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欧元论文,区域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情况
欧元的顺利启动创造了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成功先例,改变了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历史进程。蒙代尔的最适货币区理论提出,在经济趋同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可以实行单一货币。这一学说为区域货币一体化奠定了最早的理论基础,而欧盟的实验使这一理论变为现实。近年来各种区域性货币联盟的设想和计划在一些地区都已先后出现,这些设想在欧元启动后重新活跃起来。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 国际金融机构和欧美大国却袖手旁观,危机国家产生了加强亚洲金融协调与合作的想法。1997年末,日本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并承诺为这一基金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受到危机国家的欢迎。但由于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心日本借机扩大其在亚洲的势力,并可能削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传统垄断地位,因而竭力阻挠和反对,使这一构想未能实现。近期,亚洲许多国家、地区的官方和学术界对成立亚洲货币基金又表示了相当高的热忱。1999年8月,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华时向我国领导人表示,希望中国支持筹组亚洲货币基金,以应付未来的区域性金融动荡。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也很关注,但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倡导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是日本加强其经济大国地位、推行日元国际化以及确立在亚洲经济主导地位的一种图谋,我国应持慎重态度;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积极参与筹组亚洲货币基金是我国争取在一些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争取更大的经济和政治空间,推动世界多极化目标的实现。尽管亚洲内外对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必要性看法迥异,但毫无疑问的是,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与动荡频繁发生的情况下,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加强金融协调与合作是必然的方向。尽管亚洲各国间金融协调与合作的具体形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加强区域金融协调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实证经验:欧元的启示
(一)欧元初步成功对亚洲的启示意义
欧元1999年年初启动,标志着欧盟正式进入货币一体化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阶段。1999年以来,欧元汇率虽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起伏波动,但总体看来基本上是成功的。
欧元运行一年,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保持低水平,既避免了通货膨胀压力,又未发生通货紧缩。欧元在欧元区及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欧洲统一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迅速形成,特别是在债券市场上已取得了与美元债券平分秋色的地位。作为一种新兴货币,在一定区间内发生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从中长期看,欧元趋强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内外部条件。
欧元的如期启动和初步正常运行表明,欧洲货币联盟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欧元初步成功对世界区域性金融货币合作具有很大启示意义,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货币金融合作是必要而可行的。
(二)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形成新的潮流
区域货币一体化又称货币集团化,它是在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些特定区域的国家为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区域而进行的货币协调与合作。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货币集团化的潮流,产生了不少区域性货币组织,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货币集团尚处于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非常有限。欧盟是第一个将货币联盟和建立单一货币设想付诸实践的货币集团,不仅将区域货币一体化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而且也使80年代中期以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向一个新的顶峰,影响极为深刻。有些专家认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建成极有可能促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北美货币联盟。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也发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F)的倡议。随着欧元的稳定运行和影响力的扩大, 可能会逐步形成一个以欧洲货币联盟为中心,包括欧盟其他成员、中东欧、法郎区、地中海以及洛美协定国家的欧元集团。在欧洲货币联盟的启示和推动下,现有的一些区域性货币合作组织也会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形成一些次要的区域性货币集团;区域货币集团化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区域间和全球性货币协调与合作,从而在区域和全球两个层次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当然,对货币集团化引发的更加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以及对未加入区域货币集团国家、地区的冲击与其他风险,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东亚区域金融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前景及结论
(一)亚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区域性货币联盟的潮流之外
