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650204)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形成,老年人群中患有多类慢性疾病的情况日渐凸显,使得大部分老年患者在实际治疗中均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多重用药现状,并逐步对患者疾病治疗及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将对目前老年患者中存在的多重用药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为避免老年患者不良用药行为、降低用药风险提出可行策略。
【关键词】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现状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388-01
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已开始逐步走向衰退,导致该年龄段人群中慢性病的发病比例较高,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为几类慢性病综合发病,对患者正常生活及行动造成一定影响。而药物口服作为治疗慢性病的常见治疗方式在老年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该群体患者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风险用药行为较多,其中多重用药便是主要现象之一[1]。因此,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降低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安全风险的措施进行综述。
1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现状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口中有近一半以上人口存在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的情况。多重疾病使得患者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需要需要根据自身病情服用多种治疗药物实现有效治疗,造成多重用药问题在我国已成为一类主要医疗问题。多重用药不仅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且随着用药种类的增加,药物毒副反应也会增高,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也随之提高,间接对患者生理机能及治疗情况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治疗效果。
1.2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原因分析
首先,多种疾病共存是造成老年患者出现多重用药现状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在临床就诊中,需在多项专科门诊中接受诊疗,各专科医生仅对自身所处科室疾病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忽略老年患者存在多类疾病的特性,缺乏治疗全面性思维,造成患者多重用药。
其次,缺乏对用药安全性的正缺认识。老年患者受到自身文化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较大,因此除了通过正规医疗渠道获取治疗药物外,易受到各类保健品、非处方药商家虚假宣传的影响,购买不适合自身病情治疗或使自身出现严重过敏、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服用,增加用药风险。
最后,缺乏正确用药指导。老年患者各项生理机能的退化,造成其在实际用药中,或由于看不清药物说明、健忘等原因造成药物误服、漏服的情况;且自身由于药物敏感性降低及功能退化,对不良反应的敏感度较低,造成用药风险[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升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安全性的原则
为提升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需要从以下原则着手:(1)需要在全面了解患者疾病类型及身体状况的前提下,予以老年患者疗效较好、药物独立作用较小的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用药禁忌证信息进行反复核查;(2)在确认用药种类后,需根据患者疾病治疗主诉,调整各类药品服用剂量,做到严格遵照安全剂量给药;(3)根据患者病情类型和治疗难度制定适宜药物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及时予以药物加减,或停药,避免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造成机体伤害[3]。
3提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对策
3.1充分了解患者就诊信息
老年患者在就诊后医护人员先对其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进行全面诊断,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就诊结束后对患者当前用药类型、剂量等信息进行详细询问,根据其询问结果予以患者相应用药指导确保其用药安全性和药物治疗效果。
3.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的不断退化,自身慢性病类型较多,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较为普遍,需要多重用药进行治疗,在药品选择过程中要坚持5种药品原则,用药品种尽量要少,最好5种以下。但是目前多数老年患者而由于自身用药意识的缺乏以及不良商家对药物功能的夸大宣传,造成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多重用药超过安全标准范围的情况。对此就需要我们医师和药师对患者治疗药物种类和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家属进行基本用药常识教育,从而逐步减少患者不安全用药行为的产生[4]。
3.3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用药指导
医生和药师运用医药学知识,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按时、足量、按疗程用药对治愈疾病的重要性,解释用药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科学指导患者正确合理使用药品。并根据各类药品的服用时间和禁忌向患者家属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按量用药,避免随意加减药物剂量、停药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3.4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属安全用药知识水平
在具体的用药指导中,医生和药师需要对患者家属就抗生素类、激素类和其他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在规范使用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对药物滥用所造成的危害性有所了解。唯有形成安全用药意识,才能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治疗风险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4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生理机能及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另外,老年患者的家属看护方面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患者多重用药危险性的增加提供了一定的风险基础。而不良多重用药行为的加剧,导致了老年患者各类代谢性疾病的出现,影响其健康。因此需要在临床诊疗中,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有效诊断和评估,医生和药师给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患者自发性用药情况的产生;其次,通过临床药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和沟通,进行多重用药及安全用药知识的科普教育,进一步督促患者形成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意识,进一步对患者多重用药行为进行纠正和改善,有效降低各类多重用药不良因素所带来的影响[5]。
参考文献:
[1]唐志华.社区独居与非独居老人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8.
[2]刘俊含,施红,奚桓.老年人多重用药问题思考及老年人用药策略建议[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02):160-163.
[3]唐杨琛,顾朋颖,靳松,陈晨,黄昆.80岁以上老年人多重用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02):156-159.
[4]马鑫雨,张敏.老年人用药现状及相关因素浅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05):66-67.
[5]张云轩,沈杰,周海峰,等.减少老年患者多重用药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26(05):349-352.
论文作者:李海峰,董莎莎,张琳,杨晓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药物论文; 疾病论文; 剂量论文; 家属论文; 风险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