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赋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又成为我们园林工作者又一挑战。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生态作用
引言
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不仅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价值,更要强调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以达到实现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作用。当前,在园林植物开发应用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缺点是凭设计者主观意识或爱好,在实施园林绿化设计或施工中,不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在园林植物的品种选择中,不尊重其在长期生长和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态习性,随便采取拿来即用、唯我独尊主义。有的甚至在去异地进行所谓的参观学习后,不作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就照搬照抄,进行盲目硬性种植,造成异地植物不适应当地环境气候条件而死亡。即使侥幸生存下来也生长不良,失去园林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谈不上什么生态、环保作用。因此,园林植物的选择不但要进行景观作用的分析,也要进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分析。
1.植物造景的作用
1.1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的主体是植物。自然界的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意境深远,有梅的孤傲、兰的清雅、竹的刚毅、菊的灿烂。自然中的植物风光,是雅俗共赏的美景,园林绿化通过移植和栽培,塑造植物的形态美,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等造景艺术,将园林的山水和树木融为一体,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树立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使人赏心悦目。植物在装饰城市园林形象的同时,还能拓展其空间,使园林绿化景观具有层次感,起到了优化城市整体环境的作用。更为突出的是植物所包含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在植物造景中能有所体现,为园林景观带来更有内涵的欣赏价值。
1.2保护生态
园林植物更重要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茂密的植被覆盖下的园林可称得上是生态氧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既减少了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又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有些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气等有毒气体,是净化城市空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园林植物还有保持水土、防风防尘的作用。树木的根部可深长到地下数米,城市的水泥柏油路面若缺少树木稳固土质,很容易受到损坏。树木枝叶繁茂,树叶对细尘还有吸附作用,可以有效阻挡城市空气中的沙尘。在城市中扩大绿化面积,合理布局植物造景,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可观效益。
1.3经济价值
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价值还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城市的形象是吸引资金和人口的一大因素,政府在加大城市绿化投入的同时,也考虑到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城市环境好,适合居住,则会有大量的人口涌入,推进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外商投资也会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考量,生态环境良好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了城市形象最好的妆点。
2.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生态中的具体应用
2.1模拟时空变化
与假山假水不同,植物景观往往能够随着季节推移而悄然变化,这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景观的细微变化也将影响着园林的整体观感,应当成为设计人员关注的重要内容。如春天花团锦簇,夏天绿树成荫,秋日硕果累累,冬日枝干苍劲,都是不同季节所特有的景观特点。随着技术的成熟,在造景时已能够将不同地区、季节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造成一种奇妙的景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的调整景观,在不同时期给观赏者带来别样的情趣。比如将春季纷繁的花朵与秋冬萧索的乔木相结合,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效果。这种做法使景观呈现出灵活变换的动态特征,其观赏价值远胜于一成不变。
2.2巧妙改造地形
所谓地形即一切地貌和底物的总和,它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并且承载着其他各类景观要素。由于我国传统园林要求可行、可游等特点,因此在地形设计上或蜿蜒曲折,或高低起伏。这种设计能够使空间变化更有层次,观赏者在游玩途中能够获得新奇的体验。设计人员在植物造景时可以依托于植株性状,将地形的特征进一步放大。如在高坡处移栽几株乔木,则能够令地形显得更加险要;反之,将其移栽到低洼处则能够两相中和,使地形趋于平坦。以往为了达到这种视觉感官往往采用挖土堆山法,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恐耗费较多人力、物力。若能够利用乔木、灌木在形状高低上的差异来凸显地形起伏,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在植物旁边以山石相接,模拟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乍看之下该景观能够呈现出山林之趣,在游玩时观赏者的心境、情感也将被激发。
2.3营造意境氛围
在我国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不少学者专家都认为“心随物婉转,物与心徘徊”。所谓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观赏者的情绪将受到一草一木的牵动。于园林植物造景而言亦是如此,在植物中人们可以寄托情感,抒发情怀。比如在园林中移植松柏,这种植物不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且还象征着人挺拔不屈的意志;抑或是寒梅,在极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能够悄然盛开,能体现出人高洁的品质。因此,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可以合理抽象出植物的特点,在满足观赏需求的同时也积极营造一种意境和文化氛围。若是运用得到能够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景象,其艺术性无疑得到了拔高升华。如皇家所使用的避暑山庄,就使用了“梨花伴月”、“万壑山庄”等植物景观,体现出主人心胸之博大,情趣之高雅。
2.4园林植物造景应遵循美学原理,关注园林的景观功能
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究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体现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以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努力创造“胜于自然”的园林艺术景观。
(1)充分表现植物景观色相和季相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运用不同的种群色相,合理配置成具有一定美感的林相。在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相的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景累累,冬季枝干虬劲四时演变的园林景观。
(2)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 “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 四君子”,红豆的相思,垂柳的惜别,松柏的苍劲,竹之虚以有节,梅之独傲霜雪,兰之幽忧清香,莲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选择不同的植物,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感受不同的寓意,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转化为品鉴植物的意境美,最终达到园林设计的最佳效果。
3.结束语
总之,植物造景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景观空间的弹性部分,是硬质景观的软化剂,是有生命力的活的动静,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要想创造出好的景观效果,必须要充分考虑植物造景。在整个园林配植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以外,还要遵循一定的生态种植原理来进行,这样才能让园林设计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王俊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王 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5):71~73.
论文作者:赵寿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景观论文; 造景论文; 生态论文; 作用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