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_科技论文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_科技论文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对策论文,高科技产业论文,知识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没有必要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但必须重点突破,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新世纪时钟已经敲响,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对策已成为这个世纪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主旋律。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蓬勃勃地发展,它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的跨越。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作用。过去的几百年,特别是战后的几十年,是人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要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预计到2020年,人们将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科学研究的队伍在美国是每10年翻一番,西欧每15年翻一番,到现在为止,全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总数已经达到5000万人,预计未来的100年, 从事科研的总人数将占到世界总人口的20%。那时,创造性的科学劳动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全球的科研经费目前已经达到每年4000亿美元。

当代科技发展的现状

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上个世纪,电话从发明到应用,用了56年的时间,无线电通信用了35年,真空管用了31年。本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电视机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2年,雷达用了10年,集成电路用了7年,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从1965年以来,微电子技术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增长。计算机技术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左右。目前已经从每秒8000字,增加到每秒万亿字。光纤技术,从1975年到 2000年,大约每5年带宽增加5倍,成本下降5—10倍。

因此,有人把“二战”以后50年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概括为五次大的革命:即是从1945年到1955年第一个10年,以原子能的释放和控制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时代;1955年到1965年,是第二个10年,以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摆脱地球的引力,向外层空间进军;1965年到1975年,第三个10年,以重组DNA 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1975年到1985年,第四个10年,以微处理机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1985年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软件的大量开发和网络化,人类已经开始进入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纪元。

各个学科、各个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几十年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就是科学越来越依靠各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来解决各种问题。导致了一系列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所以,当今学科分支的总数,已经从本世纪初的600多门,增加到6000门以上。

从历史发展看,科学和技术曾经是分离的。但是,自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高技术的发展使这种互相分离的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科学和技术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越来越迅速,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和技术体系。在这个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当中,基础科学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增强。不断为技术进步开辟新的方向,并且向应用技术和产业化转移。

高科技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本世纪以前,科学技术一直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是生产的需要刺激技术发展。18世纪人类制造了蒸汽机,但作为蒸汽机理论依据的热力学原理一直到19世纪中叶才建立起来。至当代,科学理论往往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途径。比如,先有量子理论,而后运用量子力学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的过程,建立半导体能代模型理论,使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促进了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发展;运用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形成和发展了核技术,促进了原子能在军事、航天、核动力等方面的应用;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新成就发展起生物技术。这说明了当代的重大技术、工艺或者工程往往是理论超前性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这种特点就决定了它在经济发展中将成为主导力量。

科技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的跨越。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引起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推动着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带来了生产力质的飞跃。

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是高技术化、信息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表现在微电子技术。芯片工艺技术将极大地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256M和1G的DRAM将会大量地进入市场。到2010年,16G和64G的产品将会问世。有人估计,存储容量为目前半导体存储器容量1000倍的生物芯片可望于2015年实用化。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微处理器的高速化和多媒体化构成了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已经达到700M赫兹,到2010年左右,将达到10G赫兹。 发达国家目前正在研制每秒数万亿次到数百万亿次的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现在每秒3.9 万亿次的巨型机已在美国建成,主要用于核试验的模拟。

网络通信技术。未来网络和通信技术将向超高速和多功能发展。目前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电话、数据、图象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交换,光通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质量,软件技术的发展使三大网络都能通过软件的变更来支持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软件技术将为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它的发展方向是组件化、多功能化、智能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信息社会当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产业。美国对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投资已经占资本设备总投资的40%。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就业机会。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速度三倍于美国出口的总速度,为减少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到2000年,世界微机的年销售量将超过 1.4亿台,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将达到3亿,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 多媒体为特征,数字化的电子信息产品将成为新一代产品结构中的主角。

