓鸣1,肖彬1,谭克益1,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