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相关技术探讨论文_刘瑜佩

和平县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摘 要: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广东省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加快城市信息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但测绘地理信息的统一管理工作,还存在数据管理分散和信息共享程度偏低的现象,从而制约着国土测绘事业的发展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挥。为此,现本文对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关键应用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论述了数字和平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相关技术及情况,旨在能提高数字地理信息技术。

关键词: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技术;建设

前言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平县作为河源市数字县(区)的建设试点,按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一套多类型、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多时相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以更好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建立和平县权威、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宏观决策、社会公益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架构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地理信息资源而建立的,并通过OGC规范、AJAX和SOA的Web Service技术进行综合应用而成的统一技术架构,将分布式环境下多源、异质、异构的海量地理空间数据实施高度管理与集成建库,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同时,公共平台在软件体系中,通过支撑层、数据层、管理层、服务层、应用层各方面的运行,按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级,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1.1 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系统的架构通常是用Web Service技术方式来支持SOA系统,提供基于网络的HTTP、XML接口服务,接受服务方通过XML传递必要的参数到服务器端,象调用本地接口一样实现与自身业务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该系统在设计与开发时,须提供对外服务的应用程序、功能封装和发布为Web服务,并通过服务注册和服务申请,向各种组件或部门应用系统的服务消费者提供Web服务,使系统的功能可用松耦合的方式实现集成,并使系统提供功能服务具有可扩展性。

1.2 关键技术

公共平台上的数据量相当多,共享的部门又非常广,对所有应用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可通过Web Service、SOA等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处理关键问题,实现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连通。

1.2.1 SOA技术层面

在SOA技术方面,就是服务总线ESB对公共平台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集成、管理及调用。同时,运用SOA系统来实现平台资源整合。而公共平台的各种应用数据及信息资源都是通过SOA三角色中的服务引擎,以Web Services方式给予提供。这些服务再运用服务注册形式注册到ESB,ESB即对应SOA三角色中的服务中介;平台客户端、各种应用系统及第三方系统则为SOA三角色中的服务调用。从服务总线ESB还可以检索自身所需的服务,通过调用确定支撑各自的应用需求。

(1)服务资源。通常公共平台的资源有四种:①在各业务系统中权限、审批等非空间数据信息的业务数据;②在支撑平台业务运行管理的功能和对业务审批等的业务功能;③至于基础数据、专题数据、交换数据等的空间数据;④对空间数据进行缓冲分析、路径分析等的各种空间操作处理。所有这些资源数据,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在相应服务器上进行处理。

(2)服务总线。所有的业务功能、空间数据及空间功能均通过服务总线聚集一起,然后统一进行监管,再对外界提供服务。其功能有:服务总线先根据统一的规则对服务进行重新命名,然后将新的访问地址分配到外界,提供访问;还有,把各种不同非标准的接口转换成规范的标准接口,再向外提供,接着把复杂的底层接口进行封装存于平台内部,方便终端用户使用。

(3)服务注册与管理。①服务注册,即将所有的服务信息添加到服务总线。因信息服务的种类繁多复杂,而各种的服务均有各自的内容、参数及用途,且服务来源不一。同时在各种不同的服务来源中,有可能会出现提供相似的服务内容。所以,就更须对这些服务进行统一归档、管理,然后用特定的服务元数据进行详细注明并注册。对于想获取服务的人员都须通过规定的检索接口进行信息查询。②服务管理,是服务总线把所有的服务信息集成后,利用服务管理模块进行操作、控制和管理。其功能有:对服务的启动、暂停、刷新或停止的服务运行控制;查看当前服务的运行状态以及元信息;对数据服务提供预览服务;服务分类目录进行新增、删除或修改的管理;利用各类服务的元信息模型进行增加、删除或修改的维护管理。

1.2.2 其他相关技术

(1)地理信息资源编目技术。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中,针对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扩展、延伸以建立地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利用元数据库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编目技术,其编目技术能具有易扩展、易移植、易交换等优点。

(2)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技术。可以利用动态空间分布化技术,进一步实现分布式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更好地为各政府部门专题业务数据与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叠加和交换,以提供业务系统的地理应用,从而确保社会各领域、各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

2 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在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为保证数据集中的统一性和降低的县级管护压力,选用集中式建设模式建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实现信息化相对薄弱的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于公共平台的搭建,是通过市级平台承载县级地理信息服务数据,然后县区服务数据通过市级平台运维部门统一进行维护,建立一个统一的、互通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并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和补充建设,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

2.1 政策支持

在数字和平县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中,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影像获取以及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配发等,还有,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在数据资源建设等方面也给予大量的支缓:①提供使用覆盖全县范围的0.5米分辨率(1:5000)数字正射影像影像图成果;②省厅组织实施县城区、开发园区、中心镇建成区约100平方公里的大比例尺航空摄影,并提供使用上述区域的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成果;③省厅负责对上述数据和县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保密处理;④提供使用国家平台软件,结合省级平台软件开发,统筹协调并优惠提供使用省级平台开发软件。

2.2 数据建设

(1)基础地理数据整理建库。在市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的基础上,根据数字河源空间框架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并结合和平县的实际情况,对已建立的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进行处理、加工,并整合入库,进而形成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数字基础统一的空间数据,

(2)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集生产。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通过数据提取、整合、扩充和保密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建立面向公共管理和公众服务的产品数据集,并形成地理实体数据、影像电子地图等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2.3 网络架构

在地理空间框架整体网络设置上,根据和平县国土资源局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用逻辑隔离法将网络工作区划分成政务外网和公众服务网两个服务区,向政府部门和公众分别提供不同的地理信息服务。

(1)政务外网架构。在集中式下,和平国土资源局政务外网通过数字和平项目的应用服务器,访问数字河源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务版)中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相关政府部门还可通过政务外网调用政务版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3 数字和平建设进展情况

按照国家相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在上级部门关心支持和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已有序推进。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现已完成建设;并在各领域建设中也进展顺利。①在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完成县中心城区及中心镇40km21:500数字线化图数据、100km21:2000和2310km21:5000数字正射影像图;②在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安装部署政务版和公众版的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完成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③在环境支撑方面,完成机房的装修、架设政务网和公众网的网络专线、配置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等设备;④在政策机制建设方面,形成指导项目实施的规范性技术文件;⑤在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方面,结合和平县实际,完成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移动系统、警用视频监控平台、三防灾害平台、公众旅游网四个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剩余一个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示范在建设当中;⑥在“一村一镇一地图”工程建设方面,完成和平县17个镇、233个行政村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图件制作。目前,已完成数字和平项目的验收工作,已投入使用。

4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是一个技术要求高且复杂、涉及面广的超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应作为实施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大基础性举措来抓。此公共平台不仅有助于统筹和平县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能解决地理信息获取困难、应用不平衡的重复建设等问题,也可极大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更新和应用能力,满足县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CH/Z 9001-2007.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S].北京:国家测绘局,2007.

[2]GB/T30317-2013.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本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CJJ 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刘瑜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数字和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相关技术探讨论文_刘瑜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