1996年,世界计算机的年销量台数第一次超过了工业社会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汽车的销售总量,应当说这是个历史性的标志。当前世界上运行的计算机总数已经达到了3亿台,其中美国超过了1亿台。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数字式的高清晰度电视、数字声广播将取代现行的模拟式电视和广播设备;多媒体装置将进入家庭、企业和社会其他领域,取代现有的分散、家用和办公用的电子产品;有线通讯方面,宽带的综合业务数字网逐步取代普通的光纤线路,将成数量级地提高传输容量,成为新一代信息传输网络,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道;在卫星通讯方面,预计未来10年全世界将向各种卫星系统投资1000亿美元,随之而来的是直播电视、直播广播、直播微机等等大量涌入市场,通过一个很小的室内天线就可以清晰地收到卫星传递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广播和其他数据信息。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过程的速度加快,传统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迅速下降。传统产业和电子产业的嫁接,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自动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化使农业向工厂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开拓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加速了劳动力在产业中的大转移。以美国为例,1960年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为31%,1995年已经下降到15.8%。1995年美国蓝领工人已经下降到社会劳动力的20%。预计到2020年将下降到2%。 信息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将占到劳动力总数的90%。这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18世纪以后人类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变革的影响。

生物技术的突破将酝酿新的主导产业。1990年10月1日, 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目标是把人类约10万个基因全部进行鉴定、定性,最终确定整个基因组序列,绘制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其中物理图可以在2003年完成全部基因组30亿对的测定。运用分子革命所产生的技术在美国已经开发出基因芯片等产品。利用基因芯片创造遗传条码,根据条码可以预知每一个人未来可能患什么病,患这些病的机率和时间,从而预防可能发生的疾病。这样可以减少痛苦,延长寿命,这将是医学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

运用生物技术的新药开发也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美国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产品有70%集中在生物药品,其中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药物蛋白是一种全新的药物生产模式,现在国际上已经成立了数十家转基因动物公司。转基因牛、绵羊和猪的成功实例已有多种,生产出许多很重要的药用蛋白。目前正在培养奶汁中含有药品的牛羊,一头母山羊可以抵一座投资一亿美元的药厂,这将成为21世纪利润额最高的生物医药产业。现在全世界需要做器官移植的病人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所以利用转基因动物提供人体移植器官将成为各国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课题。农业生物技术在转基因动植物研究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1998年,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分别占美国这三种作物总产量的15%、30%和50%。生物学家正在设法培育能产出改良食品、药物和化学产品等的作物,使它们转变成为能够生产化工产品和药物的生物工厂,比如培育产出塑料的作物、果实含疫苗的作物、高含油量的大豆、有天然色彩的棉花等等。所以,化工农业、药品农业等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出现,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的概念。

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挑战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连续十几年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但是,过去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策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据统计,我国技术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只有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反过来,我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高,达到61.6%,而日本仅仅是23.8%,美国是19.7%,德国是22%。我国除少数领域以外,主要行业的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0—20年,多数行业的主体技术仍旧以引进为主。主要工业化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已占30—40%,出口额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而我国相应的比重只为11%和5—7%。所以,随着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剧,我国的经济活动空间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越来越多的束缚和挤压。对于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竞争力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将是全面而深刻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主要是有较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有发展上的后发优势;有新技术革命提供的良好机遇;有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历史经验表明,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带来了一次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新的宝贵机会。失去这个机会,将会使我国在信息时代再度落后。所以,抓住机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因素,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促进中国的繁荣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重任。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有关问题的思考

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带动了工业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的中心和产业革命的中心,是19世纪最强的工业国。德国在19世纪中叶采用了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和体制,并且以有机化学和煤化学研究为方向,发展合成化学工业,打开了产业技术的突破口。1875年左右,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转移到德国,1895年前后德国的经济总量超过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美国经济发展也是后来居上。本世纪以来,内燃机和电力的普及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美国很快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主要高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在不断创新,拓展新的产业。

中国要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完全重复以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因素,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大家知道,微电子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经济和国防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的驱动力。集成电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远高于其他门类的产品,微电子工业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电子工业,更高于GNP 的平均增长。从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我们国家大陆都可以看出这一点。集成电路在电子整机中的价值已经从1987年的10%提高到1997年的18%,到2000年将占到27%。集成电路在便携式微机中的价格比重是40%,在移动通信手机中是35%。所以,英特尔公司依靠它的微处理器芯片获得的利润,比世界前十个个人计算机商的总和还要多,这充分说明了微电子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和基础作用。

我国的微电子技术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微电子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到2003年,全世界的集成电路销售额将达到2440亿美元,其中美国将从目前的510亿美元增加到830亿美元。美国是微电子技术的发源地,也是获得汇报最丰厚的国家。从1985年到1997年,美国微电子工业每年以13.1%的速度增加,比美国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快3倍以上。韩国从1971年到1996年, 国民生产总值从95亿美元增加到4804亿美元,增长了51倍。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10548美元,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其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部门就是电子工业。1996年出口总额当中,电子产品出口443.89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0%以上,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

