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刘海军[1]2003年在《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对北京地区林木具有潜在威胁的4种有害生物: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和锈色粒肩天牛为研究对象。 通过广泛的相关资料搜集与调研,结合上述4种有害生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多年的扩散格局,明确其扩散方式多样化,总体上远距离的扩散以人为传播(被动扩散)为主,新疫点呈“跳跃式”出现,在疫点附近以主动扩散为主。其中锈色粒肩天牛的远距离传播方式主要随有虫苗木的调运为主。美国白蛾主要以各虫态附着在货物或交通工具上进行远距离扩散。红脂大小蠹和松材线虫主要随虫害木或实木包装材料进行远距离扩散。美国白蛾天牛运用CLIMEX分析软件进行适生性分析认为北京地区为上述4种有害生物的适生区;进行初步的经济损失评估得出:4种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美国白蛾1.694亿元、松材线虫病1.459亿元、红脂大小蠹2.533亿元、锈色粒肩天牛0.849亿元。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采用国际通行的程序和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评判标准,建立了针对北京地区,具有城市特色的风险分析量化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和锈色粒肩天牛对北京地区的风险值分别为2.46、2.30、2.19和2.02。根据通行的风险标准,这4种有害生物皆为对北京地区高度危险。 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检疫—宣传—监测—根除”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策略。

刘海军, 黄祥云, 温俊宝, 冯继华, 张志明[2]2005年在《北京地区林木重大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模式》文中研究说明提出了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策略。在分析我国对重大外来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措施和评价控制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提出了降低重大林木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闫峻[3]2008年在《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国家,林业生物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大敌。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制约了生态建设步伐,威胁着国土生态安全,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本论文针对当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融合的方法,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界定了林业生物灾害的定义,归纳提炼了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分析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特征,研究设计了快速估算灾害经济损失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7年全国林业生物灾害年均发生面积达1120万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10亿元,包括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总损失超过1480亿元。本文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应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专业为主体、社会参与为支撑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体系,推进由部门——救灾——危机管理为主向综合——防灾——风险管理为主的转变,实行“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和与此相适应的“谁受益,谁投入”的投入政策,强化健康抗灾、检疫御灾、监测预警和防治救灾四大体系建设,在管理技术措施上,应以森林健康为目标,以防控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为重点,把森林健康作为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基础,从培育种苗抓起,采取生态调控措施,提高森林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把检疫御灾作为第一道防线,在加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严格检疫封锁,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把监测预警作为第二道防线,构建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在全面覆盖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对重大疫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报,为及时除治提供科学依据;把防治救灾作为第叁道防线,通过建设防治作业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应急防控系统和防治评估系统,提高防治应急能力和减灾成效,实现可持续控灾,促进森林健康。

刘海军[4]2006年在《中国输美木包装携带重要钻蛀性害虫的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的高风险性不断被认识。近年来,美国、欧盟等国家认为我国是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oh.)的分布区之一,先后对我国的出口商品木包装实施特定的管理措施,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贸易损失。《国际贸易中木包装管理准则》草案(ISPM No.15)颁布以来,木包装相关领域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价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是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破除非关税技术壁垒,保护我国出口贸易势在必行。因此,进行出境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风险评价,在应对贸易单方面管理措施时占据主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系统完备的资料,在木包装风险源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木包装主要的用材树种来源及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的特点等,并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的类群、分布特点、关注程度以及口岸截获等因素,确定了以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rster)、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和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作为典型种类进行风险评价,以期为木包装途径上大量其它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价提供借鉴。论文的关键性结论如下:(1)首次在中国木包装害虫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考虑环境与寄主双重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将GARP预测的潜在适生区与潜在寄主进行迭加分析。分析结果如下:星天牛与桑天牛在美国的潜在适生区广泛,其东部几乎所有地区都是两种有害生物的潜在分布区,分布区寄主丰富度大小即是潜在风险性的大小。松墨天牛的潜在寄主分布于美国东北部与东南大部分地区,其中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不是松墨天牛的潜在适生区。对于东部与东南大部分地区,寄主的丰富度高,分布广泛,即是松墨天牛的潜在分布区,也是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分布区。花曲柳窄吉丁的潜在分布区与寄主迭加的区域主要位于下列各州: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北达科他、密歇根、印第安那、俄亥俄、肯塔基、维吉尼亚、田纳西、及北卡罗莱纳、伊利诺斯、密苏里、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塔的全部或部分