目前各种区域性货币联盟的设想和计划除亚洲外在其他洲都已先后出现。21世纪前二三十年国际货币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少专家估计,在21世纪较长时间内,区域性货币联盟的迅速发展将成为维系世界金融稳定的主要基础,届时世界很可能出现一个以区域性货币联盟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类似目前以几大区域一体化组织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学家》杂志驻美国记者贝多斯认为,关于建立全球金融结构的设想不会有什么具体结果,为了对付金融动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区域性货币联盟,到2030年世界会形成两个主要的货币区——欧洲货币区和美洲货币区。
在此情形下,作为世界经济重要一极的亚洲经济或者成为这两个货币区的附庸,或者成立自己的货币区,别无其他选择。无论从什么立场出发,亚洲国家、地区最终都不会甘心成为美、欧两个货币联盟的附属品,加强本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从松散到紧密、从低级到高级稳步推进这种协调与合作体制的完善,是一条现实的途径。
(二)目前加强亚洲金融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一些学者认为鉴于目前的全球金融形势,亚洲国家、地区加强金融协调与合作有现实的需要,成立亚洲货币基金是可行的选择:
1.亚洲国家、地区企业结构重组和金融体系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引发危机的许多因素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的复苏有些国家出现放慢改革和调整的兆头。2.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存在。3.国际新货币体系的建立遥遥无期。国际社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建立有效应付金融危机的国际新货币体制,自由放任的浮动汇率仍将主导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大幅度的汇率波动是必然现象。
在全球性金融协调体制无力应对各种金融风险和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区域性金融合作安排必将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受欧洲成功实行统一货币的刺激,阿根廷、萨尔瓦多、墨西哥都已公开表明主张“美元化”,即以美元取代本国货币,亚洲和其他地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亚洲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矛盾,近中期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实现单一货币的可能性极小,但建立区域金融合作的初步框架或者成立亚洲货币基金则是相对可行的选择。
(三)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或亚洲货币基金的基本框架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或货币基金可以在借鉴国际货币基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亚洲金融结构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亚洲货币基金或区域金融合作的基本框架应该先易后难,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经过有关国家、地区充分协商和讨论后实施。鉴于东亚国家、地区经济联系相对密切,经济差异相对较小,可以首先在“东盟加中日韩”即“10+3 ”范围内酝酿和实施,其他条件成熟的亚洲国家、地区可以随后逐步加入。有些专家提出了相关建议。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我认为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或货币基金在稳定和协调区域金融事务方面应发挥四方面功能:
第一,作为区域金融市场的研究中心,建立区域金融市场的预警分析系统,对区域各成员金融市场进行常规性监测,提出分析报告,及时为各成员提出金融监管和政策方面的咨询意见、诊断和建议。第二,研究制定区域金融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共同标准与规则,加强各成员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相关技术援助与培训制度,以提高各成员在金融运作方面的透明度和监管有效性。第三,建立融资机制,分散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通过集中成员经济体的部分外汇储备以及从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向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融资支持,以稳定其金融市场。第四,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对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的成员提供及时的紧急援助,以稳定其金融局势,避免出现全面的经济社会危机,也防止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缓解金融全球化的系统风险。
(四)结论:我国对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或货币基金应持的态度
我国对参与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或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应持积极态度,其必要性在于:一是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抗衡主要受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现行国际金融协调格局,扩大我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二是未来10—20年,我国总体经济和金融实力将逐步接近或超过日本,我国应该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维护应有的国家利益。三是在亚洲金融合作框架范围内,利用日本与其他成员的矛盾,采取既斗争又合作的策略,争取我国最大的利益和发言权。实际上,我国内地加上香港特区的经济金融实力,再联合其他东亚国家,足以对日本形成强大的制约力量,日本要取得像美国在美洲那样的支配地位是不太可能的。四是从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看,资本管制将会逐步放松,如何应对外部金融风险与冲击必须及早筹划。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有助于降低周边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同时也会为我国金融体系提供一个安全阀。亚洲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挠,此事也不例外。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和金融合作的阻挠似乎从来就没有什么效果,但对亚洲就比较有效。主要原因在于亚洲特别是东亚有关国家、地区之间的矛盾太深,关键时候总有一些国家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为了减少美国的阻力,可以从初级形式的区域金融合作框架起步,分阶段实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目标;但关键还是需要亚洲国家、地区为了自身长远的利益而捐弃前嫌拿出果断的行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