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与跳出
——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李芳霞
摘 要: 幼儿园音乐课程属于一门具有智慧和灵性的艺术,能够为幼儿实施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若是教师能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了解和认识幼儿学习音乐的特性和规律,从融入与跳出的双重视角着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促使幼儿成为音乐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接受音乐的熏陶。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策略
一、 引言
为了向儿童实施美育,则需要让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儿童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可以得出音乐教学对于幼儿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能够影响儿童认识世界、感受实际的方式,还影响儿童心智是否可以健康成长。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儿童学习的文件中可以得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不能仅重视幼儿的技能,对其进行训练,更主要的是“感受和表现”。需要从以往的教学模式——音乐等艺术教育活动中教授幼儿艺术技能转化为采取多元化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艺术的美,感受这种美,并将其表现出来。音乐教学从融入和跳出这两个视角出发,对音乐有效教学进行探索和反思,寻求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 融入:教学实例
目前,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兴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园以往的音乐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危机,也成了难以驾驭的一门课程,就算是采用了奥尔夫教学法,也无法成为音乐教学的主流。而从“融入”的视角着手,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
工科新教师作为知识的转化主体、技能的养成主体、能力的发展主体缺失。作为成人的工科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技能的被动受训者、能力锻炼的承受者,缺乏将工程知识转化为课程知识与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内化为教学意识与教学观念的主动性,缺少将自身基本素质与能力转化为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能力的自觉性。表现为对教育教学知识不主动反思、对教育思想理念无内化吸收、对教学技能的生成不积极强化、对教学能力的提升无行动自觉。
比如,以教授“律动教学”为例,根据提示是将《农夫与禾苗》的故事编排在《瑞典狂想曲》这首音乐当中,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律动教学的内容?第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考虑了幼儿目前的音乐能力?第三、是否拥有一定的课堂可控性,融入的“我”应当如何处理发生的事情?
上述案例中的虽然教室空间较小,不过可以结合其他空间,让儿童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学习和练习,在熟练之后再回到教室进行共同表演。因为空间有限,儿童无法充分展现出肢体律动,难以有效地实现音乐律动。但是,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室场地再小也需要坚持实行游戏性原则。
3)波速异常区位置与冲击危险性的关系。波速异常区与冲击破坏区的关系如图2所示,在煤矿井下存在大量的波速异常区Ai,其成因、大小、应力集中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三、 跳出:分析和研究
根据上文提及幼儿园教室空间受到限制,从而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可以得出有的幼儿园缺乏设立较大的教室或者是专门的活动教室,这就需要教师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和控场能力。比如,若是无法进行较好的调整,则容易让儿童在实践的时候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
当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就踏入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理工科学生自中学起,主要接受理科学习的思维训练,“重发展轻教育”〔7〕。进入大学以后,由于专业和学科特点,以及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使得理工科学生不得不面对课程数量多、学习任务重、专业性强、考核要求高等现实情况,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人文及思政类课程的学习就摆在了次要位置。“重科学精神,轻人文素养”〔8〕、“重学术轻思想”〔9〕,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相对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 教室场地问题
需要对上述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与学生对其进行更深层的探索和反思。
在授课之前需要准备好教学材料和机器设备,通过《农夫和禾苗》的故事引进教学内容。首先,在课前先为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在音乐响起后做了几个动作,分别是什么动作,并让幼儿重复我所布置任务的内容,并且需要让学生记住是使用自己的动作告知我,而不是通过嘴巴。其次,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有表演环节,还需要增设问答环节。但是幼儿园的教室大小有一定的限制,需要对音乐中一些内容进行相应的改编。比如,需要将“禾苗成长走步”这部分的音乐变成两个8小节的内容,并且对其进行重复性的动作。我可以通过提问幼儿的方式,考查幼儿是否记住了这一位置的变化。接着则是游戏环节,通过对音乐的加快和变慢,让幼儿的动作跟上音乐的节奏,从而实现律动节奏的有效训练。最后,进行班级活动——幼儿和我在音乐响起后,通过动作对《农夫和禾苗》这个故事进行演绎,经过故事的引进,实现对幼儿的律动教学,提高幼儿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
(二) 动作和故事有效结合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中需要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教师设计游戏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逐渐养成音乐律动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幼儿园的儿童基本没有接触过专业的音乐教学,从而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幼儿的身体进行律动,在播放音乐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心灵感受音乐,还需要将感受表现在动作上。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需要知道儿童不是对故事是否完整产生兴趣,而是对动作所对应的故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据此,教师可以对动作进行多元化的改编,使其能够立体化、容易操作并且蕴含一定的故事内容。幼儿教师可以将简单的音乐和故事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利于进行音乐教学。
四、 结语
综合上文可得,该文主要从“融入与跳出”的双重视角下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方式和技巧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融入方面,主要是从音乐教师中的角度,而跳出方面则是从幼教专业的教师角度。在这两个角度下可以对幼儿园音乐教学进行更好的改进和完善,推动幼儿音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智,张俊梅.2006-2016: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主题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6(3):85-94.
[2]郭杨阳.浅谈新时期幼儿园音乐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9):13-14.
[3]董怀岩,贾志宏.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J].音乐时空,2017(20):110-111.
作者简介:
李芳霞,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二幼儿园。
标签:幼儿园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有效策略论文; 张家川县第二幼儿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