赵宇翔[5]2012年在《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由单一基于生物技术领域扩延至生物武器、生物入侵、疫病、遗传资源等涉及生物体的多个领域,并上升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林业生物安全作为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己引起了科研界和管理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以总结和分析国内外有关生物安全的定义和管理状况为起点,在界定林业生物安全定义的基础上,将林业生物安全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运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4个方面,开展了我国林业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国内外有关生物安全定义的界定状况,从狭义和广义2个方而界定了林业生物安全的定义,其中,狭义定义指基于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林业生物体及其产物,通过防范和管理措施,达到不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及社会和经济造成现实损害或构成潜在风险的态势;广义定义指林业生物体及其产物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保持和控制其本身不受损害或者不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及社会和经济造成现实损害或构成潜在风险的态势。分析林业生物安全安全定义的结构,确定了其定义由主体、客体、目标和评价系统4个基本要素构成,并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归纳和分析了林业生物安全的内涵和特征,得出林业生物安全属国家安全范畴,体现林业特性,具有极端性、相对性、复杂性和管理性,表现出涵盖领域多、生命性强、潜伏性突出和区域性显着的特征。(2)基于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和提出了林业生物安全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和管理过程,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4个方面,构建了林业生物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确定了开展我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管理的对象、范围、时限和日标,并将达到林业生物体及其产物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利用作为林业生物安全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3)识别林业生物安全的风险源,确定了影响林业生物安全的生物风险因子和非生物风险因子,其中,生物风险因子主要包括林业入侵生物、林业遗传资源、林业转基因生物、野生动物疫病等,非生物风险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森林火灾、污染等,并就各主要风险因子对林业生物安全的影响及主要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4)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引入森林保护专业领域中,建立了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灰色评价模型。以评价四川省林业生物安全状况为例,对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出四川省林业生物安全风险综合评价值为3.4810,处于较高风险等级,评价结果符合当前四川省林业生物安全的实际状况。(5)以林业生物安全涉及的林业入侵生物、林业遗传资源、林业转基因生物、野生动物疫病4个主要生物风险因子为对象,定性分析了我国林业生物安全所处的风险态势,探究了林业入侵生物的传播途径、林业遗传资源的丧失途径、林业转基因生物的来源途径、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得出目前我国林业生物安全的主要风险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我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获得我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值为3.8858,处于高风险等级,风险状况严峻,应加以足够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等级。(6)在全面梳理我国林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我国林业生物安全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管理体制、制度和机构队伍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当前林业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特点、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发展趋势,并在借鉴国外林业生物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林业生物安全的风险状况和管理现状的分析结果,确定了我国林业生物安全管理的思路、实现途径,并从建立健全法律法制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培训与应急演练、加大宣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王益愚[6]2007年在《中国进口货物木质包装传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中国进口货物使用的木质包装材料传带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引起了中国检验检疫机构的高度关注。为防止林木有害生物随木质包装传入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的有关原则,启动对木质包装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本风险分析按照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11号——《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南》,对中国1985-2006年从国外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的有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风险分析的有害生物,并对这些有害生物从地理和管理标准、定殖的可能性、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经济影响和传入的可能性等5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估。本论文调查近20年口岸截获疫情数据,分析得出随木质包装传入的有害生物逐年递增,主要种类为昆虫,其次为线虫。首次确定了10种和8类经济重要性大的有害生物,并分成叁部分进行风险性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风险管理策略和6种备选方案。评估结果表明,大量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正通过国外木质包装材料传入中国,这些有害生物均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和毁灭性危害特性,对中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文中提出了降低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建议,即所有进口货物使用的木质包装材料应在国外经过杀灭有害生物的检疫除害处理。该措施可有效降低有害生物随木质包装传入中国的风险,同时可操作性强和易于实施,与SPS协定原则及国际标准相一致。此外,也可鼓励在国际贸易中使用非木质包装材料。本风险分析报告为我国制定进境木质包装检疫规定,全面实施木质包装国际植物检疫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海军, 骆有庆, 温俊宝, 张志明, 冯继华[7]2005年在《北京地区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和锈色粒肩天牛风险评价》文中认为该文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结合北京地区城市林业特点 ,提出北京地区重大外来有害生物风险量化评估体系 ,并应用该评价体系 ,进行了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锈色粒肩天牛对北京地区的风险评价 .3种有害生物的量化评估值分别为红脂大小蠹 2 4 6、美国白蛾 2 30和锈色粒肩天牛 2 0 2 ,因此对北京地区而言 ,3种昆虫皆为具高度风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依据对 3种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价结果 ,进行了广泛的风险交流 ,结合北京林木保护站对北京地区外来有害生物管理的经验 ,初步提出了适合北京地区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定殖的管理措施

