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耿胜德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耿胜德

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中心中学 266603

一、信息技术能提供数学实验和其他数学实践活动的手段

数字化教学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开展数学实验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材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你的脑子中出现某种数学思想(一种想法)时,你就通过计算机去实验一下,这就是“数学实验”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如教学“二次函数图像”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句柄控制二次函数图像,让学生上机操作,自己输入a,b,c,观察a,b,c变化时图像的变化,探索a,b,c对图像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重新建构。

二、信息技术能促进数学思维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猜想进行演示、验证,甚至直接把对象构造出来,这就能极大地提高猜想的成功率,提高数学结论归纳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学生领会了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和“变不规则为规则”、“平移”、“拼凑”等思想,学生的表现非常精彩,当把圆平均分成16份后,同学们拼出的图形各不相同,由此而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相同的公式的多种方法。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再如教学《反比例函数》一章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改变点的横、纵坐标,从中抽象出积为常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像、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程序设计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作者:耿胜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耿胜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