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随之出现的各方面问题也越来越多。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出行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频繁成为新闻头条,在这一系列问题中,人们最关注的无非是饮用水安全问题。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当下自来水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民讨论的热点,常规处理自来水水质监测的措施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基于此,本人就自来水水质检测常规处理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自来水;水质检测;常规处理
1自来水的处理工艺
通常情况下,自来水的水源因其颗粒状悬浮物、可溶性胶体和 金属离子等杂质均有超标,无法直接提供给人们生活用水。这就是 为什么供水系统要对水源的水进行常规处理,以保障用水安全。以 下展示的是地表原水水质常规处理工艺流程:原水混合槽→网格反 应池→斜管沉淀池→汽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供水管 网。要完成这项工艺,必须经过四个关键的做法。
1.1絮凝处理
在取水泵房中提取原水之后,必先做絮凝处理。其原理是在原 水中添加絮凝剂,使其与水均匀混合起直至生成大颗粒絮状物而与 水分离。常用的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投入水中后与水分子发生反 应 A1 +3H 0←→A1(OH)-+3H+,得到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使水中难以沉淀的微小悬浮物大量聚集后吸附起来,形成大 体积的絮粒,得以从水中沉降。整个混合过程必须在投入絮凝剂之 后立马开始,同时要用到搅拌器的高频搅拌,使絮凝剂快速而均匀 地在水中起效。
1.2沉淀处理
絮凝处理之后分离出来的原水还必须经过反应池通往斜管沉淀 池进行沉淀,此时,水中一些大颗粒集团在经过沉淀池的斜板时,会被吸附在板上,并且到最后都会自然沉降至底部。此工序将显著 提升水质,并且大量清除水中可沉淀的大粒杂质。由于安排了污泥 车定期对沉淀池中的沉淀物展开清理,沉淀池可一直清洁无痕。
1.3过滤处理
在沉淀处理过后,此工艺沿水区进行分配,缓慢流向沉淀出口 区域,进入过滤处理区域。在此做过滤处理,通常是以石英砂等有 空隙且空隙率非常小的粒状过滤层通过截留作用对水中颗粒比较细 微的悬浮物进行选择性过滤,以充分去除水中细小杂质、高分子的 有机物和大型细菌等,使处理过的水呈现澄清的状态。
1.4消毒处理
自来水在过滤完成后浊度明显下降,却仍然存在残留细菌,因 此为了达到安全用水的要求,消毒处理也必不可少。在这里,消毒 并不是说要将水中所有细菌杀灭,而是要经过投入特定药品之后测 定各主要菌群的数量,只要各菌落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即可。消毒过程一般使用含氯氧化物,所以也要注意使城市水管末梢留有 余氯,用来压制细菌的增殖。经消毒的自来水会在清水池中汇集,然后通过二级泵房的水泵施加压强,即可随水管网流入居民家中正 式投入使用。
2自来水水质安全工作的积极做法
2.1做好日常常规检测
安全的自来水往往来自于众多安全环节,如自来水厂水源取水、水质管理、供水系统管理和生产区安全管理等,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日常监测,才可以保证人们使用放心的自来水。首先,在取水处百米范围内严禁堆积垃圾等严重污染物,并不允许矿场等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在此建厂;取水点要有醒目的防护标志,并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方法,一旦出现水质污染的问题,应该即刻停止取水,启动留好的备用取水点;给有关部门如公安、市政府上报汇总,井协同工商解决办法,等污染降低并且水质检测过关后再投入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做好水质安全的监测
水质的监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规定来展开,具体工 作如下:蓄水池尽量采用半地下全封闭式,水厂要坚持每五个月对 清水池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工作,每四个月要对各大消防栓的水进 行清排,坚持配合城市水质监测网疾控中心和自来水公司中心化验 室的四级水质监测。
2.3加强输配水管网的冲洗
新运行管网在正式给来使用前要进行一次完全的冲洗,管线铺 设竣工后在输水之前也少不了这一步。另外,还要在冲洗过后,对 管网中的水质进行水质管理的考核,对水质的一般化学 4 大类 35 项指标进行严格的监测,确保居民使用合格的自来水。
3自来水检测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3.1保证原水质量
供水部门工作需要的原料就是原水,原水的质量与自来水的质量密切相关,因而必须意识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供水部门要积极宣传,呼吁社会各界为保护水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供水部门要加大对原水安全的监督力度。如果出现个别污染行为和突发性污染事故,就要立即行动起来,采集水样获取水质信息,并让政府及环保部门知晓,紧急应对供水调度和净化处理,为安全提供多一份保障。第二点,供水部门还要了解水源变化与污染的相关性。季节更替、大气变化和水文条件都有可能出现浸染,水库上游的污水和垃圾、水库中藻类植物的暴发以及牲畜的排放物都有可能导致水污染。
3.2检修输水管道
对于净化工艺来说,净化设施是“硬件”,是出厂水质得以保证的前提基础。输送水时通常会使用用金属管道,金属管壁遭受水的腐蚀容易形成结垢,而且管道内壁往往有微生物与有机物粘附在上面,容易导致细菌含量超过规定标准,进而污染了水质。所以供水部门在管道选用方面需要注意合理地选用材质,能够达到防腐标准,投入使用之后对管道、管网末端排水阀等需要定期清洗,冲冼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努力使管网漏水率降低,在管网检漏、堵漏方面加大力度,防止管网受到脏水污染。
3.3投入混凝剂与消毒剂
混凝剂的投入量与原水的净化效果密切相关,必须对净化流程中的混凝阶段予以重视。供水部门可以从多次试验中累积混凝经验,得到最佳投入值,严格按步骤投加。氯与水反应生产次氯酸后,在细菌内部进行氧化,使细菌的酶系统被破坏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这一过程就是消毒。水中的大量细菌和病毒虽然可以由混凝、沉淀和过滤这一系列过程除去,但只有消毒才能使水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此外消毒后仍有一定量的余氯存在于城市水管末梢,可以有效控制细菌繁殖、预防污染。供水部门需要结合季节的变化与水源水质情况,对消毒剂投加量合理控制,对出厂水至管网末梢水的余氯做好控制,在水质发生恶化的时候,在对消毒效果保证的条件下,对总投加量减少,降低氯仿等有机物在水质中的含量。
3.4选用检测人员
水质监测是对水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的重要程序。检测人员不仅要熟悉水质管理,还要掌握水源净化程序发挥监视作用。此外,检测中心也要实行完备的制度并提供相应的设备,将分工落实到个人。新时代应运而生的水质监测软件能完成对管网水质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测,它通过生物、水温及细菌等参数与水质变化的关系,来对管网中细菌、余氯等指标的变化进行预报,水质检测人员必须对水质监测软件做到熟练应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为确保自来水的使用安全,保证水质不对人民群众 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制水和供水部门必须采取严谨的工作态 度来积极应对水质检测的各项常规处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遵守 相关规章制度,争取把自来水水质检测常规处理的措施一步到位。
参考文献:
[1]周静.试论自来水水质检测常规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7):141-141.
[2]马继刚.关于对自来水水质处理的探讨[J].祖国,2017(5):292-292.
[3]蒋兴国.自来水处理相关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7(24):243.
论文作者:李中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水质论文; 自来水论文; 细菌论文; 水中论文; 管网论文; 水源论文; 常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