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论文_王雪瑞

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论文_王雪瑞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2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开始越来越多,大量的人口在挤占城市资源的同时,也挤占了其发展空间,为使城市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做好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设施,在对市政公用管线进行科学化和节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受到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线单位的认同与接收。它不仅有效化解了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与城市经济化发展的相互矛盾,而且实现了对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鉴于此,文中将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

引言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不仅关系到城市运行中基本管道应用效果,同时还与城市市政、给排水、通讯、电力等系统密切相关,必须要提高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方面研究重视度,提高其实际运行有效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质量和效果,必须要对此有足够重视度,提高规划与管理规范性,结合城市整体情况适当调整和优化,更好的满足城市运行需要,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前期投资额巨大,资金回收期较长

在建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过程中,其造价往往取决于地质状况和使用功能。管廊管线的种类,管廊舱数量、断面大小等因素,导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中涉及到的管线水电、燃气以及互联网线路等,施工中涉及到土建、电气、排水、消防以及通风工程等问题,可谓是投资巨大,要比传统预埋方式施工的代价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造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模式多元化,有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共同进行资金的投入。投资方一般都在管廊建设运营20年到30年左右才能移交政府,所以资金的回收期较长。

1.2二次开挖问题

地下管线建设与道路施工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可能会有二次开挖等问题出现。道路二次开挖不仅会给道路行走和通车带来影响,同时还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人力和物力花费,道路建设成本有明显增大。另外,这种非同步建设方式还会影响综合管理,另外,地下管线的多次建设很难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实现对地下空间的有效节约。尤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下管线数量有明显增大,如果未做好合理规划,那么将会出现拥挤甚至崩溃等情况。

2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建议举措

2.1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模式单一化的问题,可以在坚持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引入方式主要有:

2.1.1 移交―运营―移交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社会投资人与政府商议,购买已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所有权,并许以一定的特许经营期内,全权负责综合管廊项目的运营,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谋取利益。对于政府而言,能够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新的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去,待特许经营期满,社会投资人再将综合管廊项目移交到政府手上。

2.1.2 建设―运营―移交模式

该模式指的是政府和社会投资人之间相互签订协议,社会投资人取得综合管廊项目一定的特许经营权,由其负责组建项目建设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以及建后运营,在运营期间内向入驻管线单位收取租赁和维护管理费,以收回投资、赚取利润,特许经营期满后,再以无偿的方式移交给政府部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 建设―移交模式

社会投资人被政府授予建设特许权,按照法定程序组建项目建设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和具体的施工建设,在双方约定的建设时间内,综合管廊顺利完工后移交给政府,然后政府根据事先约定的年限内支付管廊建设投资费用给社会投资人。

2.2避免道路的二次开挖

地下管廊设计最为理想状态为先地下施工,之后地上施工,先做好地下综合管廊和管线的铺设,再进行道路建设,但是具体施工中很少满足这方面要求。当前很多地下管廊施工中仅排水管线与道路同时建设,其他管线的铺设存在一些限制条件,可能会出现二次开挖问题。为了实现这一问题的有效控制:

2.2.1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时要坚持科学规划,更好的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同时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提高规划设计合理性。首先要预测与城市开发计划相关联区域的需求,分析不同区域的制约条件,其次要准确预测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空间大小,最后还需要以预留综合管廊分支,针对一些当前没有能力铺设的管线,提前预留地下位置,最大限度避免出现重复开挖问题。

2.2.2一些道路建设工期短,管道铺设时间长项目,还需要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具体施工中可选择综合管沟,综合管沟能够更好的满足管线长期建设以及维护方面需要,在交通繁忙、地下空间可利用少城市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地下管线铺设紧凑性,但是需要较大投资成本,内部通风和排水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2.3科学技术的运用

工程的开展离不开先进技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也是如此。在城市地下管廊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先进技术有以下几点:(1)应用性能更好地新型建筑材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相应的施工技艺,比如使用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技术。(2)采用更加高效的防渗漏技术,运用性能更好的新型材料。(3)运用更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挖掘技术。(4)应用三维显示资料、三维数值仿真以及三维动态管理构成的GIS信息管理技术

2.4加强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

老城区不仅仅是居民主要聚集区,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问题重灾区,因此,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就显得势在必行。要在老城区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必须考虑诸多限制性因素,并尽可能地与地下空间开发、城区及道路改造建设项目同时进行,这样也便于对地下管线情况的排查,以免对综合管廊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在规划过程中,应提倡集约利用地下空间,事先对管廊内部空间进行统筹安排,要努力协调好综合管廊和地上、地下其他工程的关系,促进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

结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也能够实现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融资难、收费难和管理难方面,必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推行收费机制、加强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合理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即将跨入迅猛发展的时代,应尽快完善综合管廊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一批专业化队伍对综合管廊进行有效的养护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城区规划与设计中,将综合管廊作为必要的设施纳入建设项目并应留有余地、适度超前,满足远期需求。利用综合管廊收费的配套政策,灵活运用新型融资模式,逐步拓宽投资渠道,不断加大政府投资方式外的其他融资方式的比重,加快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钱七虎,陈晓强.国内外低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地下空间及工程学报,2007,3(2).

[2]谭忠盛,陈雪莹,王秀英.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6,36(10).

[3]蔡斌 . 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探究[J].四川水泥,2016,(10):234-23

论文作者:王雪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管理论文_王雪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