于海伦[8]2012年在《重大林果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球一体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同时为外来物种的入侵、传播和扩散创造了条件。外来物种的入侵在给世界很多国家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新疆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地缘优势在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同时,也带来了生物入侵问题。由于人们对外来有害生物认识的不足,往往会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再加上缺少天敌制约,造成的损失极大。本文研究了国内外重要的林果外来有害生物,结合新疆地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以新疆地缘条件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新疆生态环境特点、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特点、新疆社会以及人文发展等特点,从大量信息中提炼出新疆特色林果业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初步评估名单,该名单包括虫害、病害和有害杂草,考虑到了各种有害生物对新疆特色林果产业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并针对每一有害生物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对新疆特色林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2)8种有害生物中梨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 (Burrill) Winslow et al.对新疆的风险最大,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也达到了2.3分以上,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 Fitch和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达到2.2分以上,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苹楔天牛Saperda candida Fabriciu在2.1分以上,8种有害生物对新疆的风险程度都属于高度风险。(3)本研究提出的2种外来有害杂草:刺萼龙葵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均已经有报道在新疆发现,并且刺萼龙葵已经在新疆建立了种群。根据已有报道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浙江某镇橘园造成绝收的危害,本研究在此将外来有害杂草考虑进对新疆特色林果业危害较大的物种之中,做到风险分析的完整。

侯雅芹[9]2011年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借鉴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以北京市为例探讨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自然灾害通常是指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海啸,泥石流或气象灾害等,林业生物灾害(病虫害)也是自然灾害,把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这一特殊灾种,可为传统上隶属于森林保护学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和分析框架,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一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做出基于林业人独特视角的学术贡献。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除森林火灾、风灾或冰雪灾害以外,包括昆虫、病原体、啮齿动物和杂草等在内的各类外来或本土林业有害生物所引起的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更是对森林和林业构成了巨大威胁。深入研究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运用文献阅读、经验研究、案例分析以及理论演绎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综述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以及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其特点和基本思路。分析了作为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主要关注对象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及其入侵全过程。特别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概念,分别运用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定量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并结合北京市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实例演示。2.在参考其他灾种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几个典型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针对北京市的特殊情况,论述了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所在和改进思路。3.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管理的理论框架,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过程和北京市现有的相关预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方案。4.针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物资储备与资金保障问题,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治理等方面入手对北京市目前的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略。5.概述了北京市近年来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实践,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密云县应对美国白蛾应急管理案例,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北京市市情和致灾风险对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分类。6.提出了北京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制化问题,重点分析研究北京市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不足,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策略。本文的创新或具有特色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1.首次把自然灾害应急理论运用于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问题。2.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度的概念,并分别运用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定量方法建立了分析模型。3.进行了基于北京市市情和致灾风险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类。

赵铁珍[10]2005年在《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它被国际上列为除栖息地(生境)丧失以外导致区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因素。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就是外来有害生物之一,自1979年在我国丹东首次发现以来,目前仍呈扩散蔓延趋势,已入侵北京的远郊区,形势十分严峻。以往通过森林资源等实物变化来认识美国白蛾所造成的危害,忽视了社会和经济属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与经济挂钩。随着生态认识的加深,人们意识到了它所造成的危害,但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量化其危害程度的研究较少,并未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其危害与损失。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拓宽研究领域,定量评估美国白蛾对我国造成的各种危害与损失,客观反映美国白蛾造成的损失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深入性的展开该方面问题的研究。 本论文运用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融合的方法,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及结论: (1)明确美国白蛾损失分类的指导思想,指出其损失评价的实质是识别美国白蛾对我国所造成的各种危害与损失。 (2)提出了美国白蛾损失评估方法,首次系统构建了美国白蛾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损失指标的评估模型及测度方法。 (3)以天津、辽宁、河北为例,系统分析了因美国白蛾入侵而造成的景观美学损失、生产生活损失和心理影响损失,并采用条件价值法依次分别估算了这些损失。其中,在心理影响损失的分析中,首次建立了“有虫株率耐受”指数,较好的反映了人们心理对有虫株率的耐受程度。 (4)在非经济损失评估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估算出2004年全国美国白蛾疫区总损失量,合计为2.300亿元~3.052亿元,平均为19657.12~26086.81元/hm~2。指出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下,其所造成的非经济损失比经济损失要严重,至少是经济损失的1.1~1.8倍。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效益——费用分析,首次比较了叁种不同的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措施,指出综合方法2(即周氏啮小蜂+营林措施+人工防治)是目前较为受专家和基层工作者接受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 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D]. 刘海军. 北京林业大学. 2003

[2]. 北京地区林木重大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模式[J]. 刘海军, 黄祥云, 温俊宝, 冯继华, 张志明. 林业资源管理. 2005

[3].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 闫峻.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 中国输美木包装携带重要钻蛀性害虫的风险评价[D]. 刘海军.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5]. 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 赵宇翔. 北京林业大学. 2012

[6]. 中国进口货物木质包装传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D]. 王益愚.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7]. 北京地区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和锈色粒肩天牛风险评价[J]. 刘海军, 骆有庆, 温俊宝, 张志明, 冯继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8]. 重大林果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新疆的风险分析[D]. 于海伦. 新疆农业大学. 2012

[9]. 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D]. 侯雅芹. 北京林业大学. 2011

[10]. 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D]. 赵铁珍.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