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心理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医护满意度高。结论: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应注重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恐惧及忧郁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衰退,老年患者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而且较易形成致命肺栓塞。随着现代的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世界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上升,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因此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必须和病人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和准确的评价。[2]在血管外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对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不同心理变化的细心观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探讨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了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8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85例,其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55岁-89岁;25例有孤独的心理,36例有忧虑的心理,38例有恐惧的心理,43例有悲观的心理,15例有怀疑的心理,有的病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良心理。
2.心理特点
2.1孤独心理 深静脉血栓患者住院周期较长,而且治疗期间活动受限,急性期严格要求卧床,患者大小便需要床上进行。我科处在老病区,住院环境差,生活配套设施陈旧,条件有限导致病人生活习惯改变,由于家属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在身边陪护,离开了家人的呵护和朋友的关心,缺少照顾。病人自觉受到冷落、遗弃、从而产生孤独心理。表现出空虚,心情低落。
2.2忧虑心理 我科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24小时持续使用静脉微量注射泵抗凝治疗,病情严重的还需要进行吸氧、心电监护。这些长时间持续的监护治疗和仪器受到干扰时的报警声音,加上治疗效果的缓慢使病人希望早点治愈出院,容易焦虑,表现为焦躁、失眠、反感病房的生活,过度关心病情,频繁反复询问医生护士关于病情进展。
2.3恐惧心理 深静脉血栓严重的患者多会有突发疼痛,偶尔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很多患者对此无法预测的症状是否再次发作产生恐惧心理。呼吸困难发作时间不固定,无规律,导致病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有的病人看到其他病人病情突然加重甚至抢救而感到恐惧。有的病人对病房仪器设备产生排斥的心理。
2.4悲观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担心疾病会给出院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心理压力大,加上此病复发率较高。有的病人整天唉声叹气,有的病人整天沉默不语。主要产生于平时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而病情偏重的患者当中。特别是一些离休干部,由于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改变和疾病的困扰。身心受创产生悲观的心理。表现为偏执、选择性治疗甚至拒绝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怀疑心理 目前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还不够理想,多数病人最终发生血栓后遗症。治疗需要时间和大量的医药费,复发的患者由于经历反复的治疗和疾病的煎熬,逐渐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怀疑,加上病人对疾病的知识一知半解,害怕治疗无效,害怕溶栓出现意外,在某种情况下由于需要更换医生和护士的时候,很容易对医护人员的行为产生质疑。并担心高额的医药费造成家人负担,担心出院后疾病复发无法及时得到救助。产生怀疑社会,怨天尤人的心理。
3.针对性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急性期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1周后口 服华发令或阿司匹林3个月-6个月。[3]是目前比较正规的治疗方法。但用药时间长、繁琐,一旦不能很好的执行,预后就会收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积极的心理可以更加配合医护的治疗。由于病人的生活环境,工作背景、心理素质的不同,需要护士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分析病人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而且一例病人可能出现多重不良的心理状态,更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的护理技巧和措施。[4]
3.1孤独心理的干预 鼓励病人的亲戚朋友、同事参与到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协调各种关系,指导其帮组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和回归感,从而减轻病人的孤独情绪。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向病人介绍自己,每天提前到岗问候病人,引导病人多提问,耐心倾听陈述,并给予细心解答,及时给予疏导和解决,从而消除病人的孤独心理。
3.2忧虑心理的干预 充分理解这类病人的心情,通过沟通稳定她们的情绪,使其尽快适应病房生活以及医疗和护理的工作。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除了口头宣教外,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给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病人能够正确理解面对医疗护理措施,了解掌握发病机制和治疗修养中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的技巧。从而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操作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3.3恐惧心理的干预 护士要提供微笑服务,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主动向新入院的病人介绍病房环境;以举止文雅、专业操作稳重娴熟取得病人的信任,避免刺激病人。通过说服、示范、暗示、诱导等方法,让病人学会放松;了解患者爱好指导听轻音乐,看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转移自身注意力,消除恐惧心理。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的信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4悲观心理的干预 对这部分病人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关心她们,与病人共同分析自身状况,制定科学的保健康复目标,并付诸实施,到期进行自我评价,改变不良的用药习惯,做到坚持规律用药,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其参与到自己的健康决策中,重建社会适应性行为,提升自我价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而正确对待疾病,动员家属探视陪伴,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愉快的配合治疗。
3.5怀疑心理的干预 病人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社会角色、社会支持经历不尽相同。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和病人沟通,为病人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急性期和慢性期注意事项过。有计划有选择的解释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原理作用,在日常接触护理中下意识的为病人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性和过人之处,消除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怀疑心理。
4.小结
在我国心理护理尚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老年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存在躯体症状导致心理失衡的反应,在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护士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专业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使病人处之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对改善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状态,预防致死肺栓塞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德英,田莳.血管外科护理学[M].武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97-302
[2]王志红,周兰妹.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1-157
[3]汪忠镐,张建,谷涌泉,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20-323
[4]草春凤,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疗效、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C):193-195
论文作者:潘颖,张倩,谢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病人论文; 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疾病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护士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