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还处于弱小地位,销售额至今只占全球销售总额的0.7%,工艺技术水平和国际相差三代,落后10年。 我国微电子产品市场的需求量正在高速增长,1997年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量为96亿块,进口金额为34.82亿美元,而1997 年我国自己生产制造的集成电路产量只是19亿块,同进口量相比,84%的市场份额由国外产品占领。预计到2010年,我国微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将达到700亿块,占世界总产量的1/8,市场总金额将达到2000亿元,中国将成为一个微电子产品的消费大国,集成电路生产的弱国和消费大的大国这一矛盾将愈发突出。

大家知道,我国电视机的生产能力世界第一,固定电话规模世界第二,移动电话世界第三,VCD世界第一, 但是所采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基本依赖进口。虽然整机产量很大,产值很高,但附加值和利润率很低。这主要是知识产权不在我们手里,关键集成电路不在我们手里。所以我们必须要集中力量,实现微电子技术发展的跨越。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也面临新的革命,这就是要把若干集成电路的芯片组成系统,集中在同一个芯片上,成为“集成电路芯片”,简称SOC(SYSTEM ON CHIP)。SOC设计的关键在于其功能模块的设计,不同的设计可能会差别悬殊,因此,那些芯片面积最小、运行速度最快、功率消耗最低、工艺容差最大的设计将具有很大的价值。SOC 已经成为微电子技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可以充分发挥我国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成为跨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机遇。

基于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的极端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我们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电子技术。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要改变在这个领域依赖国外的局面,大力加强研究开发,尽快建立起我们自己的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产业。

汽车工业是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经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排名顺序基本相吻合。比如从1955年到1970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15年当中,其国民经济产值增长了36倍,汽车工业产值增长了57倍;英国的经济地位随着其汽车工业的衰败而下落。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商品能够取代汽车在全球出口贸易中占据第一大商品的地位。汽车工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发展。

汽车进入中国人的家庭只是时间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国外统计数据表明,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800 美元的时候,轿车开始进入家庭。达到1000—1500美元的时候, 轿车将出现爆发性的需求。我国实际上已经走上这条道路,以北京轿车消费市场为例,1997年私人消费购车已经占到轿车消费市场的1/2,1998年达到2/3,1999年发展更为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2/3。北京几个大的汽车市场,私人轿车已经占到销售量的90%。所以,中国的机会可能是爆炸性的。

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选择应当是电动汽车。虽然汽车进入中国家庭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中国大规模地发展燃油汽车,势必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遇到非常严重的压力。从石油资源来看,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居世界第10位。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从石油出口国再次转为石油进口国,所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依靠石油燃料进口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从环境状况来看,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可以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这主要因为中国的人口高度的集中。所以,中国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必须要探求新的思路,走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电动汽车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清洁煤发电技术也是我国实现技术跨越的重要方面。煤发电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当中占有重大的战略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当中占有极端重要的位置。1997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煤炭占73.5%,原油占18.6%,天然气占2.2%,水电占5.7%。根据中国工程院的研究预测,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结构也将不会有实质上的变化。煤炭到2010年仍然要占58.5%,2020年占55.7%,到2050年,还要占47.7%。我国以煤为主的这种能源结构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以油气燃料为主的结构。美国煤消耗只占它能源消耗的24.2%,加拿大只占10.4%,日本只占17.6%,而我们国家要占76.2%。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包括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他们的能源结构都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因此张耿耿的能源问题必须要基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来加以考虑。应当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就是我们将面临的环境问题。

对于制造业,我们现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有限资源和日益增长的环境污染的压力。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挑战,消费观念变革的挑战,以及技术革新和成果扩散速度加快的挑战。

我国制造业现在实际上处在十分困难的境地。国内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一直呈增长势头,但是国产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下降。以机床为例,1991年国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是62%,1996年降为33%,其中数控机床的占有率更低,1996年仅仅为16%。中国机械产品开发周期长、交货慢,已经成为我国机械产品在国内外产品市场竞争当中不断失利的重要原因。

