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推进工会工作——学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会论文,四中论文,十五届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工会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贯彻落实,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工会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工会干部必须议大事、懂全局,因此,对于《决定》的精神,应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对于国企改革的走势及其对于工会工作的影响,应深入研究,作出判断,并进行相应的部署。
一、《决定》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预示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将作进一步的调整,工会应重视经济关系的变化对工会工作的影响。
《决定》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要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的总量将会继续增加,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会有所减少。这就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国有资本要向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社会安全、自然垄断、公共事业等领域集中,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向大型、优势企业集中;国有资本要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或收缩,国有企业要有序地退出或相应收缩在夕阳产业的比重;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事实上,上海早就开始了这一调整过程。从所有制结构分析,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上海的个体、私营企业已达10多万家,从业人员已达140万。从产业结构分析, 上海形成了新的六大支柱产业,而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在调整中收缩、重组;与此同时,上海确定了“三、二、一”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第三产业。1998年,上海二、三产业GOP之比已接近1∶1,而在1990年, 二、三产业的比例是2∶1。今后几年,上海经济结构的调整将继续进行并不断深化完善。那么,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对于工会将带来什么影响呢?
其一,工会工作的领域需要拓展。上海工会传统的重点工作领域在国有集体企业,今后这一领域仍将是工会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根据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公经济组织已成为工会工作的又一重要领域。非公经济组织已成为举足轻重的部分,而工会在这一领域基础薄弱,相当部分的单位没有建立工会,已经建立工会的也有相当部分没有正常开展工作。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解决非公经济组织工会组建的“空白”和工会组建后的“空转”,将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极其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突现,教科文卫系统的工会工作将在工会全局工作中处于特殊位置,成为上海工会的又一重要工作领域。
其二,工会的组织体制需要调整。根据《决定》精神,对国有企业要实施战略性重组;坚持“抓大放小”,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很明显,国有企业在实施战略性重组的过程中,其组织体制、管理模式都将进行重大调整。与之相适应,工会的组织体制也应作出调整。此外,新经济组织基本都属无上级主管单位,对这些单位的工会应采取何种组织管理模式,也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如果再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产业工会体制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比如纺织工会,目前其所领导管理的范围,与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党委和行政领导管理的范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一是管工会,另一是管党委或行政。但是,近年来其他方面新建的纺织企业由于不属纺织控股集团公司领导或管理,这些企业的工会也就不属纺织工会领导或管理,而且相互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状况是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这里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将来产业工会的组织体制是与行政隶属关系相衔接,还是与产业(行业)和企业的性质相衔接,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思考的问题。地区工会的组织体制、特别是街道工会的组织体制也需要在探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这当中涉及到街道工会的工作定位问题,涉及到条与块的职责和关系协调问题,必须统筹考虑。
二、伴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及劳动关系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妥善协调不同利益群众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是工会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
《决定》提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少数企业可以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决定》还提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在贯彻《决定》精神的同时,工会需要认真研究相应的一系列问题。如:如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应包括哪些方面?实行这一制度应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如何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做到规范合理,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再如:如何做到实行经理(厂长)年薪制与实行企业工资协商谈判同步进行,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毋庸讳言,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理应关注利益的调整,理应积极参与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协调,以保证企业形成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当前,工会应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加大对社会收入分配政策制定的参与力度。过去,市总工会积极参与了社会基本保障线的研究和制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决定》已明确提出,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这就要求工会积极参与地方和行业工资水平和工资标准的制定,为企业确定工资水平或进行工资谈判创造条件和基础。目前,工会干部队伍的现状难以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引进和花大力气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工会领导机关转变活动方式,加强对经济问题和社会分配问题的研究,也已成为需要引起重视的课题。工会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其二,建立工资协商谈判制度,形成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的有效机制。随着经营者年薪制的实行,职工与经营者的利益取向会出现差异,如不加强协调和规范,就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必须通过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达到双方利益的相对平衡。从工会角度来说,突出的问题是相当部分的工会干部对工资协商谈判不熟悉,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大规模地开展培训成为首要任务。需要指出的是,工资协商谈判达成的协议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单方面随意更改,否则,工资协商谈判将成为一种摆设,从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也必然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其三,理顺按劳分配与按资(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规范两者比例。目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规范标准和制度尚没有建立,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或人为因素的现象,处理不当就可能带来消极后果。因此,工会必须通过职代会等形式,讨论形成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以逐步做到科学规范。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正式通过,标志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工会应在推进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