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我国的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究竟由谁来装备?从日本、美国经济的兴衰我们可以看到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作用。美国先被日本赶上,而后又重新赶上日本,其关键是美国对制造技术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当前在我国大力开发、推广和普及先进制造技术也成为整个国家工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想应该做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制造技术, 加速制造业的技术升级。重点是深入普及和发展以CAD为基础的现代设计技术, 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对我国而言,当前管理的创新往往比技术上的更新和设备的更新更为迫切。

(2)大力加强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 这集中体现在三大技术方面:一个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技术,第二是精密制造技术,第三是绿色制造技术。我们在“十五”计划当中,应将其作为国家科技攻关的重点。

(3)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制订相关政策, 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政策环境,包括制订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技术政策,实行有效的财政和金融扶植政策,鼓励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加速发展中小高新技术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到高新技术的宏伟事业当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当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非常迅速,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出口创汇 8年的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60%。同时,企业的规模化过程发展十分迅速,1991年高新区技工贸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7家,1998年已经发展到678家,其中过10亿元的已有68家,过30亿元的15家,过50亿元的9家。 高新区内,产品主要技术来源于国内和企业自有技术的占76%,有5272项国家攻关项目在国家高新区内实现了产业化。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当中,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日益突出。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还十分弱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目前,我国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专利产品7万多项,现在应用的科技成果仅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这表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企业无论大小,只要有好的体制和机制,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正确的市场策略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很快发展起来。联想、方正、地奥、华为、远大等一批年轻的高技术企业,仅仅从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资产起家,短短几年,十几年时间,迅速成长为产值十数亿元,数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小巨人,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生代,这显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显示了高新技术的巨大潜力。

高技术的突破和市场机遇往往不可预测。所以,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也要经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让市场在竞争中择优,这对于未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我们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及时转变观念,充分重视这类有别于大企业、大项目一次性投入的发展模式,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创新和维持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环境,制订鼓励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到大发展的金融、税收和贸易等政策,尽快形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局面。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强化领导机构,大力做好科技部门和经济部门的协调。

2、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3、吸引和培养人才,鼓励创新。

4、进一步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投资环境。

5、正确处理引进中的消化、吸收和创新问题。

6、充分调动、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以上特别是人才问题,具有不可替代性,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的成功关键在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一流人才可以办一流研究所。一个研究开发群体是一个梯队,我们不可能要求梯队所有人员都是一流人才,但一定要有一二个、二三个尖子人才,而正是这几个尖子人才的水平才决定了这个梯队在国际竞争中的位置。

人才难得,要十分珍惜。人才来自教育,教育是一个金字塔,巨大的塔基支撑着塔尖,是普及教育大量投入的结果,所以对尖子人才要非常珍惜。我们作了一个统计,在受到初等教育的每5300个人当中,才可以产生一个博士。这相当于要投资3580万元才可以培养一个博士。所以,尖子人才不仅仅是个人天资和勤奋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是国家巨大投入的结果。当前,我们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到国外去的很多都是最优秀的人才,是巨大的金字塔的塔尖,要格外地珍惜。

人才问题还有空前的紧迫性。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可以用关税等手段保护本国产品,控制有关生产要素流动,但唯一无法控制的就是人才。吸引和保护人才的根本途径就是积极参与争夺人才的国际竞争,在尖子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方面努力和国际接轨。在这方面,必须进一步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依据“使一部分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先富起来”的思想,制订有关政策,依靠政策的力量,在竞争中从国内外选拔世界第一流的人才,特别是选拔有国际经历、有杰出科技管理能力和有奉献精神的青年人才,使他们在重大的科技项目和科技产业化中发挥骨干作用。

要注意吸引人才,更要注意培养人才,要十分注意创造一个有利于一流人才成长的环境。历史经验表明,科技成果是人才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包括一个较好的研究集体、较高的研究起点、较丰富的研究积累、较自由的学术气氛和较充足的研究设备等等。好的环境是产生一流人才、一流成果的重要前提。北京大学数学系和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几十年来培养了十几名院士,主要得益于自身较好的环境,这就象森林当中的蘑菇,有了一定的温度和水分就会成片的生长。这种环境的形成,是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我们应当很好地珍惜能够提供这种环境的教学和科研基地的作用。

标签:;  ;  ;  ;  ;  ;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